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5950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和设备。已知的方法包括,将一个特别有吸收能力的纤维层例如木浆粕层铺设到一个衬底非织造布上,然后借助于水针刺方法对所述复合非织造布进行加固。所述加固方法的缺点是很高的浆粕纤维损失并且因此还要对水针刺装置的循环水进行净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铺设浆粕纤维层之前首先铺设一个微纤维的薄层,该微纤维薄层例如是采用熔喷工艺均匀地分布在衬底非织造布上的,然后才再将浆粕纤维铺设到该分隔层上。现在,在水针刺过程中的水不会再将浆粕纤维合冲到所述衬底非织造布中,微纤维起了阻挡层的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等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该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一层衬底非织造布和一层浆粕层,其中为了使所述衬底非织造布加固而对其进行例如液力针刺,而例如是木浆粕层的浆粕层被加到加固的衬底非织造布上并且与其牢固接触。在EP-B-0 540 041中公开了一种这种类型的方法。在此对衬底非织造布进行的水针刺,基本上不是为了对其进行加固,而是为了增加衬底非织造布的液体渗透性。然后在这样经针刺的衬底非织造布上加一层有超吸收性能的浆粕,并且使二者进行良好的连接接触,然后对该复合非织造布进行干燥。
技术介绍
很明显,纯粹的加压加固只能在浆粕和衬底非织造布之间形成不够牢固的接触。例如从US-A-3 560 326或WO 92/08834中已知一种木浆粕纤维与衬底非织造布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特别是通过对木浆粕纤维与加固的衬底非织造布进行液力针刺而实现的连接。然而这种连接产生了很高的浆粕纤维损失。试验表明,高达12%的木浆粕纤维被从有效层或粘接带中冲洗出去,从而使产品的有效作用受到损失。另外,在进行水针刺时必需要有循环水的过滤器,而在此过程中很多浆粕纤维进入到这种过滤器中。由于为净化循环水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所以产品就会变得更加昂贵。仅在低水压下进行的水针刺不能产生所需的强度;或者说较结实的衬底非织造布会使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出一种方法和一种完成该方法所需要的装置,借助于所述方法,在将浆粕层有效地连接到衬底非织造布上的作业过程中,可以避免这种木浆粕的损失。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措施是,采用例如熔喷工艺,将一个薄中间微纤维层铺设到加固的衬底非织造布上,而浆粕纤维层只是铺设到该中间层上,并且使所有的层相互连接。适当的方法是让这种连接也由液力针刺来实现。在该产品中新出现的中间层还更好地成为了一个对本产品所吸收液体的阻挡层。然而,该阻挡层却不是气密的分隔层,这种气密的分隔层会妨碍产品的透气性能。仅仅用未加固的纺织短纤维或未加固的连续聚合物纤维与一个熔喷微纤维层一起来生产复合非织造布并对两个层进行液力针刺,从而连接和加固所述复合非织造布,这种生产方法可以从EP 0 418 493中得知。然而,这种组合工艺可用于生产一种软的、干燥的高强度非织造布。另外,这种非织造布将要被进行的水针刺处理,以使其有一个强度较高的区域和一个强度较低的区域。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该微纤维层要为铺设到其上的木浆粕层生产一个分隔层,这样在通过水针刺进行的加固工艺过程中,木浆粕纤维不会被冲洗到衬底层的纤维中,从而对于所生产的产品来说,降低了其最终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由聚酯和/或聚丙烯纤维形成的非织造布可以考虑作为衬底非织造布。这种非织造布必须首先经过水针刺,即经过加固。然后,将一个微细纤维薄层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喷射到该稳定的衬底非织造布上,其中所述微细纤维薄层的厚度小于1-5μm。这种冷态的超细纤维在一个重量为1到4克/平方米、最好是2克/平方米的层内结合形成一种薄膜,该薄膜并不是完全致密的层。在该阻挡层上再用例如已知的气流成网方法覆盖浆粕纤维。然后,通过水针刺,将这种有超吸收能力的浆粕层连接到由中间微纤维层覆盖的衬底非织造布上,在此过程中,细浆粕纤维不再被或仅很小量地被冲洗过阻挡层,从而被保留下来以发挥产品的有效功能。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附图中以实施例的形式大致提出了一种装置。首先,由聚酯纤维和/或聚丙烯纤维生产出衬底非织造布。为此,将梳理机1-4或没有显示的一套纺粘型非织造物系统作为铺网装置。