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52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控方法包括三防和两控,所述三防为预防性防治,指利用长持效药剂对常发生危害的病虫进行预防;所述三防包括在水稻播种前、水稻移栽前和水稻破口前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进行防治;所述两控为应急性达标控制,包括在分蘖期和/或穗期,当病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利用低毒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省工、省药,减少用药1~2次,减少农药用量40%以上;易操作,对主要水稻病虫的防控效果在85%以上,病虫害为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稻田优势天敌数量增加15%以上,稻谷增产4%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An integrated method for rice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grated method for ric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he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ree prevention and two control. The three defense is preventive prevention and prevention, which means using long holding agents to prevent and prevent diseases and insects which often harm. The three controls includ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ice before sowing, rice transplanting before and before rice break, and the two control is control of emergency response to standard control. Including the use of low-toxic and/or biopesticides for control at tillering and/or spike stages when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occur to meet control targets.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save 1~2 times and reduce the use of medicine, reduce the dosage of pesticide by more than 40%, easy to operate, control over 85% of the main rice pest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the damage of diseases and pests below 3%, increase the number of natural enemies in rice fields by 15%,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 by more than 4%, and have good economy and ecology.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病虫害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中国,是我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早稻和中、晚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的依存度更高,有65%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和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丰欠盈缺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水稻从播种到成熟过程中面临多种病虫害的为害,常年造成产量损失达16-18%。现有技术中需稻农随时掌握病虫的发生实况,但实际中常常难以掌握,导致错过防治适期,影响防治效果,且使用农药过多,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容易导致稻米农药残留过多等问题。同时,实际水稻生产上常常是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需要对同时发生的多种病虫进行统一防治,但现有技术多以单虫、单病为对象,尤其从水稻生产过程中多病虫防控的整体出发进行防控的技术更少,技术集成度较差,影响技术的实用性,导致技术难以跨过最后一公里。当前生产上,一般稻农水稻全程防治病虫害4-5次,多的达6~8次,滥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病虫抗药性上升、稻谷农药残留等严重问题;而且现有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用药量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依据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水稻生产的特点,从水稻生产全程病虫害防控的整体出发,采取防和控两种策略,降低用药决策难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稻谷农药残留,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优良,改善稻田生态功能,并适度增产。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所述集成方法包括三防和两控;所述三防为利用便于稻农掌握的播种、移栽以及破口期等水稻生产关键节点,针对水稻生产上65%以上概率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预防性防治,包括:在水稻播种前、水稻移栽前和水稻破口前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采用长持效药剂进行预防;所述水稻播种前的预防针对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移栽前的预防针对水稻移栽后一个月内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破口前的预防针对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两控为应急性达标控制,指对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进行防治,包括:在分蘖期和/或穗期,当病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利用低毒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控制;所述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包括分蘖期的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或纹枯病,穗期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或二化螟;所述的达标防治,指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所述的防治指标包括:分蘖期,白背飞虱每百丛500~10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螟害丛枯鞘率5%、纹枯病丛发病率5%;穗期,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每百丛1000~15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10%、二化螟每亩诱蛾量5~10头。优选的,所述水稻播种前的预防,采用长持效药剂对种子进行浸种和/或拌种。