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13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由涤纶纤维、天然纤维和/或人造纤维经混纺或交织后织造而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涤纶纤维是“工”形涤纶纤维,“工”形涤纶纤维的质量占面料总质量的20~8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通常纤维的弯曲刚度小、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织物悬垂性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装用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工"形涤纶纤维有 骨感的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面料 结实耐穿,而且越来越注重对面料的色彩、手感、风格、功能和舒服度的追 求。常用的面料通常较为柔软,缺乏骨感,从而不易护理。为此,获得一种 具有柔软的同时又具有骨感的面料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传统面料生产可选用的原料较多,但是每种原料都有其固有的缺陷,若用 同一种原料来加工面料,必然不能使面料在综合性能上得到很好的结合。比 如纯棉的针织面料虽然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性好,穿着舒适,但是棉织物的弹性较差,没有骨感,容易起皱,服装的保形性欠佳;纯毛织物虽然手感 丰厚,弹性好、保暖性好,但是由于本身的结构特性很少被用在贴身衣服的 制作上,从而限制了毛织物的应用范围,同时毛织物也是一种缺乏骨感的面 料;真丝织物是传统的高档面料,虽有一定的骨感,但欠缺棉织物的柔软, 同时也容易褶皱。纯麻织物透气、抗菌性能较好,有骨感,但是手感粗硬, 有刺痒感、柔软性不够,同时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为此,人们多采用棉 麻混纺来制作面料,但是由于麻纤维整齐度差,纤维细度不匀,质脆易断, 可纺性差,同时麻纤维比较僵硬,杂质较多,其纱线织物缺乏柔软性,外观 也不光滑。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绿色纤维,例如天丝(TENCEL)纤维、榉木纤维,这些纤维织成的面料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性好、染色性也较好、同时也具有 一定的骨感,是综合性能较好的面料,但是目前纺织行业对这些绿色纤维织 物的研究较少,生产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生产效率低,其生产成本也较高。 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人们又采用涤纶与棉混纺来制作面料,涤纶不仅 在纤维整齐度,纤维细度,可纺性方面明显优于麻纤维,并且涤纶的初始模 量较高,从而使织物具有挺括、抗皱、坚牢、耐磨性好、尺寸稳定性好、保 形性好等特点。但是常规涤纶纤维的截面为圆形,圆形截面的涤纶纤维与棉 混纺制得的织物吸湿性、染色性不好。为此,出现了一系列异形截面的涤纶纤维,例如中国专利CN2517759Y公开了一种三角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这种异 形截面的涤纶纤维吸湿性和染色性好于圆形截面的纤维,同时赋予织物很好 的闪光性。中国专利CN1558003A公开了一种三叶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这种异 形截面的纤维异形度较高,使织物具有较好的蓬松性、吸湿性以及抗起毛球 等诸多特有性能。中国专利CN2813642Y公开了一种十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 这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湿排汗性能。中国专利公告号CN2663442Y 公开了一种王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这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具有好的吸湿排汗 的功能,具备一定的抗弯曲回弹特性,但纤维截面形状复杂,难以制得较细 的纤维,缺乏柔软性,无法应用于单衣和贴身衣物。中国专利公开号 CN2622203Y中公开了一种纺丝用异型孔喷丝板,喷丝孔呈环状等规律形式分 布,喷丝毛细孔的截面为三段直线形狭缝,呈H形排布,即两侧是两段平行、 等长的直线形狭缝,中间位置另有一段直线形狭缝将它们连通,该异型孔喷 丝板是H形截面的喷丝板,可以制得H形截面涤纶纤维,这种截面的涤纶纤维 表面带有沟槽,制成的织物在使用时可以产生毛细效应,因而具有良好的吸 湿排汗功能;但是由于纤维H形截面的中间连接段相对比较短(其长度小于边 长的80%),导致H形截面纤维的弯曲模量小。上述的几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很 好的解决了涤纶的吸湿性和染色性,但是这些异形截面的纤维的弯曲刚度不 大,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而骨感与面料的悬垂性密切相关。悬垂性和 柔软性是织物优选的主要物理特性,织物的柔软性由纤维的纤度所决定,悬 垂性是由纤维的弯曲模量所决定。而由材料力学理论可知,材料的弯曲刚度 与横截面的形状有关,最合理的截面是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抗弯截面模量 的截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骨感同时又具有手感柔软、吸湿性、透湿性 好的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工"形涤纶纤维有骨感的面料。本专利技术解 决了通常纤维的弯曲刚度小、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 技术织物悬垂性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由涤纶纤维、天然纤维和/或人 造纤维经混纺或交织后织造而成,所述的涤纶纤维是"工"形涤纶纤维,"工" 形涤纶纤维的质量占面料总质量的20 8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所述的面料为针织面料 或机织面料。如上所述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所述的"工"形涤纶纤维是长丝或短纤维,"工"形涤纶纤维单丝的纤度为0.3 1.5dtex。如上所述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所述的天然纤维包括棉、毛和丝。如上所述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所述的人造纤维为天丝或竹纤 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由涤纶纤维、天然纤维和/或人 造纤维经混纺或交织后织造而成,所述的涤纶纤维是"工"形涤纶纤维,涤 纶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工字形截面纤维的弯曲刚度最大。当纤维纤度相同时,三角形、三叶形、十字形、王字形以及H形截面的涤纶纤维的弯曲 刚度大于普通的圆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而工字型截面的纤维的弯曲刚度大于 三角形、三叶形、十字形、王字形、H形等一些常见的异形截面的纤维。其中,"工"字形与"H"形的不同在于,所组成的三个矩形的尺寸不同,尤其是中 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的比值差异很大,"H"形的中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的比 值小,其主要功能是吸湿排汗,其两正交方向的抗弯模量基本一致都比较低;"工"字形的中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的比值大,使得"工"字形纤维在垂直 方向的抗弯模量大大提高,"工"字形在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刚度与"H"形的 弯曲刚度相当,在垂直方向"工"字形的弯曲刚度明显大于"H"形截面(约 3-7倍)。在做成面料时,"工"字形纤维的排列是随机的,因而对整个面料 而言,其抗弯回弹性能就能显著增强。因此"工"形截面赋予织物很好的骨 感。另外实验表明,"H"形截面原丝芯吸性好于五叶形,而"T"形的截面 原丝的纱线芯吸性最差,"工"形截面与"H"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工" 形截面也具有较好的芯吸性能。此外,"工"形截面的蓬松弹性好,柔软性 也很不错。将"工"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与棉、毛等常用的天然纤维或天丝、竹纤维 等新型的绿色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混纺交织,经机织或针织制成面料, 再对面料进行后整理,提供了一种有骨感,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吸湿 性、透气性的面料。其中采用的工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的纤度为0.3 1.5dtex,与其他纤维的混纺比为20% 80%,可根据需求选择一种或几种纤维 与"工"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混纺交织经机织或针织制成面料。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弯曲刚度较大的工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该种异形 截面的纤维弯曲刚度较常用的异形截面的大,从而使该种异形纤维得到的织 物具有很好的骨感,除此以外,该截面的异形纤维还可以赋予织物很好的柔 软性、吸湿性、透气性等性能。2、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工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实现了异形纤 维与天然纤维的合理组合。既利用了异形纤维良好的特性,同时又充分利用 了棉、毛、天丝、竹纤维等纤维的优良特性和良好的服用性能,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工”形纤维的面料,由涤纶纤维、天然纤维和/或人造纤维经混纺或交织织造而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涤纶纤维是“工”形涤纶纤维,“工”形涤纶纤维的质量占面料总质量的20~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杰敏李文刚王士良吴勇姜琦林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