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289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进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出风口,进风口位于机壳的后侧,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利用电场力促使机壳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流动,其位于换热装置的后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包括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的金属网和位于金属网后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横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casing, a air inlet for the air entering the environment and an outflow outlet for the flow of air inside it. The inlet of the air inlet is locat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casing, the outlet of the air outlet is locat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casing, and th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and is configured to enter through the inlet air inlet. The air flow in the shell is exchanged for heat; and the ion wind generator is configured to use electric field force to make the air flow in the casing flow toward the outlet. It is locat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has multiple discharge modules arrang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and each discharge model group is included in the flat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A metal net extending inside the su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discharge needles arrang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metal net are arranged in an array, and the discharge pins of each adjacent two discharge modules are misplaced horizontal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charge pins of each adjacent two discharge modules are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ine in the air outlet of the ionized wind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为下出风,此种送风方式会导致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人体,不利于用户的舒适度体验和身体健康。这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通常设置有导板,以通过导板的上下摆动或左右摆动调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然而,此种方式调节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送风要求。即使在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使流体上扬或侧吹,风速和风压的损失也比较大,从而造成空调室内机的功耗较高,噪音较大。为了减小噪音,目前公开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直接将风机简单地替换成离子风装置,然而,其离子风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极其有限,替换后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速大幅度地减低,几乎不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也正是由于现有的这种技术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可实践性,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离子风送风的技术还仅停留在最基础的理论层面上。为了获得较大的风速,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大电压的方式实现,然而,在电压加大的过程中,当电流值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有火花放电现象,将使得极间电压迅速下降,导致离子风风速极其微弱甚至无离子风。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采用针网结构的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至少在线性区域内送风柔和、送风量较大且噪音较小的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进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后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利用电场力促使所述机壳内的气流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的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后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横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选地,所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水平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腰三角形。可选地,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多个放电针的尖端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多个放电针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该放电模组的金属网所在的平面。可选地,每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可选地,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均与一正极性或负极性高压端子电连接,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金属网均与接地端子电连接,以使所述多个放电模组并联连接。可选地,位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其中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的放电针与一正极性或负极性高压端子电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的金属网与接地端子电连接,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其中一端向其另一端排列的除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放电模组之外的其余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金属网均与相邻地位于其下游的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电连接,以使所述多个放电模组串联连接。可选地,每个所述放电模组还包括壳体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放电针的针架,其中所述针架具有水平延伸的导电条以及垂直于所述导电条竖直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导电条电连接的多个导电杆,所述多个放电针固定在所述多个导电杆上并与所述导电杆电连接,所述导电条与所述壳体卡接,以使固定有所述多个放电针的针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有沿横向排列的多个卡扣,以供所述多个导电杆从下往上地穿过其中,并伸入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导电条上设有多个金属导电片,以通过所述金属导电片与所述卡扣的卡接使所述导电条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可选地,每个所述导电杆的朝向所述金属网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放电针的针孔,所述针孔的围绕所述放电针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利用特别设计的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气流由后侧的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使气流流经换热装置后经前侧的出风口送出,从而实现了后侧进风、前侧出风的效果。一方面,气流在机壳内不经过叶片的绕动,直接由后向前地送出,风阻和压损均比较小,因此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速和风量;另一方面,离子风发生装置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具有压损小、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噪音。更为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布局进行特别设计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若干个线性区域内可产生较为均匀的柔和风,多个放电模组的叠加又可在该线性区域内形成较大较强的电场,因此该线性区域内的离子风风速相对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离子风发生装置所形成的离子风吹到用户身上会另用户具有相对较强的柔和风感。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放电模组的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同时合理布局多个放电针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均匀的、较大风量的离子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每个导电杆的针孔的围绕放电针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因此可保证放电针与导电杆内的导电层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同时又可严格地避免导电层裸露于外部,从而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针网布局示意性正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针网布局示意性侧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针网布局示意性俯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多个放电模组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进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后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利用电场力促使所述机壳内的气流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的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后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横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用于供环境空气进入其内部的进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的气流流出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后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利用电场力促使所述机壳内的气流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包括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延伸的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后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横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在水平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腰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多个放电针的尖端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所述放电模组的多个放电针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该放电模组的金属网所在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王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