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28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包括热换器本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显示屏、固定架、底座、底座、第一螺孔、连接板、第二螺孔、圆孔、法兰和密封圈,所述热换器本体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所述冷水进口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所述热换器本体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在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不同位置的温度交换状态,通过显示屏直观显示,用固定板固定热换器内部热换管,避免热换管连接松动,热换器后侧设置固定架,便于将热换器悬挂与墙壁高处,不占用活动空间,且固定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连接稳固。

An easy to install household heating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usehold heating heat exchanger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including a heat exchanger body, a first temperature sensor, a second temperature sensor, a display screen, a fixing frame, a base, a base, a first screw hole, a connecting plate, a second screw hole, a circular hole, a flange and a seal 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cold water. The hot water outlet is open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and the heating outlet is provid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ot water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or is set in the cold water inlet and the hot water outlet, and the temperature exchange stat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can b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Through the display of the display screen, a fixed plate is used to fix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nside the heat exchanger to avoid the loosening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connection,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set up. It is convenient to hang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wall height without taking up the active sp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ixed frame is simple,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connection is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
本技术涉及热换器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现有热换器功能单一,不能直观显示不同位置温度交换状态,且放置易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包括热换器本体、冷水进口、暖气进口、热水出口、暖气出口、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热交换腔体、热换管、固定板、折流板、显示屏、固定架、底座、第一螺孔、连接板、第二螺孔、圆孔、法兰、密封圈、保温层和KSD301温度控制器,所述热换器本体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所述冷水进口,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所述热换器本体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所述冷水进口外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出口外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换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热交换腔体,所述热交换腔体内部设置有热换管,所述热换管外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热换管通过圆孔与固定板套接,所述热换管两端分别连接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热换管外侧设置有折流板,所述热交换腔体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前端中部设置有KSD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前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KSD301温度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KSD301温度控制器输出端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热换器本体后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端设置有底座,所所述底座上端前侧开设有第一螺孔,述底座上端后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前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孔。优选的,所述热换管为双排循环设计的构件。优选的,所述圆孔数量与热换管垂直数量相同。优选的,所述冷水进口与热水出口内部均设置有法兰。优选的,所述热换器本体与固定架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圆孔与热换管套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在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不同位置的温度交换状态,通过显示屏直观显示,用固定板固定热换器内部热换管,避免热换管连接松动,热换器后侧设置固定架,便于将热换器悬挂与墙壁高处,不占用活动空间,且固定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连接稳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热换器本体;2、冷水进口;3、暖气进口;4、热水出口;5、暖气出口;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腔体;9、热换管;10、固定板;11、折流板;12、显示屏;13、固定架;14、底座;15、第一螺孔;16、连接板;17、第二螺孔;18、圆孔;19、法兰;20、密封圈;21、保温层;22、KSD301温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包括热换器本体1、冷水进口2、暖气进口3、热水出口4、暖气出口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热交换腔体8、热换管9、固定板10、折流板11、显示屏12、固定架13、底座14、第一螺孔15、连接板16、第二螺孔17、圆孔18、法兰19、密封圈20、保温层21和KSD301温度控制器22,热换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2,冷水进口2,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3,热换器本体1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4,热水出口4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5,冷水进口2外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热水出口4外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热换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腔体8,热交换腔体8内部设置有热换管9,热换管9外端设置固定板10,固定板10中部开设有圆孔18,热换管9通过圆孔18与固定板10套接,热换管9两端分别连接冷水进口2和热水出口4,热换管9外侧设置有折流板11,热交换腔体8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1,保温层21前端中部设置有KSD301温度控制器22,温度控制器22前端设置有显示屏12,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与KSD301温度控制器22输入端电性连接,KSD301温度控制器22输出端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热换器本体1后侧设置有固定架13,固定架13底端设置有底座14,所底座14上端前侧开设有第一螺孔15,述底座14上端后侧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前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孔17。优选的,热换管9为双排循环设计的构件,便于使热交换效率更高。优选的,圆孔18数量与热换管9垂直数量相同,便于通过圆孔18套接固定热换管9。优选的,冷水进口2与热水出口4均设置有法兰19,便于与自来水管连接。优选的,热换器本体1与固定架13通过螺栓连接,便于连接稳固。优选的,圆孔18与热换管9套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0,便于热换管9不产生振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热换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2,冷水进口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3,热换器本体1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4,热水出口4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5,工作时自来水从冷水进口2流入热交换腔体8,暖气从暖气进口3进入热交换腔体8,暖气与自来水存有温度差,将暖流传递给冷流,从而进行热交换,在冷水进口2外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热水出口4外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可实时监测不同位置的温度交换状态,通过设置的显示屏12直观显示,热交换腔体8内部设置固定板10,在固定板10中部开设圆孔18,热换管9通过圆孔18与固定板10套接,便于稳定热换管9,热换管9两端分别连接冷水进口2和热水出口4,在热换管9外侧设置有折流板11,暖气在热交换腔体8通过折流板11循环运动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腔体8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1,可防止暖流溢散,使热交换效果更佳,热换器本体1后侧设置有固定架13,将热换器本体1安装在固定架13底端的底座14上承托,述底座14上端后侧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与墙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包括热换器本体(1)、冷水进口(2)、暖气进口(3)、热水出口(4)、暖气出口(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热交换腔体(8)、热换管(9)、固定板(10)、折流板(11)、显示屏(12)、固定架(13)、底座(14)、第一螺孔(15)、连接板(16)、第二螺孔(17)、圆孔(18)、法兰(19)、密封圈(20)、保温层(21)和KSD301温度控制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2),所述冷水进口(2),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3),所述热换器本体(1)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4),所述热水出口(4)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5),所述冷水进口(2)外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热水出口(4)外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所述热换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腔体(8),所述热交换腔体(8)内部设置有热换管(9),所述热换管(9)外端设置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中部开设有圆孔(18),所述热换管(9)通过圆孔(18)与固定板(10)套接,所述热换管(9)两端分别连接冷水进口(2)和热水出口(4),所述热换管(9)外侧设置有折流板(11),所述热交换腔体(8)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1),所述保温层(21)前端中部设置有KSD301温度控制器(22),所述温度控制器(22)前端设置有显示屏(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与KSD301温度控制器(22)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KSD301温度控制器(22)输出端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所述热换器本体(1)后侧设置有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底端设置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上端前侧开设有第一螺孔(15),述底座(14)上端后侧设置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前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暖气热换器,包括热换器本体(1)、冷水进口(2)、暖气进口(3)、热水出口(4)、暖气出口(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热交换腔体(8)、热换管(9)、固定板(10)、折流板(11)、显示屏(12)、固定架(13)、底座(14)、第一螺孔(15)、连接板(16)、第二螺孔(17)、圆孔(18)、法兰(19)、密封圈(20)、保温层(21)和KSD301温度控制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冷水进口(2),所述冷水进口(2),右侧开设有暖气进口(3),所述热换器本体(1)下端开设有热水出口(4),所述热水出口(4)右侧开设有暖气出口(5),所述冷水进口(2)外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热水出口(4)外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所述热换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腔体(8),所述热交换腔体(8)内部设置有热换管(9),所述热换管(9)外端设置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中部开设有圆孔(18),所述热换管(9)通过圆孔(18)与固定板(10)套接,所述热换管(9)两端分别连接冷水进口(2)和热水出口(4),所述热换管(9)外侧设置有折流板(11),所述热交换腔体(8)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翠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松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