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200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组合刀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使得用于单板切削装置的刀具轻量化,并且,能调整刀具的刀尖的高度。将第一螺钉(11)通过第一孔(9C)拧入第一阴螺纹(7G),使得第一刀具(7)和各第一支持部件(9)一体化,成为第一组合刀具(P2),通过使得上述第一组合刀具(P2)的拧入第二阴螺纹(9D)的第三螺钉(15)转动,改变头部(15A)侧从第一支持部件(9)突出的长度,将高度(L1)调整到希望的量,接着,使得第一螺母(13)转动,与第一支持部件(9)压接,固定第三螺钉(15)。

Combined too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bined tool. The su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make the cutter used for the veneer cutting device lightweight, and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cutter tip. The first screw (11) is twisted into the first shade thread (7G) through the first hole (9C), so that the first tool (7) and the first support components (9) are integrated to become the first combined tool (P2), and the first support part (9) is changed from the first support part (9) by turning the first combined tool (P2) into the third screw (15) of the second shade thread (9D). The height (L1) is adjusted to the desired amount of height, and then the first nut (13) is rotated, and the first support part (9) is pressed, and the third screw (15) is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刀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单板旋切机/切片机等单板切削装置的组合刀具。
技术介绍
在单板切削装置例如单板旋切机中,成为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构成。即,如图11所示,相对由轴(没有图示)支持旋转的原木51的一转,刨刀架55向着原木51移动与设定的单板53厚度相等的距离,将切削原木51的刀具57固定于上述刨刀架55。该刀具57在上端附近,设有由前面57A和后面57B构成的刀尖57C。该固定的刀具57设定为使得其刀尖57C成为与通过原木51的旋转中心的假想水平线大体一致的位置。若该刀尖57C朝离开上述假想水平线的方向偏移,则切削得到的单板厚度变薄,产生品质降低等问题。如上所述,通过持续切削旋转的原木51,刀具57的刀尖57C附近磨耗,引起在设定的单板53的表面产生大的凹凸等问题。于是,从刨刀架55卸下刀具57,通过公知的研磨装置(没有图示)研磨刀具57的刀尖57C附近。研磨是磨削刀尖57C附近,刀具57的新形成的刀尖57C的位置变化,即,在图11中,移动到下方。于是,为了调整到与上述假想水平线大体一致的位置,在刀具57的底部,在与刀尖57C平行的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设有第一螺钉59。为了拧入各第一螺钉59,在刀具57的底部,以上述间隔,向着刀尖57C形成螺孔61。在各螺孔61内,如图11所示,拧入第一螺钉59,而第一螺母63与第一螺钉59拧合。以下,将拧入第一螺钉59的刀具57称为合体刀具(合为一体刀具)P1。在这样的合体刀具P1中,刀具57的刀尖57C和各第一螺钉59的底部59A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刀具高度”)如上所述,固定在刨刀架55时,需要调整使得刀尖57C位于与上述假想水平线大体一致的位置。在此,将刀尖57C位于与上述大体一致的位置时的刀具高度设为L1。以下说明刀具高度设为该L1的方法。该场合,使用以下那样构成的夹具64。在图12中,符号66是基台,符号68是垂直固定于基台66的垂直部件。基台66的表面66A和垂直部件68的上面68A的间隔如图所示,成为L1。符号70是公知的刻度表,设有测杆70A,固定于测杆70A的下端的测头70B,以及由针(没有图示)构成的显示部70C,通过弹簧(没有图示)使得测头70B常时受到离开显示部70C、即在图12中向着下方推压的力。符号72是固定于垂直部件68的连结部件,再有,在连结部件72的上端固定支持部72A。刻度表70将其下端部如图12所示保持在支持部72A。刻度表70的测头70B与测定物抵接,测头70B以及与其一体的测杆70A上下移动。通过齿轮作用,将该上下移动的动作改变为旋转运动,使得显示部70C的针转动,将针停止时的值表示在显示部70C。在这样的夹具64中,最初,因弹簧的力使得测头70B下降,测头70B与上面68A抵接,确认此时的显示部70C的针的基准值R。接着,用手工作业提升测头70B,预先使得基台66的表面66A和测头70B之间的间隔充分大。在该状态下,使得多个第一螺钉59从底面57D朝下方突出适当长度,将该状态的刀具57如图12所示,使得刀具57的刀尖57C朝上,载置在基台66的表面66A上。接着,释放提升的测头70B,通过弹簧力使得测头70B下降,与刀具57的刀尖57C抵接,确认此时的显示部70C的针的实际值Q1。该Q1比R大(在图12中成为大)场合,成为刀具高度比L1大。于是,从基台66卸下刀具57,为了使得刀具高度小,转动适当圈数,使得各第一螺钉59进入刀具57内。接着,与上述同样,使得刀具57载置在基台66的表面66A上,且使得测头70B下降,与刀具57的刀尖57C抵接。反复上述动作,在刀具57整体,直到Q1成为R。若Q1成为R,则刀具57整体的刀具高度成为L1。