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091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应用于基坑的混凝土面墙后滞水疏导,包括紧邻混凝土面墙设置于混凝土面墙后的集水槽,以及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另一端延伸出混凝土面墙外的导水管,所述集水槽内填充有砾料,其通过在基坑侧壁的混凝土面墙后开挖形成集水槽,并以透水材料填充支撑,使得混凝土面墙后的土体内的滞水进入集水槽,并通过集水槽内的导水管排出,以有效导出混凝土面墙后的滞水。

Drainage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ide wall of foundation pit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drainage device for a side wall of a foundation pit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disclosed, which is used for water stagnation and dredging after the concrete face wall of a foundation pit, including a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next to the concrete face wall, and a water aqueduct extending outside the concrete face wall a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ing out of the concrete face wall. It is filled with gravel. Through the concrete face wall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formed after the concrete face wall, and the water is filled up with the permeable material to make the stagnant water in the soil after the concrete face wall into the sink, and through the aqueduct in the water collector, the water stagflation after the concrete face wall is effectively deri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基坑施工时,经常需要对基坑侧壁以及底壁进行疏水导水,以将基坑内的土体中的滞水疏干。现有的常规做法,是做疏水导水系统,即:在边坡的坡面上插导水管,以将坡面后的滞水疏导出来,在基坑底部做排水沟槽,以收集基坑底部的滞水,并将导水管导出的水引入排水沟槽统一排走。通常,导水管的做法是类似于地面的渗水管,即在PVC或者PE材料的管体上打透孔,并在开有透孔的管体外包覆滤网,然后将这部分管体插入坡面后面的土体内,坡面后的土体的滞水通过透孔进入导水管,进行疏排,滤网则是防止水进入管体时将泥沙带入透孔上将其堵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导水管的进水面积仅为透孔面积的叠加,33甚至由于水的重力作用,有些透孔根本没有水流入,因此,导水管鲜少有水排出,基坑的坡面后的滞水仍然由坡面大面积渗出,影响坡面上喷射的混凝土面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坑侧壁上的坡面后滞水疏干用基坑侧壁排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应用于基坑的混凝土面墙后滞水疏导,包括紧邻混凝土面墙设置于混凝土面墙后的集水槽,以及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另一端延伸出混凝土面墙外的导水管,所述集水槽内填充有砾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集水槽作为滞水收集的位置,土体内的水向外渗出时,首先进入集水槽,当集水槽内的水积攒一定量后,导水管将其排出,防止滞水无法从疏导出来而从混凝土面墙上渗出。渗水材料填充于集水槽内起到支撑集水槽的侧壁以及顶壁的作用防止滞水渗入时将集水槽淹没。优选地,所述集水槽包括四个侧壁、顶壁和底壁,四个侧壁竖直设置,所述底壁沿水平方向包括至少两段斜坡,且相邻斜坡的倾斜方向相反以在底壁上形成低洼,所示导水管插入所示低洼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壁按照集水槽的长度设置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的斜坡,相邻斜坡反向倾斜时,在交汇处会形成低洼,滞水在进入集水槽后,沿斜坡向此处汇聚,再在这个汇聚处插入导水管进行引流,可以更好的实现滞水收集,并减少导水管的数量。优选地,所述顶壁自混凝土面墙至基坑内的土体斜向下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壁为斜面设置,水渗入集水槽的面积加大,并且,集水槽上方的土体的压力作用于集水槽的斜面时,土体的压力被水平分力分解,减少纵向压力,防止集水槽被压塌。优选地,所述导水管固至混凝土面墙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固定至混凝土面墙可以防止导水管窜动,影响导水管伸入集水槽的深度。优选地,所述集水槽内插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PVC管,所述PVC管的轴线方向上靠近混凝土面墙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PVC管上于开口之上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砾料填充于PVC管内,所示导水管伸入PVC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沙土、回填土等软质底层的基坑,混凝土面墙后的土体质地较软,在水向集水槽流动时,土体中由于水的排出而变软发生变形,集水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甚至尚未来得及导水就发生塌陷而被淹没,以PVC管开渗水孔作为集水槽的“支撑骨架”,滞水穿过渗水孔进入PVC管内,土体被管壁支撑,水在PVC管内进行汇聚,PVC管开口处用于放置导水管。