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方形目经编网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121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形目经编网及其编织方法,其特征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网结,一根主体网绳构成两个网目的五条网股,相邻两根主体网绳构成其余两条网股,由此编织成一个主体方形双网目,主体方形双网目的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并由多个主体方形双网目组合,其两侧网边需两根织造网边的网绳,两边网绳与相邻主体网绳交替平行叠合,在叠合处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打网结,多个主体双网目和网边共同组成方形目经编网。它采用单经双网目结构,编织工艺简单,可编织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目,可编织成片状网或筒状网,网目结构牢固,可适用于制作防护网、围栏网、棚罩网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纺织编织

技术介绍
网状物是一类在工业、农业、渔业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的产品。现有的菱形目经编网的网目沿经纬向呈菱形排列,组织结构和编织方法如图1、图2、图3所示,首先网绳1与网绳2交叉打网结a,然后网绳1向左与相邻左侧网绳3交叉打网结b′;网绳2向右与相邻右侧网绳4交叉打网结b,最后网绳1与网绳2再次汇交打网结a',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菱形网目aba′b′,即一个单元结构的编织,多个菱形网目相互联结构成网目稳定的网状物。一个单元结构由两根网绳编织、四根相邻网绳汇交打网结形成一个菱形网目aba′b′,是一种双经单网目结构。这种菱形网目采用四个交汇点打网结的方法联结,网结可以打单结也可打双结,其网目牢固,承载力大。若每次经向卷取长度相等,则网目形状是上下对称的菱形,即斜正方形;若每次经向卷取长度不相等,则网目形状是上下不对称的菱形。这种菱形网目结构和形成特点是网目两对角线必须沿经、纬向相互垂直。故其缺点是(1)网目对角线不垂直的长方形网目难以编织;(2)由于纵向或横向拉力F1总通过网目的对角线,会产生网目收拢现象,缩小网目有效面积。因此菱形目经编网适合用作渔网,而用作防护网、围栏网、棚罩网等要求尽量利用网目面积的场合并不十分理想。经检索中国专利94241696.1介绍了一种现有的塑料平纹网目织物,如图4所示,该技术是将经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1、2和纬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3、4编织成上下交连的平纹网目,然后将经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1、2和纬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3、4的交叉点焊接或粘结成一体,形成网结,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方形网目abcd,多个方形网目相互联结则构成网目稳定的塑料平纹网目织物。单元结构由经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1、2和纬向两根扁平塑料网带3、4连接而成,是一种双经双纬单网目结构。该技术的优点是可织编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目。但该技术的缺点是(1)它采用焊接或粘结方法固定经纬向网股交叉点,网目结构不牢固,网面纵横方向承载能力低,一般多用于制作复合材料或载荷方向垂直于网面的包装袋等;(2)编织材料和截面形状需要是适于焊接或粘结的塑料类扁平状网带,应用范围有局限性;(3)这种方法只能编织片状网,而无法织编筒状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避免上述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网目牢固、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其特征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网结,一根主体网绳构成两个网目的五条网股,相邻两根主体网绳构成其余两条网股,由此编织成一个主体方形双网目,主体方形双网目的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并由多个主体方形双网目组合。其两侧网边需两根织造网边的网绳,两边网绳与相邻主体网绳交替平行叠合,在叠合处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打网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采用单经双网目结构,编织工艺简单;(2)可方便编织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目。