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91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所述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板;固定杆;第二固定件;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侧壁,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保护套、连接杆、转杆、转轮、两个第一固定板、钢丝、弹簧和两个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所述钢丝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保护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所述钢丝的两端缠绕在所述转轮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固定效果好,固定后的钢管不晃动,有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

A support frame at the bottom of a climbing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ottom supporting frame for climbing frames. The bottom support frame of the climbing frame includes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 support plate, a fixed rod, a second fixed part, a fixed mechanism fixed to the top side wall of the fixed rod, and the fixed mechanism includes a protective sleeve, a connecting rod, a rotating rod, a rotary wheel, two first fixed plates, a steel wire, a spring, and two second fixings. The first fixed plate connects the second fixed plate through the wir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wire are entangled. It is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heel. The bottom supporting fra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fixing effect, and the fixed steel pipe does not shak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
技术介绍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在进行爬架搭建时,需要对底端的钢管进行固定,保证上层钢管的搭建,防止上层脚手架坍塌,但是有些爬架的底端固定机构不好,底层钢管不牢固左右晃动,导致上层钢管在使用过程晃动角度过大,易发生倾斜,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固定后的钢管不晃动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面边缘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侧壁,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保护套、连接杆、转杆、转轮、两个第一固定板、钢丝、弹簧和两个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和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分别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所述钢丝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保护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所述钢丝的两端缠绕在所述转轮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凹槽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钢丝位于凹槽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保护套的内部错位设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连接件、横杆、第三固定板、支撑杆和连接套,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侧壁连接所述连接套,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横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且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等于两个所述支撑板宽度之和。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横杆和所述第三固定板组成三角形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板宽度之和。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横向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端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钢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进行初步固定,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交错设置弧形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钢丝连接,所述钢丝缠绕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所述转轮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转杆,所述转杆转动带动所述转轮转动,使所述钢丝收缩,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向中央钢管靠拢,将钢管上下包裹再次固定,增加钢管的稳定性,防止钢管晃动,有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且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螺纹,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保护套螺纹连接,方便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固定杆,2、固定机构,21、保护套,22、连接杆,23、转杆,24、转轮,25、第一固定板,26、钢丝,27、弹簧,28、第二固定板,29、凹槽,210、第一固定件,3、支撑机构,31、支撑架,32、第一连接件,33、横杆,34、第三固定板,35、支撑杆,36、连接套,4、第二连接件,5、支撑板,6、螺杆,7、第二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机构3;支撑板5,两个所述支撑板5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3;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5顶面边缘处;第二固定件7,所述第二固定件7固定于所述固定杆1与所述支撑板5的连接处;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于所述固定杆1的顶端侧壁,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保护套21、连接杆22、转杆23、转轮24、两个第一固定板25、钢丝26、弹簧27和两个第二固定板28;所述固定杆1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21,所述保护套21和所述固定杆1的内部分别通过所述弹簧2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8,所述第一固定板25通过所述钢丝26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8;所述保护套2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23,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24,所述钢丝26的两端缠绕在所述转轮24的侧壁上。为了方便所述钢丝26在所述凹槽29的内部滑动,防止所述钢丝26脱落,所述固定机构2还包括凹槽29和第一固定件210,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8的侧壁开设所述凹槽29,所述凹槽29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210,所述钢丝26位于凹槽29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210。为了方便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8固定钢管,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8的侧壁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8在所述保护套21的内部错位设置。为了方便爬架的爬升,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架31、第一连接件32、横杆33、第三固定板34、支撑杆35和连接套36,所述支撑板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34,第三固定板34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的顶端侧壁连接所述连接套36,所述支撑架31之间通过所述横杆33连接,所述横杆3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三固定板34的侧壁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35。为了方便所述支撑杆35与所述支撑板5连接,提高所述支撑板5的牢固性,所述两根所述支撑杆35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且所述支撑杆35的长度等于两个所述支撑板5宽度之和。为了方便增加所述支撑架31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34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2、所述横杆33和所述第三固定板34组成三角形结构。为了方便根据要求来调节钢管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支撑板5之间通过螺杆6连接,所述螺杆6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板5宽度之和。为了方便所述支撑板5之间的搭接,所述支撑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面边缘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侧壁,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保护套、连接杆、转杆、转轮、两个第一固定板、钢丝、弹簧和两个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和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分别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所述钢丝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保护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所述钢丝的两端缠绕在所述转轮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面边缘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侧壁,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保护套、连接杆、转杆、转轮、两个第一固定板、钢丝、弹簧和两个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和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分别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所述钢丝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保护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轮,所述钢丝的两端缠绕在所述转轮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凹槽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钢丝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为弧形结构,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侃何可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