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15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58
一种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包括机架、直线导轨、驱动电机、固定板、齿轮、滚动轴承、定位块、丝杠、方形架、丝杠螺母轴、行走轮、行走电机、直线电机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质量轻;同时运动控制简单,易于实现,成对使用时可实现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在高压缆线上行走与避障功能,解决高压缆线间隔棒运输与辅助安装问题,提高高压缆线安装效率,减轻安装工人劳动强度。

Driving device for auxiliary installation of high voltage cable spacers

A driving device for a high pressure cable spacer auxiliary installation robot, including a frame, a linear guide, a driving motor, a fixed plate, a gear, a rolling bearing, a positioning block, a screw, a square frame, a screw nut shaft, a walking wheel, a walking motor, a linear motor and so o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quality is ligh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vement is light. The control is simple and easy to be realized. When the pair is used, a high pressure cable spacer can be used to walk and avoid the obstacle on the high pressure cable,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pressure cable spacer transportation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high pressure cable and reduce the labor strength of the installation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缆线的架设是实现缆线电力输送的前提,而高压缆线架设时各缆线间必须用间隔棒将缆线分隔开来,因此,间隔棒的运输与安装是高压缆线架设的关键技术。目前,间隔棒的运输与安装主要是采用人工背负的方式实现间隔运输与安装,工人劳动强度大,因体力限制和间隔棒重量原因,工人每次能够背负的间隔棒数量很少,且安装时体力消耗大,导致安装效率低。采用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而采用机器人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驱动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驱动装置,实现通过机器人技术解决高压缆线间隔棒运输与辅助安装问题,提高高压缆线安装效率,减轻安装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高压缆线辅助安装机器人提供一种驱动装置,以实现该机器人在高压缆线上行走、避障功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固定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一螺母(8),第一滚动轴承(9),第一定位块(10),第一丝杠(11),第一方形架(12),第一丝杠螺母轴(13),第一行走轮(14),第一行走电机(15),第一直线电机(16),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第二驱动电机(18),第二固定板(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螺母(22),第二滚动轴承(23),第二定位块(24),第二丝杠(25),第二方形架(26),第二丝杠螺母轴(27),第二直线电机(28),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第二行走电机(30),第二行走轮(31);第三驱动电机(42),第二固定板(43),第五齿轮(44),第六齿轮(45),第三螺母(46),第三滚动轴承(47),第三定位块(48),第三丝杠(49),第三方形架(50),第三丝杠螺母轴(51),第三直线电机(52),第三直线电机螺母(53),第三行走电机(54),第三行走轮(55);第四驱动电机(56),第四固定板(57),第七齿轮(58),第八齿轮(59),第四螺母(60),第四滚动轴承(61),第四定位块(62),第四丝杠(63),第四方形架(64),第四丝杠螺母轴(65),第四直线电机(66),第四直线电机螺母(67),第四行走电机(68),第四行走轮(69)。各部分连接关系如下: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方形架(12)与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联接,第一驱动电机(4)固定于第一固定板(5)上,且其轴与第一齿轮(6)固定联接,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6)啮合,且与第一丝杠(11)固定联接,第一丝杠(11)与第一螺母(8)及第一滚动轴承(9)联接,第一滚动轴承(9)装在第一定位块(10)中,第一定位块(10)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一方形架(12)固定联接;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与第一丝杠(11)联接,第一行走电机(15)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上,且与第一行走轮(14)固定联接;第一直线电机(16)固定于机架(1)上,其轴与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联接,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与第一方形架(12)固定联接。