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17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具有通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竖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以封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柔性件呈沿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通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换热器的上端面上设置第一柔性件,并利用顶板压住第一柔性件,由此,第一柔性件不仅可以在换热器与顶板之间起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止水进入空调室外机内。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machine. The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comprises a shell, a front air vent of the shell, a heat exchang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is erected in the shell, and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first flexible part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op of the shell. A gap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op plate is closed between the plates, and the first flexible piece is a long strip extending along the upper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air drive part is located in the shell to drive the air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ventilation vent. According to the air conditioning outdoor uni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flexible part is set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irst flexible part is pressed by the roof plate, thus the first flexible part can not only take the effect of shock absorption and buffer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roof, but also act as a seal to prevent water from entering the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Inside th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机壳振动和噪音较大,且由于空调室外机暴露在外,外部雨水等容易进入机器内,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可以密封性好。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具有通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竖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以封闭所述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柔性件呈沿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通风口。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换热器的上端面上设置第一柔性件,并利用顶板压住第一柔性件,由此,第一柔性件不仅可以在换热器与顶板之间起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止水进入空调室外机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延伸至邻近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端部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或对齐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的一端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另一端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或对齐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个端部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伸出所述换热器的侧边缘的部分粘接于所述换热器的铜管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柔性支撑块,所述柔性支撑块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所述柔性支撑块,且所述柔性支撑块双面加胶以粘接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换热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顶部设有卡爪,所述卡爪卡住所述换热器的上端,所述第一柔性件设于所述卡爪之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内侧设有隔开所述卡爪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柔性件,所述卡爪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第二柔性件在所述通孔处粘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层叠布置的多层,且所述卡爪卡箍所述换热器的多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换热器的厚度方向布置的多段,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多段拼接或搭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各处宽度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投影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换热器上沿所述换热器的厚度方向的侧边沿;或在水平投影中所述第一柔性件完全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沿所述换热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水平投影为L型或C型,所述第一柔性件为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上沿着所述换热器延伸的形状,其中,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一柔性件在所述换热器的拐角处的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内边沿和外边沿之间、一部分向外偏移出所述换热器的外边沿或一部分向内偏移出所述换热器的内边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周沿设有向下延伸的折边,所述换热器的上端设于所述折边内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上端与所述折边之间具有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风机和与所述风机相连的电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通风口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被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顶板挤压的压缩量不小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厚度的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翅片在围绕所述气流驱动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铜管,所述铜管包括多个水平段和和连接段,所述水平段贯穿多个所述翅片,且多个所述水平段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段将多个所述水平段串接形成液流回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翅片之间的间距在1毫米到2毫米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中隔板在所述壳体内间隔出位于左侧的换热空间和位于右侧的电控空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换热空间,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空间的后侧敞开并由所述换热器封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三柔性件,所述第三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以封闭所述中隔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三柔性件为沿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件搭接并在搭接处的上方设置柔性支撑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为海绵。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附图标记:空调室外机100,换热空间101,电控空间102,通风口103,换热器1,第一柔性件2,顶板3,折边31,柔性支撑块4,卡爪5,第二柔性件6,中隔板7,第三柔性件8,壳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壳体9、换热器1、第一柔性件2和气流驱动件(图未示出),其中,换热器1可以为空调室外机100内的冷凝器。具体地,壳体9的前面具有通风口103;壳体9具有顶板,换热器1竖立设置于壳体9内;顶板3设在换热器1的上方,第一柔性件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换热器1的上端面和壳体9的顶板3之间,以封闭换热器1和顶板3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第一柔性件2可以部分设置在换热器1的上端面和顶板之间,第一柔性件2也可以完全设在换热器1的上端面与顶板之间,且第一柔性件用于封闭换热器1的上端面和顶板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防止外部水从换热器1的上端面和顶板之间的间隙进入空调室外机的换热空间内。优选地,壳体9的顶板3压住第一柔性件2。此时,第一柔性件2压在换热器1的上端面和顶板3的下表面之间,由此,第一柔性件2不仅可以避免顶板3与换热器1直接刚性接触,起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同时第一柔性件2还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防止外部的水进入空调室外机100内,保证空调室外机100内各部件具有安全的工作环境。第一柔性件2呈沿换热器1延伸的长条形;例如,第一柔性件2粘接在换热器1的上端面上,且第一柔性件2呈沿换热器1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优选地,第一柔性件2可以为海绵。气流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外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具有通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竖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以封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柔性件呈沿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通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具有通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竖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和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以封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柔性件呈沿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延伸的长条形;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通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延伸至邻近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端部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或对齐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一端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另一端短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或对齐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个端部长于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面的侧边缘,且所述第一柔性件伸出所述换热器的侧边缘的部分粘接于所述换热器的铜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柔性件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柔性支撑块,所述柔性支撑块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上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所述柔性支撑块,且所述柔性支撑块双面加胶以粘接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换热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设有卡爪,所述卡爪卡住所述换热器的上端,所述第一柔性件设于所述卡爪之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内侧设有隔开所述卡爪和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柔性件,所述卡爪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第二柔性件在所述通孔处粘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层叠布置的多层,且所述卡爪卡箍所述换热器的多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换热器的厚度方向布置的多段,且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多段拼接或搭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尺寸;或所述第一柔性件的各处宽度不同。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投影中所述第一柔性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