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68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包括圆柱型的光纤本体,光纤本体的端部为锥型光纤部,所述的锥型光纤部的圆锥型表面覆盖有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通过在锥型光纤部的圆锥型表面覆盖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将光纤本体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或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光纤中传输的光束的逸出,克服了逸出光形成出射环带,影响扫描图像对比度的技术缺陷。

A kind of scanning optical fiber end fac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canning fiber end face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cylindrical fiber body, the end of the optical fiber body is a cone type fiber part, and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cone type fiber section covers a layer of film used to prevent the beam from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ber body. By covering a conical surface on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cone fiber section to prevent the light beams emitted from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ber body, the beam emitted from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optical fiber is reflected or absorbed, thus avoiding the escape of the beam transmitted in the optical fiber and overcoming the escape light to form the ejection ring and the shadow. The technical defects of the contrast of the sound scanning i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纤扫描
,尤其涉及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扫描器采用单模光纤扫描形成扫描图像,要实现高分辨高性能的扫描图像,需要光纤端面的出射光斑极小,通常将光纤端面设计成锥透镜的形式,锥透镜的锥角越小,可实现的出射聚焦光斑越小。锥角小于一定程度(通常小于60度)时,会造成光纤端面全反射条件的破坏,如图1所示,形成出射环带,对扫描图像的对比度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光纤扫描器的扫描光纤端面结构,用以克服光纤中传输的光束从锥型光纤的锥形面逸出影响扫描图像的对比度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包括圆柱型的光纤本体,光纤本体的端部为锥型光纤部,所述的锥型光纤部的圆锥型表面覆盖有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从而由膜层对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形成阻挡,避免了出射环带的形成,仅允许光纤本体内传输的光束从锥型光纤部未被膜层覆盖的端面射出,从而提高了扫描图像的成像质量。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的膜层为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设置于圆锥型表面的薄膜。优选的,所述的锥型光纤部的锥角θ的角度范围为45°~90°。进一步的,所述的膜层为反光层或吸光层。反光层将光纤本体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吸光层将光纤本体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吸收。从而通过反射或吸收阻止光纤本体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克服了光束形成出射环带而影响扫描图像对比度的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的反光层为金属薄膜。可选的,所述的吸光层为具有不规则多孔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膜。可选的,所述的吸光层为吸光涂层。优选的,所述的扫描光纤端面结构还包括用于吸收膜层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外界的散热部件。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部件套装于光纤本体的端部,散热部件的内表面由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圆柱型内表面和圆锥形内表面构成,所述的散热部件的圆锥形内表面与膜层紧密贴合,所述的散热部件的圆柱型内表面与光纤本体固定粘接,散热部件还包括布设于其外表面并与其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锥型光纤部的端面从散热部件的圆锥形内表面端部穿出以射出光束。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鳍片均垂直于光纤本体的轴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通过在锥型光纤部的圆锥型表面覆盖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将光纤本体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或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光纤中传输的光束的逸出,克服了逸出光形成出射环带,影响扫描图像对比度的技术缺陷。通过设置散热部件能够将膜层因吸光而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到外界,避免了高温对扫描光纤结构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扫描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部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纤本体,2-锥型光纤部,3-膜层,4-散热部件,41-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用以克服光纤中传输的光束从锥型光纤的锥形面逸出影响扫描图像的对比度的技术问题。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包括圆柱型的光纤本体1,光纤本体1的端部为锥型光纤部2,所述的锥型光纤部2的圆锥型表面覆盖有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1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3。从而由膜层3对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形成阻挡,避免了出射环带的形成,仅允许光纤本体内传输的光束从锥型光纤部未被膜层覆盖的端面射出,从而提高了扫描图像的成像质量。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的锥型光纤部2的锥角θ的角度范围为45°~90°。如果锥角角度小于该范围会使得光能会损失较大,光利用效率低,如果锥角角度大于该范围会使得出射光斑会变大。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膜层3为反光层或吸光层。从而由反光层将光纤本体1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反射,或由吸收层将光纤本体1内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光束进行吸收,克服了光束形成出射环带而影响扫描图像对比度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的膜层3为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设置于圆锥型表面的薄膜。如通过镀膜工艺或喷膜工艺在圆锥型表面设置具有反光功能的薄膜或具有吸光功能的薄膜,或通过粘结剂粘贴于圆锥型表面的具有反光功能的薄膜或具有吸光功能的薄膜。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膜层3为反光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反光层为金属薄膜。进一步的,金属薄膜的材质可为任意种类金属,如金、银、铝、镍、铜等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膜层3为吸光层。进一步的,所述的吸光层可为具有不规则多孔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膜。所述的不规则多孔结构是指金属氧化物膜本体内具有分布不规则、形状不规则且延伸方向不规则的孔道,如海绵状孔道等。进一步的,金属氧化物膜的材质可以为任意种类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等。所述的吸光层还可为采用吸光涂料制成的吸光涂层。当所述的膜层3为吸光层时,吸光层因吸光特性而会发热,高温会对膜层3本身的结构及膜层3与圆锥型表面的贴合结构均会造成不利影响,更严重的会影响光纤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而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所述的扫描光纤端面结构还包括用于吸收膜层3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外界的散热部件4。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散热部件4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部件4套装于光纤本体1的端部,散热部件4的内表面由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圆柱型内表面和圆锥形内表面构成,所述的散热部件4的圆锥形内表面与膜层3紧密贴合,锥型光纤部2的端面从散热部件4的圆锥形内表面的端部穿出以射出光束,所述的散热部件4的圆柱型内表面通过粘接剂与光纤本体1固定粘接,散热部件4还包括布设于其外表面并与其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41。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部件4的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鳍片41均垂直于光纤本体1的轴线。由于扫描光纤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其轴线,故将散热鳍片41设置为平行于扫描光纤的振动方向能够有效减小光纤振动中因散热鳍片41而造成的空气阻力,降低空气阻力对扫描光纤运动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部件4的圆锥形内表面与膜层3之间填充有导热膏,以解决因表面不平整或两个表面贴合不紧密而造成导热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导热膏的导热系数不小于1.0W/m·K。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或“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技术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型的光纤本体(1),光纤本体(1)的端部为锥型光纤部(2),所述的锥型光纤部(2)的圆锥型表面覆盖有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1)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型的光纤本体(1),光纤本体(1)的端部为锥型光纤部(2),所述的锥型光纤部(2)的圆锥型表面覆盖有一层用于阻止光纤本体(1)内光束从圆锥型表面射出的膜层(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层(3)为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设置于圆锥型表面的薄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型光纤部(2)的锥角θ的角度范围为45°~90°。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层(3)为反光层或吸光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为金属薄膜。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扫描光纤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光层为具有不规则多孔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膜。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