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7093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后浇带防护结构自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包括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右防护墙以及止水钢板,所述左外墙与右外墙端部隔开并形成有后浇带,左防护墙与左外墙端部固连,右防护墙与右外墙端部固连,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延伸至后浇带的同侧且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相连,所述止水钢板有两块且均位于后浇带内,两止水钢板的一侧分别伸入左墙体与右墙体内并与左墙体和右墙体固连;本防护结构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护代替常规的砖砌体防护,其防水效果好、施工质量高。

A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ast-in-place type external wall with cast in and out type external wall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cast in situ exterior wall post pouring bel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poor self waterproof effect of the existing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post pouring belt, and a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the cast in site exterior wall after pouring belt, including the left outer wall, the right wall, the left protective wall and the right protection. The left wall and the end of the right wall are separated from the end of the right wall, the left guard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left wall, the right protective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right wall, the left guard wall and the right protective wall all extend to the same side of the back poured belt and the left protective wall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right protective wall, and two pieces of the water stop steel plate are described. In the back cast belt, one side of the two water sealing steel plate is extended into the left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and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protected by the concrete structure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brick masonry, and its waterproof effect is g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涉及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防止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通常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整体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施工区域,待结构变形稳定后,再施工临时施工缝,形成后浇带。后浇带需等结构封顶或沉降稳定后方可浇筑,等待时间长,造成后续防水、回填土等工序都无法进行,常规的做法是在外墙外侧放大尺寸砌筑砖胎膜,但这种方法结构自防水效果差,回填结束后容易渗水。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工期短、自防水效果好且不易渗水的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工期短、自防水效果好且不易渗水的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包括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右防护墙以及止水钢板,所述左外墙与右外墙端部隔开并形成有后浇带,左防护墙与左外墙端部固连,右防护墙与右外墙端部固连,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延伸至后浇带的同侧且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相连,所述止水钢板有两块且均位于后浇带内,两止水钢板的一侧分别伸入左墙体与右墙体内并与左墙体和右墙体固连。在上述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中,所述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采用企口连接方式相连。在上述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中,所述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左外墙的钢筋结构与左防护墙的钢筋结构相连,右外墙的钢筋结构与右防护墙的钢筋结构相连,所述左防护墙的钢筋结构与右防护墙的钢筋结构隔开。在上述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中,所述左外墙与右外墙共用一个钢筋结构且所述钢筋结构通长布置且分别位于左外墙、右外墙与后浇带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绑扎左外墙部分的钢筋,并安装左侧的止水钢板;S2、绑扎左防护墙部分的钢筋,并将其与左外墙部分的钢筋相连;S3、浇筑左外墙与左防护墙的混凝土;S4、将左外墙与左防护墙的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S5、对左外墙靠近后浇带的一端接触面、左防护墙的外端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S6、重复S1-S4对右外墙与右防护墙进行施工,并使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按照企口连接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防护结构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护代替常规的砖砌体防护,消除了混凝土与砖砌体交界面的薄弱部位以及砖砌体结构自防水性能存在的缺陷,其防水效果好、施工质量高。2、本防护结构简单,相应的施工方法可操作性强,减少了交叉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施工效率高、安全隐患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图。图中,10、左外墙;20、右外墙;30、左防护墙;40、右防护墙;50、止水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包括左外墙10、右外墙20、左防护墙30、右防护墙40以及止水钢板50,所述左外墙10与右外墙20位于同一直线上,二者端部隔开并形成有后浇带,左防护墙30与左外墙10端部固连,右防护墙40与右外墙20端部固连,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均延伸至后浇带的同侧且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的端部相连,所述止水钢板50有两块且均位于后浇带内,两止水钢板50的一侧分别伸入左墙体与右墙体内并与左墙体和右墙体固连。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对其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的端部采用企口连接方式相连,这种连接结构,增加了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的连接面积,提高了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延长了渗水的路径,使得水不易由墙外渗透至墙内。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墙10、右外墙20、左防护墙30与右防护墙4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左外墙10的钢筋结构与左防护墙30的钢筋结构相连,右外墙20的钢筋结构与右防护墙40的钢筋结构相连,所述左防护墙30的钢筋结构与右防护墙40的钢筋结构隔开,此处,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护代替常规的砖砌体防护,消除了混凝土与砖砌体交界面的薄弱部位以及砖砌体结构自防水性能存在的缺陷,其防水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墙10与右外墙20共用一个钢筋结构且所述钢筋结构通长布置且分别位于左外墙10、右外墙20与后浇带中,采用这种结构,简化了左外墙10与右外墙20的钢筋结构,避免后期对左外墙10和右外墙20的钢筋结构进行绑扎,简化了施工工艺,也提高了整个外墙的钢筋结构的强度。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绑扎左外墙部分的钢筋,并安装左侧的止水钢板;S2、绑扎左防护墙部分的钢筋,并将其与左外墙部分的钢筋相连;S3、浇筑左外墙与左防护墙的混凝土;S4、将左外墙与左防护墙的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S5、对左外墙靠近后浇带的一端接触面、左防护墙的外端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S6、重复S1-S4对右外墙与右防护墙进行施工,并使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按照企口连接方式连接。当然,根据上述施工步骤,可以任意选择对左外墙、左防护墙或者右外墙、右防护墙进行施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右防护墙以及止水钢板,所述左外墙与右外墙端部隔开并形成有后浇带,左防护墙与左外墙端部固连,右防护墙与右外墙端部固连,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延伸至后浇带的同侧且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相连,所述止水钢板有两块且均位于后浇带内,两止水钢板的一侧分别伸入左墙体与右墙体内并与左墙体和右墙体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右防护墙以及止水钢板,所述左外墙与右外墙端部隔开并形成有后浇带,左防护墙与左外墙端部固连,右防护墙与右外墙端部固连,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延伸至后浇带的同侧且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相连,所述止水钢板有两块且均位于后浇带内,两止水钢板的一侧分别伸入左墙体与右墙体内并与左墙体和右墙体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的端部采用企口连接方式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企口式外墙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墙、右外墙、左防护墙与右防护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左外墙的钢筋结构与左防护墙的钢筋结构相连,右外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松尧尹茂国岳齐贤金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