优选地,所述砾料为碎石、鹅卵石、编织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鹅卵石等为大块的粒状物料,不仅可以起到渗水作用,还可以支撑集水槽的侧壁土体,在集水的同时,防止土体塌下;当土体本身较为密实时,利用简单易得的编织袋作为填充物,可以利用其密集的过水孔,实现集水槽内更好的挡土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上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以在基坑侧壁加工出上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浆基坑侧壁中土体内的滞水集中起来进行疏导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洛阳铲在基坑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挖,形成侧壁竖直、且底壁具备沿开挖方向包括至少两段斜坡的集水槽;步骤2依据基坑侧壁后的土体的松软程度,向集水槽内填充恰当材质的砾料;步骤3向集水槽底壁上的低洼处插入导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侧壁上的混凝土面层施工之前,可以预先在基坑侧壁上开挖集水槽,并向其内填充砾料,集水槽在开挖后顶壁和侧壁被砾料支撑,保证在集水过程中集水槽保持其内腔形状,基坑侧壁内的滞水渗出混凝土面墙之前,必然流入集水槽,然后在集水槽底部的两段斜坡相接的低洼处积蓄,最后由插入的导水管导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上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以在软质或者沙土地层的基坑侧壁加工出上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浆基坑侧壁中土体内的滞水集中起来进行疏导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洛阳铲在基坑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挖,形成集水槽;步骤2取PVC管,将其截断至与集水槽长度适配,并沿轴线方向切除部分管壁,形成开口;步骤3开口朝向混凝土面墙时的开口上方的管壁上打若干渗水孔;步骤4将PVC管插入集水槽中,并自开口向PVC管内填充砾料;步骤5自开口向PVC管内插入适当数量的导水管,且当插入多根导水管时,全部导水管沿PVC管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质较软的基坑内,开挖集水槽后,集水过程中土体会流向集水槽将其淹没,在开挖后向集水槽内部插入PVC管作为支撑,并在PVC管上开设渗水孔作为集水通道,而PVC管的下半部分不开孔,以使水可以在管内积蓄。在PVC管上开口以插入导水管。砾料的添加可以进一步增加PVC管对于集水槽壁面的支撑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集水槽作为滞水收集的位置,土体内的水向外渗出时,首先进入集水槽,当集水槽内的水积攒一定量后,导水管将其排出,防止滞水无法从疏导出来而从混凝土面墙上渗出。渗水材料填充于集水槽内起到支撑集水槽的侧壁以及顶壁的作用防止滞水渗入时将集水槽淹没;对于沙土、回填土等软质底层的基坑,混凝土面墙后的土体质地较软,在水向集水槽流动时,土体中由于水的排出而变软发生变形,集水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甚至尚未来得及导水就发生塌陷而被淹没,以PVC管开渗水孔作为集水槽的“支撑骨架”,滞水穿过渗水孔进入PVC管内,土体被管壁支撑,水在PVC管内进行汇聚,PVC管开口处用于放置导水管。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喷射混凝土前的基坑坡面结构视图;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使用的PVC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坑底部;2、混凝土面墙;3、导水管;4、集水槽;40、顶壁;41、侧壁;42、底壁;5、砾料;6、钢筋网片;7、PVC管;70、开口;71、渗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如图1中所示,设置于基坑内距离基坑底部1一定高度处的混凝土面墙2之后,其设置位置取决于预测的滞水伸出位置。其包括一集水槽4,以及插入集水槽4内的导水管,混凝土面墙后2之后的土体内滞留的水渗入集水槽4内积蓄,再积蓄至一定深度后由导水管3导出。集水槽4包括四个侧壁41、底壁42以及顶壁40,其中:顶壁40则自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应用于基坑的混凝土面墙后滞水疏导,其特征是:包括紧邻混凝土面墙(2)设置于混凝土面墙后的集水槽(4),以及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4)、另一端延伸出混凝土面墙(2)外的导水管(3),所述集水槽(4)内填充有砾料(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应用于基坑的混凝土面墙后滞水疏导,其特征是:包括紧邻混凝土面墙(2)设置于混凝土面墙后的集水槽(4),以及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4)、另一端延伸出混凝土面墙(2)外的导水管(3),所述集水槽(4)内填充有砾料(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4)包括四个侧壁(41)、顶壁(40)和底壁(42),四个侧壁(41)竖直设置,所述底壁(42)沿水平方向包括至少两段斜坡,且相邻斜坡的倾斜方向相反以在底壁(42)上形成低洼,所示导水管(3)插入所示低洼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壁(40)自混凝土面墙(2)至基坑内的土体斜向下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水管(3)固至混凝土面墙(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4)内插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PVC管(7),所述PVC管(7)的轴线方向上靠近混凝土面墙(2)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70),PVC管(7)上于开口(70)之上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71),所述砾料(5)填充于PVC管(7)内,所示导水管(3)伸入PVC管(7)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坑侧壁排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元峰施玉岩王自文李强宗士昌王文明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