另一方面,与此相反,最初,将刀具57载置在基台66的表面66A上时,Q1与R相同场合,刀具高度成为与L1相同或比其小。用Q1值不能判断其为何种场合。于是,该场合,暂且使其转动,直到Q1成为比R大,即,如图12所示,使得各第一螺钉59成为从刀具57突出的状态。成为图12所示状态后,与上述Q1比R大场合相同,使得第一螺钉59转动,将刀具高度设为L1。这样,将刀具高度设为L1后,使得各第一螺钉59的第一螺母63转动,使得朝刀具57侧移动,使得第一螺母63与刀具57压接。由此,第一螺母63的阴螺纹部和第一螺钉59的阳螺纹部挤压,作用于上述阴螺纹部和阳螺纹部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变大,相对刀具57的各第一螺钉59的位置大致固定。将这样构成的刀具57如图11所示向刨刀架55固定,为此构成如下。在图11中,符号65是在上面设有曲面63A的背刃,相对刨刀架55,由第二螺钉67固定。符号55A是对刨刀架55切口形成的倾斜的载置面。符号69是抵接部件,与刀具57的刀尖57C平行地隔开适当间隔,配置多个。各抵接部件69通过设在固定于刨刀架55的保持部件71的轴承73,使得从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靠近刨刀架55处朝箭头方向往复转动自如地进行支持。因此,仅仅自重作用于抵接部件69场合,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转动,成为上部朝左侧、下部朝右侧倾斜的状态。另一方面,与各抵接部件69相对,在刨刀架55的下部,如图11所示,设有具备活塞杆75A及其前端部75B的油缸75。在这样构成中,若预先使得油缸75后退动作,活塞杆75A后退动作,在图11用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待机,则如上所述,抵接部件69也转动到用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待机。在该状态下,如参照图12所说明那样,刀具57决定各第一螺钉59从阴螺纹61朝下方突出的长度,通过吊车提升刀具57使其移动,在使得第一螺钉59的底部59A与载置面55A抵接状态下,如图11所示载置。刀具57的前面57A与背刃65抵接。接着,使得油缸75前进动作,使得活塞杆75A从后退位置向左方前进移动。于是,前端部75B与抵接部件69抵接而推压,抵接部件69如图11所示,以轴承73为中心作顺时针转动,抵接部件69的上部如图11实线所示,在刀具57的前面57A与背刃65抵接的状态下,能将刀具57夹持固定在与背刃65之间。在这样固定的状态下,由刀具57持续切削如上所述转动的原木51。不久,若刀具57的刀尖附近顺序磨耗,不能良好地切削,则从刨刀架55卸下刀具57,以新刀具(没有图示)代之,如上所述,同样夹持固定。卸下时,使得油缸75后退动作,如图11所示,使得抵接部件69转动到用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待机。接着,同样通过吊车从刨刀架55卸下刀具57,用研磨机(没有图示)进行刀具57的刀尖57C的研磨。使用上述吊车的理由是由于刀具57过重,手工作业卸下很危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89132号公报如上所述,从刨刀架55卸下需要研磨的刀具57场合,通常使用吊车。在使用吊车的作业中,需要实行处于待机位置的起吊部件的直到刀具57的移动动作、该部件的下降动作、将该部件挂到刀具57的动作、该部件的上升动作、该部件的向待机位置的移动动作的各动作。再有,从刨刀架55卸下需要研磨的刀具57后,为了与上述同样夹持固定研磨完的刀具,需要实行起吊部件直到研磨完刀具57上的移动动作、该部件的下降动作、将该部件挂到研磨完刀具的动作、该部件的上升动作、该部件的向刨刀架55上的移动、该部件的下降动作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刀具包括:刀具;支持部件,与上述刀具组合;以及固定手段;上述刀具包括:刀尖;前面,与上述刀尖连续;后面,与上述刀尖连续;面A,与上述前面连续;面B,与上述后面连续,且与上述后面交叉,与上述面A平行;以及端部A,在与上述前面平行的方向,朝着与上述刀尖离开的方向,位于与上述刀尖相反侧;上述支持部件包括:接触处A,其在上述刀具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与上述刀具的厚度大致相等;接触处B,与上述接触处A正交;阴螺纹A,设在除上述两接触处的部分,设为从上述端部A在与上述接触处B平行的方向贯通;螺钉A,从上述阴螺纹A的与上述刀具组合时成为与上述刀尖相反侧的端缘侧,在头部突出所设定长度的状态下,螺纹部局部拧入上述阴螺纹A内;以及至少一个螺母,设在从上述相反侧的端缘露出到外侧的上述螺钉A的螺纹部,通过使得上述螺母转动,使其向着上述相反侧的端缘移动,与上述支持部件碰接;使得这样的上述支持部件的上述接触处A与上述刀具的端部A接触,使得上述接触处B与上述刀具的面B接触,进行组合,通过上述固定手段,将组合状态的上述刀具和上述支持部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7 JP 2017-013529;2017.06.22 JP 2017-121801.一种组合刀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合刀具包括:刀具;支持部件,与上述刀具组合;以及固定手段;上述刀具包括:刀尖;前面,与上述刀尖连续;后面,与上述刀尖连续;面A,与上述前面连续;面B,与上述后面连续,且与上述后面交叉,与上述面A平行;以及端部A,在与上述前面平行的方向,朝着与上述刀尖离开的方向,位于与上述刀尖相反侧;上述支持部件包括:接触处A,其在上述刀具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与上述刀具的厚度大致相等;接触处B,与上述接触处A正交;阴螺纹A,设在除上述两接触处的部分,设为从上述端部A在与上述接触处B平行的方向贯通;螺钉A,从上述阴螺纹A的与上述刀具组合时成为与上述刀尖相反侧的端缘侧,在头部突出所设定长度的状态下,螺纹部局部拧入上述阴螺纹A内;以及至少一个螺母,设在从上述相反侧的端缘露出到外侧的上述螺钉A的螺纹部,通过使得上述螺母转动,使其向着上述相反侧的端缘移动,与上述支持部件碰接;使得这样的上述支持部件的上述接触处A与上述刀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名南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