优选的,所述浸种为:将种子与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的200~1500倍稀释水溶液按体积比1:(1.2~1.5)浸种1~5d;所述针对恶苗病和/或立枯病的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独立地包括咪酰胺、咯菌腈、多菌灵和/或恶霉灵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针对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独立地包括吡虫啉、噻虫嗪或吡蚜酮中的一种;所述拌种为:将水稻种子与适量长持效拌种用药剂拌匀;所述适量长持效拌种药剂包括:预防恶苗病和/或立枯病的每Kg水稻种子用量为0.02~0.2g的咯菌腈、0.8~1.6g恶霉灵或0.05~0.15g的戊唑醇中的一种,预防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每Kg水稻种子用量为2~4g的吡虫啉、0.5~1g的噻虫嗪或1~1.5g的吡蚜酮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移栽前的预防指在水稻移栽前2-3天针对所述水稻移栽后一个月内病虫害施用长效送嫁药;所述长效送嫁药包括:预防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为30~60g/亩的吡虫啉或120~240g/亩的吡蚜酮中的一种,和/或预防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为40~80g/亩的氯虫苯甲酰胺或180~360g/亩的乙多·甲氧虫酰肼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破口前的预防指在水稻破口前5~10天施用长持效药剂对所述穗期病虫害进行防治;所述长持效药剂包括:预防稻曲病、稻瘟病和/或纹枯病为10~18g/亩的肟菌·戊唑醇、12~18g/亩的苯醚甲环唑和/或15~20g/亩的三环唑中的一种或两种,预防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为4~6g/亩的吡蚜酮或4~8g/亩的呋虫胺中的一种,预防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为2~4g/亩的氯虫苯甲酰胺或8~12g/亩的乙多·甲氧虫酰肼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分蘖期的达标控制指对在分蘖期达到所述防治指标的病虫害施用低毒的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所述生物农药包括:防治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的用量为10~20亿IU/亩的苏云金杆菌,防治白背飞虱为6~8千亿孢子/亩的金龟子绿僵菌;所述低毒的速效性农药包括:防治白背飞虱为4~6g/亩的烯啶虫胺或12~15g/亩的异丙威中的一种,防治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为2~3g/亩的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纹枯病为3-5g/亩的噻呋酰胺。优选的,所述穗期的达标控制指对在穗期达到所述防治指标的病虫害施用低毒的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所述生物农药包括:防治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为10~20亿IU/亩的苏云金杆菌,防治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为6.5~10千亿孢子/亩的金龟子绿僵菌;所述低毒的速效性农药包括:防治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为4~6g/亩的烯啶虫胺或4~8g/亩的呋虫胺中的一种,防治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为1~2g/亩的阿维菌素或1~2g/亩的甲维盐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工省药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是针对水稻各阶段同时发生的多种病虫害,从水稻全生育期综合解决的角度提出的三防两控集成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三防,针对常发生危害的病虫,利用稻农容易掌握的水稻生产过程中播种、移栽和破口等关键节点采用预防性措施,解决了常规防治中稻农需要掌握田间实时病虫发生动态、进而决定是否用药的难题,简单易学,实现了稻农防治决策的轻简化,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施药提前和局部化,减少了施药用工、药剂用量和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中的两控,针对水稻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采用达到防治指标时施用低毒化学农药和/或生物农药的方法,进一步确保了对病虫的防控,同时避免了过量施药或农药滥用,进一步减少了对稻田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省工省药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方法包括三防和两控;所述三防为针对水稻65%以上概率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预防性防治,包括:在水稻播种前、水稻移栽前和水稻破口前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采用长持效药剂进行预防;所述水稻播种前的预防针对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移栽前的预防针对水稻移栽后一个月内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破口前的预防针对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两控为应急性达标控制,指对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进行防治,包括:在分蘖期和/或穗期,当病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利用低毒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控制;所述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包括分蘖期的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或纹枯病,穗期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或二化螟;所述的达标防治,指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所述的防治指标包括:分蘖期,白背飞虱每百丛500~10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螟害丛枯鞘率5%、纹枯病丛发病率5%;穗期,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每百丛1000~15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10%、二化螟每亩诱蛾量5~10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省工省药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方法包括三防和两控;所述三防为针对水稻65%以上概率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预防性防治,包括:在水稻播种前、水稻移栽前和水稻破口前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采用长持效药剂进行预防;所述水稻播种前的预防针对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移栽前的预防针对水稻移栽后一个月内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破口前的预防针对穗期发生危害的病虫害进行,包括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和/或稻纵卷叶螟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两控为应急性达标控制,指对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进行防治,包括:在分蘖期和/或穗期,当病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利用低毒速效性农药和/或生物农药进行控制;所述暴发性或流行性病虫,包括分蘖期的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或纹枯病,穗期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或二化螟;所述的达标防治,指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所述的防治指标包括:分蘖期,白背飞虱每百丛500~10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螟害丛枯鞘率5%、纹枯病丛发病率5%;穗期,褐飞虱和/或白背飞虱每百丛1000~1500头、稻纵卷叶螟束尖率5~10%、二化螟每亩诱蛾量5~10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播种前的预防,采用长持效药剂对种子进行浸种和/或拌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为:将种子与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的200~1500倍稀释水溶液按体积比1:(1.2~1.5)浸种1~5d;所述针对恶苗病和/或立枯病的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独立地包括咪酰胺、咯菌腈、多菌灵和/或恶霉灵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针对稻蓟马、白背飞虱、灰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或黑条矮缩病的长持效浸种用药物独立地包括吡虫啉、噻虫嗪或吡蚜酮中的一种;所述拌种为:将水稻种子与适量长持效拌种用药剂拌匀;所述适量长持效拌种药剂包括:预防恶苗病和/或立枯病的每Kg水稻种子用量为0.02~0.2g的咯菌腈、0.8-1.6g的恶霉灵或0.05~0.15g的戊唑醇中的一种,预防稻蓟马、白背飞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