第二方形架(26)与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联接,第二驱动电机(18)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9)上,且其轴与第三齿轮(20)固定联接,第四齿轮(21)与第三齿轮(20)啮合,且与第二丝杠(25)固定联接,第二丝杠(25)与第二螺母(22)及第二滚动轴承(23)联接,第二滚动轴承(23)装在第二定位块(24)中,第二定位块(24)与第二固定板(19)和第二方形架(26)固定联接;第二丝杠螺母轴(27)与第二丝杠(25)联接,第二行走电机(31)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轴(27)上,且与第二行走轮(30)固定联接,第二直线电机(28)固定于机架(1)上,其轴与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联接,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与第二方形架(26)固定联接;第三方形架(50)与第三直线导轨(41)和第四直线导轨(40)联接,第三驱动电机(42)固定于第三固定板(43)上,且其轴与第五齿轮(44)固定联接,第六齿轮(45)与第五齿轮(44)啮合,且与第三丝杠(49)固定联接,第三丝杠(49)与第三螺母(46)及第三滚动轴承(47)联接,第三滚动轴承(47)装在第三定位块(48)中,第三定位块(48)与第三固定板(43)和第三方形架(50)固定联接;第三丝杠螺母轴(51)与第三丝杠(49)联接,第三行走电机(54)固定在第三丝杠螺母轴(51)上,且与第三行走轮(55)固定联接;第四方形架(64)与第三直线导轨(41)和第四直线导轨(40)联接,第四驱动电机(56)固定于第四固定板(57)上,且其轴与第七齿轮(58)固定联接,第八齿轮(59)与第七齿轮(58)啮合,且与第四丝杠(63)固定联接,第四丝杠(63)与第四螺母(60)及第四滚动轴承(61)联接,第四滚动轴承(61)装在第四定位块(62)中,第四定位块(62)与第四固定板(57)和第四方形架(64)固定联接;第四丝杠螺母轴(65)与第四丝杠(63)联接,第四行走电机(68)固定在第四丝杠螺母轴(65)上,且与第四行走轮(69)固定联接;该装置成对使用时,可实现高压缆线辅助安装机器人在高压缆线上行走与避障功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在高压缆线上行走与避障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步骤1:当高压缆线辅助安装机器人位于缆线下方时,第一直线电机(16)驱动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使第一方形架(12)及第一行走轮(14)处于第一高压缆线(32)与第八高压缆线(39)之间,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使第一丝杠(11)旋转,驱动第一丝杠轴(13)向上运动至第一行走轮(14)高于第八高压缆线(39)位置;接着,第一直线电机(16)再驱动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带动第一方形架(12)及第一行走轮(14)位于第八高压缆线(39)上方;最后,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使第一丝杠(10)反向旋转,驱动第一丝杠轴(13)向下运动至第一行走轮(14)压在第八高压缆线(39)上。步骤2:第二直线电机(28)驱动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使第二方形架(26)及第二行走轮(31)处于第二高压缆线(33)与第三高压缆线(34)之间,第二驱动电机(18)驱动第三齿轮(20)和第四齿轮(21),使第二丝杠(25)旋转,驱动第二丝杠轴(27)向上运动至第二行走轮(31)高于第三高压缆线(34)位置;接着,第二直线电机(28)再驱动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带动第二方形架(26)及第二行走轮(31)位于第三高压缆线(34)上方;最后,第二驱动电机(18)驱动第三齿轮(20)和第四齿轮(21)使第二丝杠(25)反向旋转,驱动第二丝杠轴(27)向下运动至第二行走轮(31)压在第三高压缆线(34)上。步骤3:第三直线电机(52)驱动第三直线电机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固定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一螺母(8),第一滚动轴承(9),第一定位块(10),第一丝杠(11),第一方形架(12),第一丝杠螺母轴(13),第一行走轮(14),第一行走电机(15),第一直线电机(16),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第二驱动电机(18),第二固定板(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螺母(22),第二滚动轴承(23),第二定位块(24),第二丝杠(25),第二方形架(26),第二丝杠螺母轴(27),第二直线电机(28),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第二行走电机(30),第二行走轮(31);第三驱动电机(42),第二固定板(43),第五齿轮(44),第六齿轮(45),第三螺母(46),第三滚动轴承(47),第三定位块(48),第三丝杠(49),第三方形架(50),第三丝杠螺母轴(51),第三直线电机(52),第三直线电机螺母(53),第三行走电机(54),第三行走轮(55);第四驱动电机(56),第四固定板(57),第七齿轮(58),第八齿轮(59),第四螺母(60),第四滚动轴承(61),第四定位块(62),第四丝杠(63),第四方形架(64),第四丝杠螺母轴(65),第四直线电机(66),第四直线电机螺母(67),第四行走电机(68),第四行走轮(69);