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纺粘法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46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粘法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该纺粘法非织造布由多层纤网组成,各层纤网共同加固结合为一体;其制造方法包括前后至少两个纺丝组件依次共同形成,底层纤网在前进的过程中,由下一个纺丝组件生成的细丝沉积在底层纤网上,形成上一层纤网;根据产品的需求可生成多层纤网;把所有纤网层共同加固制成非织造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普通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外观质量和密度均匀性,在产品强度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丝组件和原材料选择变化灵活,可以生产的非织造布产品丰富多样,拓宽了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纺粘法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非织造材料的均匀度主要指材料各处厚薄均匀、面密度一致性,它客观反映了非织造 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与一般织造材料不同,非织造材料的均匀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指 标。它不仅对产品强度有重要的影响,还影响产品的表观质量。与提高纺粘法非织造布均匀性相关的专利已经存在很多,如中国专利CN1214742, CN2937164, CN2871578, CN1662697等。如在CN1662697中提供了一种模头腔体,该模 头腔体对于流经它的成纤材料有基本均一的停留时间,可以使非织造织物网纤维的物理或 化学性能平均分子量和多分散性更均一,并提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中,所述装置包括将多 个模头腔体排列,以得到较宽或较厚的织物,而不是只用单一模头腔体。与以往专利技术不同,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改进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从一种新颖的角度不仅明显提高了纺粘 法非织造布的均匀性,还拓展了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产品丰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多层纺粘非织造纤网组成,各层之间基本不 能剥离的纺粘法非织造布,通过前后几个纺丝组件依次共同形成纤网,从而提高纤网整体 的均匀性。技术方案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纺粘法非织造布,由多层纤网 组成,其特征在于多层纤网由前后多个纺丝组件依次铺叠而成,各层纤网共同加固 结合为一体。一种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两个纺丝组件,具体步骤如下(a) 聚合物原料切片通过第一纺丝组件的料斗进入螺杆挤压机并被熔融挤压,通过过滤 器的过滤和计量泵的称量,从喷丝板上的喷丝孔流出形成细丝;(b) 细丝通过冷却、牵伸作用后沉积在输网帘上,形成底层纤网;(c) 底层纤网前进的过程中,由下一个纺丝组件生成的细丝沉积在底层纤网上,形成上 一层纤网;(d) 结束或形成的多层纤网继续前进,如步骤(c)再次形成上一层纤网直至满足产品 需求。(e)将多层纺粘纤网共同加固,制成各层紧密结合的纺粘法非织造布。 根据工艺和产品需要,在步骤(b)和(c)之间可以添加一道平整工艺或加固预处理工艺, 包括热压,喷洒粘合剂等。各纺丝组件是普通的纺丝组件,或是异形截面纤维纺丝组件或双组分纤维纺丝组件;前后安装的纺丝组件是同种纺丝组件,或是不同种的纺丝组件。 所述的形成的纺粘纤网的加固方式为适用于普通纺粘纤网的加固方式,包括热轧粘合、化学粘合、针刺、水刺;加固后的非织造布按常规方法切边巻装成型。+所述的各层纤网选择相同的纺丝原材料,或选择不同的纺丝原材料;纺丝原材料为适用于普通纺粘法的纺丝原材料,包括PE、 PP、 PET、 PA、 PU、 PLA;各层纤网的纺丝原料中可以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添加剂,包括阻燃改性剂、抗静电改性剂、抗老化改性剂、 亲水化改性剂、降温母粒、各色着色母粒。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原理是通过前后几个纺丝组件依次共同形成纤网,前后各纺丝组件之间 存在一段距离,从而提高纤网整体的均匀性。