所述梳理机包括一个箱式喂料器1,该箱式喂料器1的下部配置有一个振动流料槽2,该振动流料槽2输送均匀分布在梳理机整个宽度上的纤维,该梳理机带有已知的梳理和扯松辊3。随后的环形皮带4将平放的衬底非织造布输送到环形皮带5上,所述衬底非织造布首先通过一个在此仅大概表示的水针刺装置6,以便进行加固。如DE-A-19706 610中所述,在此还可以想象在鼓上的针刺。在连续的作业循环中,此时,装置7根据已有技术的熔喷工艺进行作业,通过该装置7将一个薄的超细纤维层以均匀分布的方式铺设到衬底非织造布上。这些微纤维形成一种薄膜,该薄膜由相互非常贴近的单纤维组成。在该阻挡层上,再通过装置8用气流成网工艺铺设浆粕纤维,该装置8已在EP-A-0 032 772中有详细的描述。这样,就生产出了复合非织造布,这种复合非织造布仅仅需要进行加固和干燥。为此,使其沿图中虚线显示的路线9运动到通往针刺装置11的环形皮带10上,该针刺装置11可以与装置6类似。在多孔转鼓烘干机12中,可以以连续的工艺进行干燥。然而,也可以在最后的针刺工艺11之前,铺设另一个非织造布层,使其作为装置8之后的复合非织造布的覆盖层,以便将浆粕纤维更好地结合到最终产品中,并且以此来改变布的性能。该操作由附加的梳理机1′和3′来执行,通过该附加的梳理机机1′和3′将另一层非织造布铺设到产品的顶部。在此,可以再次采用纺粘非织造织物系统。此时才将最后的水针刺作业11与干燥12一起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等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该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一层衬底非织造布和一层浆粕层,其中为了使所述衬底非织造布加固而对其进行例如液力针刺,而例如是木浆粕层的所述浆粕层被铺设到加固的所述衬底非织造布上并且与其牢固接触,其特征在于例如采用熔喷工艺,将一个薄中间微纤维层铺设到加固的衬底非织造布上,而所述浆粕纤维层只是铺设到所述中间层上,并且使所有的层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浆粕纤维层通过液力针刺与中间微纤维层相连接,从而与衬底非织造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到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第四层作为覆盖层被加到木浆粕层上,并且使所有的层共同经受液力针刺以便进行连接。4.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设备包括一个铺网装置,例如梳理机(1-4)或一套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系统,最好还包括一个水针刺装置(6)、一个铺设微纤维薄中间层的熔喷装置(7)、一个铺设浆粕纤维(木浆粕)层的装置(8)以及另外一个水针刺装置(11)。5.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一个铺设装置,如梳理机(1′、3′)或一套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系统,以便将另一个覆盖层铺设到复合非织造布的木浆粕层上,在此之后是所述的水针刺装置(1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和设备。已知的方法包括,将一个特别有吸收能力的纤维层例如木浆粕层铺设到一个衬底非织造布上,然后借助于水针刺方法对所述复合非织造布进行加固。所述加固方法的缺点是很高的浆粕纤维损失并且因此还要对水针刺装置的循环水进行净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铺设浆粕纤维层之前首先铺设一个微纤维的薄层,该微纤维薄层例如是采用熔喷工艺均匀地分布在衬底非织造布上的,然后才再将浆粕纤维铺设到该分隔层上。现在,在水针刺过程中的水不会再将浆粕纤维合冲到所述衬底非织造布中,微纤维起了阻挡层的作用。文档编号D04H1/56GK1376224SQ00813188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詹尼·G·博斯科洛 申请人:弗莱斯纳机器制造厂股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用于吸收和储存液体等的复合非织造布的方法,该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一层衬底非织造布和一层浆粕层,其中为了使所述衬底非织造布加固而对其进行例如液力针刺,而例如是木浆粕层的所述浆粕层被铺设到加固的所述衬底非织造布上并且与其牢固接触,其特征在于:例如采用熔喷工艺,将一个薄中间微纤维层铺设到加固的衬底非织造布上,而所述浆粕纤维层只是铺设到所述中间层上,并且使所有的层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尼G博斯科洛
申请(专利权)人:弗莱斯纳机器制造厂股份两合公司阿尔比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