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方形架(12)与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联接,第一驱动电机(4)固定于第一固定板(5)上,且其轴与第一齿轮(6)固定联接,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6)啮合,且与第一丝杠(11)固定联接,第一丝杠(11)与第一螺母(8)及第一滚动轴承(9)联接,第一滚动轴承(9)装在第一定位块(10)中,第一定位块(10)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一方形架(12)固定联接;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与第一丝杠(11)联接,第一行走电机(15)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上,且与第一行走轮(14)固定联接;第一直线电机(16)固定于机架(1)上,其轴与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联接,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与第一方形架(12)固定联接;第二方形架(26)与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联接,第二驱动电机(18)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9)上,且其轴与第三齿轮(20)固定联接,第四齿轮(21)与第三齿轮(20)啮合,且与第二丝杠(25)固定联接,第二丝杠(25)与第二螺母(22)及第二滚动轴承(23)联接,第二滚动轴承(23)装在第二定位块(24)中,第二定位块(24)与第二固定板(19)和第二方形架(26)固定联接;第二丝杠螺母轴(27)与第二丝杠(25)联接,第二行走电机(31)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轴(27)上,且与第二行走轮(30)固定联接,第二直线电机(28)固定于机架(1)上,其轴与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联接,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与第二方形架(26)固定联接;第三方形架(50)与第三直线导轨(41)和第四直线导轨(40)联接,第三驱动电机(42)固定于第三固定板(43)上,且其轴与第五齿轮(44)固定联接,第六齿轮(45)与第五齿轮(44)啮合,且与第三丝杠(49)固定联接,第三丝杠(49)与第三螺母(46)及第三滚动轴承(47)联接,第三滚动轴承(47)装在第三定位块(48)中,第三定位块(48)与第三固定板(43)和第三方形架(50)固定联接;第三丝杠螺母轴(51)与第三丝杠(49)联接,第三行走电机(54)固定在第三丝杠螺母轴(51)上,且与第三行走轮(55)固定联接;第四方形架(64)与第三直线导轨(41)和第四直线导轨(40)联接,第四驱动电机(56)固定于第四固定板(57)上,且其轴与第七齿轮(58)固定联接,第八齿轮(59)与第七齿轮(58)啮合,且与第四丝杠(63)固定联接,第四丝杠(63)与第四螺母(60)及第四滚动轴承(61)联接,第四滚动轴承(61)装在第四定位块(62)中,第四定位块(62)与第四固定板(57)和第四方形架(64)固定联接;第四丝杠螺母轴(65)与第四丝杠(63)联接,第四行走电机(68)固定在第四丝杠螺母轴(65)上,且与第四行走轮(69)固定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压缆线间隔棒辅助安装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第一直线导轨(2),第二直线导轨(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固定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一螺母(8),第一滚动轴承(9),第一定位块(10),第一丝杠(11),第一方形架(12),第一丝杠螺母轴(13),第一行走轮(14),第一行走电机(15),第一直线电机(16),第一直线电机螺母(17);第二驱动电机(18),第二固定板(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螺母(22),第二滚动轴承(23),第二定位块(24),第二丝杠(25),第二方形架(26),第二丝杠螺母轴(27),第二直线电机(28),第二直线电机螺母(29),第二行走电机(30),第二行走轮(31);第三驱动电机(42),第二固定板(43),第五齿轮(44),第六齿轮(45),第三螺母(46),第三滚动轴承(47),第三定位块(48),第三丝杠(49),第三方形架(50),第三丝杠螺母轴(51),第三直线电机(52),第三直线电机螺母(53),第三行走电机(54),第三行走轮(55);第四驱动电机(56),第四固定板(57),第七齿轮(58),第八齿轮(59),第四螺母(60),第四滚动轴承(61),第四定位块(62),第四丝杠(63),第四方形架(64),第四丝杠螺母轴(65),第四直线电机(66),第四直线电机螺母(67),第四行走电机(68),第四行走轮(69);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方形架(12)与第一直线导轨(2)和第二直线导轨(3)联接,第一驱动电机(4)固定于第一固定板(5)上,且其轴与第一齿轮(6)固定联接,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6)啮合,且与第一丝杠(11)固定联接,第一丝杠(11)与第一螺母(8)及第一滚动轴承(9)联接,第一滚动轴承(9)装在第一定位块(10)中,第一定位块(10)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一方形架(12)固定联接;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与第一丝杠(11)联接,第一行走电机(15)固定在第一丝杠螺母轴(13)上,且与第一行走轮(14)固定联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超胡国飞曹杰勇王冠华朱建春毛志伟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