由单个纺丝组件形成的纤网难免会出现这样 那样的疵病,比如由于喷丝孔堵塞形成的局部缺丝、气流不稳定引起的纤维沉积分布不匀 等,当采用前后多个纺丝组件共同形成纤网时,各层纤网互相弥补,使得形成的纤网总体 更均匀,从而拉伸性能、表观质量都得到提高。即使在没有疵病存在的纤网区域,多层纤 网互补的结果也比单层纤网的纤维分布更均匀。虽然这种改进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纤网是由前后多个纺丝组件依次形成的各层纤网 共同铺叠而成,但各层之间基本不能剥离,在外观和使用上可以看作是单层的非织造布。这是由于后道纤网13在成网高速气流作用下直接撞击并沉积到前道纤网11上,前后道纤网中的纤维互相缠结,并且各层纤网共同加固成型。这种在成网过程中就把各层纤网沉积 在一起,后道共同加固使各层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制造方法,与一般复合方法把各层非织造 布复合形成复合制品有本质区别,除了在产品的剥离性上,此专利技术方法在加固工序中就把 各层纤网"复合"起来,比一般复合方法减少了一道复合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排除原材料的影响外,即当前后不同的纺丝组件形成的纤维的外表面是相同的聚合 物材料时,由于同一纺丝组件内部形成的各纤维之间的粘结条件与前后道纺丝组件形成的 纤维之间的粘结条件差别不大,所以各层之间几乎完全不能剥离,纤网总体相当于同克重 的单层纤维网,但均匀度能有很大的提高。当前后不同的纺丝组件形成的纤维的外表面是 不同的聚合物材料时,如果对剥离性有更高要求,可以在纤网各层依次铺叠的过程中或是后道加固工序中通过其它工艺步骤的处理,提高纤网各层间的结合性,比如添加喷洒粘合 剂的工序。前后纺丝组件采用的聚合物原材料品种对非织造布成品的性能影响很大,要根 据不同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的聚合物原材料。除了使生成的纤网总体的均匀度质量大大提高外,当采用多个纺丝组件形成纤网时, 还可以提高非织造布的功能性,使其具有更多优异的性能。比如在第一和最后一个纺丝组 件中添加不同颜色的着色母粒,可以得到双色非织造布。又比如,前后纺丝组件分别选择 疏水性原材料和亲水性原材料,使得非织造布的一侧具有疏水性,另一侧具有亲水性,从 而可以得到具有类似"涤盖棉"材料的吸水透湿性的非织造布。因此,相对于普通的由单 个纺丝组件形成的非织造布。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善了普通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外观质量和密度均匀性,在产品强度方面,也 有非常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纺丝组件和原材料选择变化灵活,可以生产的非织造布产品丰 富多样,极大地拓宽了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纤网形成工艺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由两个纺丝组件形成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 定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成网工艺如图1所示。纺丝组件1, 2…可以选择任何普通的或新型的纺 粘法纺丝组件,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纺丝组件纺丝成网的方法为其相对应的成 网方法。在纺丝组件1中,聚合物原料切片通过料斗4进入到螺杆挤压机5被熔融挤压, 通过过滤器6的过滤和计量泵7的称量,从喷丝板8上的喷丝孔流出形成细丝9。细丝9 通过冷却、牵伸等作用后沉积在输网帘10上,形成纤网11。在纤网11形成后,可以添加 一道平整工艺或加固预处理工艺14,比如热压、喷洒粘合剂等,用以提高纤网平整度或为 后道加固做准备,工艺步骤14不是必需的。在纤网11往前进的过程中,由第二个纺丝组 件2生成的细丝12沉积在纤网11上,形成纤网13。根据产品需求,还可以有纺丝组件3,4…,图略。实施例1采用两个纺丝组件,第一和第二纺丝组件都采用皮芯型双组分纤维纺丝组件。原材料采用PE和PP, PE为皮层,PP为芯层,PE的密度为0.95 g/cm3,熔融指数为17g/min, 熔点范围为130°C 135°C; PP的密度为0.90g/cm3,熔融指数为35g/min,熔点范围为 16(TC 165'C。最终的非织造布成品的面密度为3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粘法非织造布,由多层纤网组成,其特征在于:多层纤网由前后多个纺丝组件依次铺叠而成,各层纤网共同加固结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向煜张晶晶杨光陈光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绍兴市耀龙纺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