可编织成片状网或筒状网;(3)编织材料和截面形状适合于各种能弯曲打结的柔性绳、带等;(4)网目结构牢固,承载力大,应用面广。附图说明图1菱形目经编网示意图1、2、3、4——网绳,a、b、a'、b′——网目网结。图2菱形目经编网一个单元结构中网绳编织顺序示意图1、2——网绳,a、b、a′、b′——网目网结。图3菱形目经编网的一个网目纵向拉力作用示意图F1——作用在网目网结上的纵向拉力。图4一种平纹方形目编织网示意图1、2、3、4——扁平塑料网带,a、b、c、d——网目网结。图5本专利技术方形目经编网示意图1、2、2′、3——主体网绳, 4、4'——边网绳,a、b、c、d、e、f、a′、b′、e'——网目网结。图6本专利技术方形目经编网一个单元结构中主体网绳编织顺序示意图1、2、3——主体网绳,a、b、c、d、a′、b′——网目网结。图7本专利技术方形目经编网的一个网目纵向拉力作用示意图F2——作用在网目网结上的纵向拉力。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5、图6,本专利技术由主体网绳1沿经向向上与左侧沿纬向向右的相邻主体网绳2在a点汇交打网结,主体网绳1沿纬向向右与右侧经向相邻主体网绳3在b点汇交打网结,然后主体网绳1沿经向向上与右侧纬向相邻主体网绳3在c点汇交打网结,主体网绳1再沿纬向向左与下方a点沿经向向上的左侧相邻主体网绳2在d点汇交打网结,主体网绳1再沿经向向上与左侧纬向相邻主体网绳2在a′点汇交打网结,最后主体网绳1再次沿纬向向右与右侧纬向相邻主体网绳3在b'点汇交打网结,这样完成了一个单元结构方形双网目abcda′b′的编织,在单元结构中含有ab、bc、cd、ad四条网股和cd、da′、a′b'、cb′四条网股构成了双网目。即一个单元结构由一根主体网绳和两根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网结形成两个网目,是一种单经双网目结构。需多个方形双网目相互连接在一起。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网结,网结可以打单结也可打双结,一根主体网绳构成两个网目的五条网股,相邻两根主体网绳构成其余两条网股,由此编织成一个主体方形双网目,主体方形双网目的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并由多个主体方形双网目组合。若每次网绳经向编织移动长度与相邻两经绳纬向间距相等,则网目形状是正方形;若每次网绳经向编织移动长度与相邻两经绳纬向间距不相等,则网目形状是长方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网目形状可容易地编织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在上述编织多个主体双网目的基础上,还需要两根织边网绳,其中有一根边网绳与相邻主体网绳起头时平行叠合,如左侧的边网绳4和主体网绳2起头时平行叠合,主体网绳2与边网绳4在e点打网结后,沿纬向向右转折,而边网绳4则仍沿经向向上与从d点纬向向左的主体网绳2在f点打网结,然后边网绳4和主体网绳2再平行叠合沿经向向上在e′点打网结,再开始下一个网边的编织循环。左侧边网绳4与主体网绳2每隔一个网目平行叠合一次。右侧的织边相同,差别是右侧边网绳4'与主体网绳2'的平行叠合网目与左侧网边错开一个网目。简言之,其两侧需两根织造网边的网绳,两边网绳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交替平行叠合,在叠合处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打网结,由多个主体双网目和网边共同组成方形目经编网。本方形目经编网可编织成片状网或筒状网,片状网需有织边网绳,对筒状网由于周向网目相互联接,无需织边网绳。如图7所示,方形网目受纵向或横向拉力F2作用时,不会产生象上述菱形网目的收拢现象,不会缩小网目的有效面积,网目结构牢固,承载力大,可适用于制作防护网、围栏网、棚罩网等。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网结,一根主体网绳构成两个网目的五条网股,相邻两根主体网绳构成其余两条网股,由此编织成一个主体方形双网目,主体方形双网目的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并由多个主体方形双网目组合。其两侧网边需两根织造网边的网绳,两边网绳与相邻主体网绳交替平行叠合,在叠合处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打网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目形状可编织成正方形或长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网可编织成片状网或筒状网,片状网需有织边网绳,筒状网可无需织边网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特征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目经编网及其编织方法,其特征是每根主体网绳在同一条网股纬向与相邻主体网绳汇交打两个网结,一根主体网绳构成两个网目的五条网股,相邻两根主体网绳构成其余两条网股,由此编织成一个主体方形双网目,主体方形双网目的网股沿经向、纬向相互垂直,并由多个主体方形双网目组合。其两侧网边需两根织造网边的网绳,两边网绳与相邻主体网绳交替平行叠合,在叠合处与相邻纬向主体网绳打网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