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28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以及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出风口,该至少一个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该至少一个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用于受控地促使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朝向该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动的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每个气流驱动装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该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该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相串联地设置于机壳内从该至少一个进风口至该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具有较高的风速和较大的风量,且噪音较小。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t least one inlet air inlet for the air entering the environment and at least one outlet for the flow of air flow inside it, at least one outlet of the air outlet locat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casing; th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and is configured to pass through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at least part of the air flow into the casing of the inlet is exchanged for heat; and at least one airflow drive unit is used to drive at least part of the air flow in the casing to flow at the at least one outlet. Each airflow drive unit includes at least one first shaft fan and at least one first ion. The wind generator, at least one first shaft fan and at least one first ionizing wind generator, is set in a airflow path from at least one inlet to at least one outlet. Th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er wind speed and larger air volume, and has less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多为上进风、下出风的气流循环方式,且用于驱动气流循环的装置多为贯流风扇。气流沿垂直于贯流风扇的轴向方向进入贯流风扇的内部,并两次穿过贯流风扇的叶轮,在叶轮内部,气流被强制弯折,使得气流的压力损失较大,风量较低,整机运行时的噪音较大。为了避免采用贯流风扇驱动气流循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空调室内机将贯流风扇替换成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虽然这种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风量较低、气流压损较大的问题,但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并且丝毫不能解决噪音较大的问题。像噪音大、风量小这种用户能够通过直观感受体验到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空调室内机的整体使用性能,并且大大限制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范围。为了减小噪音,目前公开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直接将风机简单地替换成离子风装置,然而,其离子风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极其有限,替换后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速大幅度地减低,几乎不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也正是由于现有的这种技术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可实践性,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离子风送风的技术还仅停留在最基础的理论层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风量较大且噪音较小的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扩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提高空调室内机送风的均衡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高空调室内机送风的柔和性和舒适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以及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动的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相串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体式板状蒸发器;且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或者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段式板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段数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个数相同;且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相应的一段所述蒸发器的前侧,或者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相应的一段所述蒸发器的后侧。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流动的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相并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沿横向交替布置,且相邻的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之间设有风道隔板,以使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每个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所处的风道之间相互独立。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体式板状蒸发器,且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或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以使由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的气流均经过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可选地,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前侧或后侧的一体式板状蒸发器;或者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段式板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段数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个数相同,多段所述蒸发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所在的风道内,以使由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驱动的气流均经过相应的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出风口、由每个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的气流直接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出风口。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流动的至少一个第二轴流风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流风机与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相并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流风机沿横向交替布置,且相邻的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之间设有风道隔板,以使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每个所述第二轴流风机所处的风道之间相互独立。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体式板状蒸发器,且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流风机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或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以由经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轴流风机驱动的气流均经过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可选地,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前侧或后侧的一体式板状蒸发器;或者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段式板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段数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个数相同,多段所述蒸发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所在的风道内,以使由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驱动的气流均经过相应的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出风口、由每个所述第二轴流风机驱动的气流直接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出风口。可选地,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中,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数量均为一个;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后侧,或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前侧。可选地,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择一启动运行或同时启动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于仅通过所述第一轴流风机驱动送风的速冷/速热模式或仅通过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的静音模式或通过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同时驱动送风的大风量模式。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的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后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每个气流驱动装置组均包括相串联的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第一轴流风机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驱动气流流动,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能够通过电场力驱动气流流动,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串联布置后,能够对气流进行多次加速,实现风速的叠加,从而获得较高的风速和较大的风量。同时,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具有压损销、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串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以及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动的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相串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以及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动的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相串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体式板状蒸发器;且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或者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段式板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段数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个数相同;且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相应的一段所述蒸发器的前侧,或者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均位于相应的一段所述蒸发器的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受控地促使所述机壳内的部分气流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流动的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相并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至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气流流动路径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沿横向交替布置,且相邻的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之间设有风道隔板,以使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每个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所处的风道之间相互独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体式板状蒸发器,且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或均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以使由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驱动装置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的气流均经过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前侧或后侧的一体式板状蒸发器;或者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段式板状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段数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的个数相同,多段所述蒸发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所在的风道内,以使由每个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组驱动的气流均经过相应的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向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中相应的一个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王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