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收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87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收纳盒,其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壁、围绕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壁、围绕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穿线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在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底壁上设置有多个绕线柱,多个绕线柱在容纳空间中朝向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缆收纳盒能够对线缆进行收纳整理,使得线缆的走线整齐划一,同时避免线缆裸露在外,保证线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Cable receiving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able receiving box,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ousing, a first side wall, a first side wall around the first bottom wall, and a first pierce hole arranged on the first housing, and a second shell, including a second bottom wall, a second side wall around the second bottom wall, and a second thread hol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housing, and the second housing. The first housing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form a accommodating space betwee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bottom wall, and a plurality of winding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ottom wall, and a plurality of winding columns extend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bottom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The cable receiving box of the invention can collect and arrange the cable, make the line of the cable neat and tidy, and avoid the cable exposed in the outside,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cable in the process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收纳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收纳盒。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或者电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电子产品或电器设备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然而,几乎每种电子产品或电器设备都带有线缆,例如充电线缆、数据传输线缆、电源线缆等。例如,电脑显示器的电源线、显示器与主机的传输线、主机的电源线、鼠标线、键盘线或者手机充电线等等。现有的线缆整理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部署面板和橡皮筋,线缆整理合适后,使用橡皮筋捆扎线缆,实现线缆整理;另外一种是部署缠绕柱或者是缠绕轴,线缆缠绕在缠绕柱或者缠绕轴中,实现线缆整理要求。这两种方式面板、缠绕轴(柱)和线缆裸露在外,影响用户使用终端,并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收纳盒,能够对线缆进行收纳整理,使得线缆的走线整齐划一,同时避免线缆裸露在外,保证线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线缆收纳盒,其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壁、围绕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壁、围绕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穿线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在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底壁上设置有多个绕线柱,多个绕线柱在容纳空间中朝向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绕线柱在第二底壁上均匀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绕线柱呈多行多列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绕线柱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绕线柱的行数与列数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绕线柱的行与列垂直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穿线孔与多列绕线柱中距离第一穿线孔最近的一列绕线柱对准,第二穿线孔与多行绕线柱中距离第二穿线孔距离最近的一行绕线柱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绕线柱的顶端具有凸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缘为倒锥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穿线孔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壁上的第一狭槽和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开口,第一狭槽与第一开口在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的连接部位彼此连通;和/或第二穿线孔包括设置在第二底壁上的第二狭槽和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开口,第二狭槽与第二开口在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部位彼此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为圆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狭槽和/或第二狭槽为矩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开口的内部边缘至第一狭槽与第一开口的交界处的最大距离与第一开口的直径的比值范围是0.6至0.8,和/或第二开口的内部边缘至第二狭槽与第二开口的交界处的最大距离与第二开口的直径的比值范围是0.6至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线缆收纳盒还包括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设置在相应的第一穿线孔和/或第二穿线孔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收纳盒,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且具有保护功能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供盘绕线缆的绕线柱。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线缆穿过第一穿线孔后,在绕线柱上进行盘绕,完成盘绕后的剩余线缆从第二穿线孔中穿出,最后盖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整个收纳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快速地完成线缆收纳工作。绕线柱对线缆形成限位,使得线缆走线规整有序,避免线缆在线缆收纳盒内缠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线缆形成保护,保证线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纳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纳盒的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纳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底”、“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收纳盒1能够用于收纳整理设备终端线缆99(例如计算机配套的网线、电源线、鼠标线、打印机线、USB线或控制线缆等),使得线缆99规整有序地收纳在线缆收纳盒1中,因而不会直接暴露在外,提升了线缆99走线美观度,同时线缆收纳盒1对线缆99形成保护,保证线缆99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线缆收纳盒1,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操作人员打开线缆收纳盒1并将线缆99收纳在线缆收纳盒1中。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体。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包括第一底壁21、围绕第一底壁21的第一侧壁22和设置在第一壳体2上的第一穿线孔23。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3包括第二底壁31、围绕第二底壁31的第二侧壁32和设置在第二壳体3上的第二穿线孔33。第一底壁21和第二底壁3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穿线孔23和第二穿线孔33均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第二底壁31上设置有多个绕线柱4。多个绕线柱4在容纳空间中朝向第一底壁21的方向延伸。使用线缆收纳盒1收纳线缆99时,打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线缆99从第一穿线孔23穿过,再在第二壳体3的绕线柱4上盘绕整理并预留合适长度,预留的线缆99从第二穿线孔33穿过,最后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盖合。这样,线缆99的一部分被收纳到线缆收纳盒1中,从而线缆99不会直接暴露在外且不会与其他的线缆发生缠绕,同时也使得线缆99的走线整齐划一,线缆99受到线缆收纳盒1的保护,使用过程更安全。另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线缆99的长度来选择盘绕方式和需要绕线柱4的个数,使得收纳方式灵活多样,提升线缆收纳盒1的适应范围。绕线柱4能够对线缆99形成限位,对线缆99完成盘绕后形成的形状能够起到定型作用,保证线缆99走线方向保持统一性和有序性,不易松动散乱,避免线缆99的收纳在线缆收纳盒1中的部分弯折缠绕,保证线缆99走线的安全性。绕线柱4能够适应长短不一的线缆99,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线缆99的长度灵活进行盘绕操作。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分别为圆柱或多棱柱,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组装成的线缆收纳盒1的整体结构可以是圆柱或多棱柱。第一底壁21和第一侧壁22以及第二底壁31和第二侧壁32均垂直设置。第一底壁21或第二底壁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第一侧壁22或第二侧壁32的轮廓与第一底壁21的边缘轮廓相适应。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壁、围绕所述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壁、围绕所述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在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多个绕线柱,所述多个绕线柱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朝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壁、围绕所述第一底壁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壁、围绕所述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在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多个绕线柱,所述多个绕线柱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朝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柱在所述第二底壁上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柱呈多行多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柱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柱的行数与列数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柱的行与列垂直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多列绕线柱中距离所述第一穿线孔最近的一列绕线柱对准,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多行绕线柱中距离所述第二穿线孔距离最近的一行绕线柱对准。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线缆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的顶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蒲青明丁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