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85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技术领域。由织针、挺针脚和选针脚组成,织针的近中部的下方开设有一第一缺口,且在该第一缺口的入口处延设有第一突缘,织针的尾端部的下表面构成为第一倾斜面;挺针脚的一端端部构成有第二突缘,且在与第二突缘的邻接部位的上方开设有一第二缺口,挺针脚中部的上表面构成为与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挺针脚的另一端构成有上针踵和一下针踵,且在上针踵的侧部延设有一致动突缘。优点:缩小整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体积,利于安装,节约成本;机头结构简单、不易磨损;确保衣片的密度保持稳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用于将纱线编织成衣 物,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技术背景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是将纱线编织成衣物的执行部件,其工作原 理决定着驱动织针组件工作的机头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影响电脑针织横编机 整机的性能及生产成本。图1是一种已有技术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配置在针床上的截面示意图,它包括织针l,挺针脚2,推片3,选针脚4。织针l、挺针脚2、 推片3和选针脚4成组(套)地安装在针床插片5与针床6形成的针槽中。业界皆知,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中的推片3有三种工作位置 A、 H、 B,挺针脚2与织针1嵌装成一体,由挺针脚2带动织针1完成编织 动作。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请参见图2,对应推片3的三个位置A、 H、 B,机头7上相应地在B位 置安装有不织压片8,在H位置安装有集圈压片9,接针压片IO,在A位置 安装有二段度目压片20。不织压片8是固定式的,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集圈 压片9、接针压片10和二段度目压片20是活动式的,由相应的程序通过一套 机构控制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当选针脚4不工作,相应的同一针槽中的推片3 处于B位置时,不织压片8随机头7运行经过推片3时将推片3上的片踵3a 压入针槽,推片3将同一针槽中的挺针脚2的片踵2b也压入针槽,相应的挺 针脚2及织针1不进入编织轨道,织针不参加编织。请参见图3,当选针脚4工作并将同一针槽中的推片3推到H位置,这 时如果集圈压片9进入工作状态,接针压片10退出工作状态,集圈压片9随 机头7运行经过推片3时将推片3上的片踵3a压入针槽,推片3将同一针槽 中的挺针脚2的片踵2b也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脚2带动织针1沿集圈轨道 运行,完成集圈;如果接针压片IO进入工作状态,集圈压片9退出工作状态, 接针压片10随机头7运行经过推片3时将推片3上的片踵3a压入针槽,推 片3将同一针槽中的挺针脚2的片踵2b也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脚2带动织 针l沿接针轨道运行,完成接针。请参见图4,当选针脚4工作并将同一针槽中的推片3推到A位置,这 时如果二段度目压片20不进入工作状态,机头7运行经过推片3时,由于推 片3的片踵3a没有被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脚2带动织针1进入编织轨道(挺 针三角工作)或翻针轨道(翻针三角工作),完成编织或翻针。分析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的工作原理可知,已有电脑针织横 编机的织针组件部件数多,由织针l,挺针脚2,推片3,选针脚4组成,且 挺针脚2为了满足片踵2b压入针槽的需要必须加工成细长状,由此导致针床 6沿织针1运行方向的尺寸增大,进而导致机头7以及整台机器的尺寸增大, 增加占地面积,增加制造成本。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推片3的片踵3a被压 入针槽时需要克服挺针脚2的弹力,阻力较大,由此导致作用于推片3的片 踵3a的不织压片8、集圈压片9及接针压片10容易磨损,且机头的驱动功率 大。作用于推片3的片踵3a的集圈压片9、接针压片10及二段度目压片20 需要一套复杂机构结合程序控制,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使用该织针 组件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沿织针运行方向的尺寸显著减小,从而使整机 的体积縮小,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还能使机头上的相应的三 角运行阻力小、不易磨损和机头的驱动功率较小;以及使用该织针组件的电 脑针织横编机编织衣片时,不参加编织的织针组件的相关针踵不会被密度三 角再次或多次作用而影响衣片密度,藉以保证衣片密度的稳定。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 其是由相互配合地安装到由针床插片与针床所形成的针槽中去的织针、挺针脚和选针脚组成,所述的织针的近中部的下方开设有一第一缺口,并且在该 第一缺口的入口处延设有第一突缘,织针的尾端部的下表面构成为第一倾斜 面;所述的挺针脚的一端端部构成有用于容纳到第一缺口中去的第二突缘, 并且在与第二突缘的邻接部位的上方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第一突缘容纳的 第二缺口,挺针脚中部的上表面构成为与所述的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 斜面,挺针脚的另一端构成有用于供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的三角底板上的 针脚复位三角致动的上针踵和构成有一用于探入到所述针床上的第三缺口中 去的下针踵,并且在上针踵的侧部延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选针脚致动的致动 突缘。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缺口的第一壁体为圆 弧形的壁体,而对应于第一壁体的第二壁体为垂直壁体;所述的第二突缘的 第一突缘壁为圆弧形壁,而对应于第一突缘壁的第二突缘壁为垂直壁,与第 一突缘壁过渡连结的第三突缘壁为圆弧型壁,其中第一突缘壁与所述的第 一壁体相配合,第二突缘壁与所述的第二壁体相配合,而第三突缘壁则对应 于所述的第一缺口的开口部位。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针踵的顶表面是倾斜 的,而所述的下针踵的底表面是水平的。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致动突缘的尾侧面是倾 斜的,而致动突缘的底侧面是水平的;所述的选针脚所用于与挺针脚相配合 的一端端部的第一前端面是倾斜的,而与第一前端面相邻接的并且位于第一 前端面下方的第二前端面是垂直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前端面是与所述的 尾侧面相配合的。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突缘壁与第一壁体 相配合为臼头状配合。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尾侧面与底侧面之间 形成有一第一夹角a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为30° 60° 。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前端与选针脚前端的 上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e ,所述的第二夹角e的角度为30° 60° 。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选针脚为单段选针 脚或多段选针脚。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之一,由于只需织 针、挺针脚和选针脚,省去了已有技术中作为织针组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推 片,从而縮短了挺针脚的长度,挺针脚与织针组合后的长度与已有技术中的 带针踵的织针的长度相当而得以使针床沿织针运行方向的尺寸减小,有利于 縮小整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体积,不仅因占地面积小而有利于安装,而且能节约制造成本而体现经济性;之二,由于省去了推片,因而可省去配置在电 脑针织横编机机头上的与推片有关的不织压片,集圈压片,接针压片,二段 度目压片和相应的机构,使机头结构更简单,制造容易,降低机头的成本, 以及机头上的相应的三角运行阻力小,不易磨损,驱动机头所需功率也小; 之三,由于挺针脚的结构合理,因此能在相关三角的作用下沉入针槽,当电 脑针织横编机在编织衣片时,不参加编织的织针组件中的挺针脚不会被密度 三角再次或多次作用而影响衣片密度,确保衣片的密度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的配置图。图2为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织针不编织时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织针集圈或接针时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已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织针编织或翻针时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织针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针组件,其是由相互配合地安装到由针床插片(5)与针床(6)所形成的针槽中去的织针(1)、挺针脚(2)和选针脚(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1)的近中部的下方开设有一第一缺口(11),并且在该第一缺口(11)的入口处延设有第一突缘(12),织针(1)的尾端部的下表面构成为第一倾斜面(13);所述的挺针脚(2)的一端端部构成有用于容纳到第一缺口(11)中去的第二突缘(21),并且在与第二突缘(21)的邻接部位的上方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第一突缘(12)容纳的第二缺口(22),挺针脚(2)中部的上表面构成为与所述的第一倾斜面(13)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23),挺针脚(2)的另一端构成有用于供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的三角底板上的针脚复位三角致动的上针踵(24)和构成有一用于探入到所述针床(6)上的第三缺口(61)中去的下针踵(25),并且在上针踵(24)的侧部延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选针脚(4)致动的致动突缘(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付洪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