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明超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68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基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双杯体结构,通过转动电机(11)使得内壳体(2)相对外壳体(1)发生相对转动,向内壳体(2)蓄水,结合内壳体(2)内底部电加热板(10),针对置于内壳体(2)中待保温物品进行保温的同时,通过内壳体(2)带动待保温物品发生自转动,加速待保温物品中物质温度传递,有效提高了保温效率;同时,针对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内周设计圆环式闭合气囊(12),通过充放气操作,以圆环式闭合气囊(12)充气膨胀结构针对待保温物品实现锁合,并结合外壳体(1)、内壳体(2)敞开口所设计的轴承(15),保证了内壳体(2)转动的稳定性。

A medical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dical thermal insulation device, which is based on the double cup body structure of the shell body (1) and the inner shell (2), and by rotating the motor (11) to make relative rotation of the inner shell (2) relative shell body (1), impounding the inner shell (2), combining the inner shell (2) bottom electric heating plate (10), and aiming at the inner shell. (2) at the same time, the heat preservation is kept by the inner shell (2) to drive the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to rotate, accelerate the transfer of material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the heat preserv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loop closed airbag (12) is designed for the interior circumference of the top of the inner shell (2), by charging and releasing the air. A circular closed air bag (12) inflatable expansion structure needle is used to lock the insulation, and the bearing (15) is designed with the outer shell (1) and the opening of the inner shell (2)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ner shell (2)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保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医用保温装置主要用于医疗机构单位使用的各种液体,例如: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药液、注射液、透析液、冲洗液等的恒温保存。适用于各大卫生医疗机构,如:医院、卫生所、诊所等卫生机构。现有的保温装置,即在容器中倒入水,采用温度传感器针对容器中的水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基于实时温度监测结果,针对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控制,使得容器中的水保持预设保温温度,最后将待保温物品置于容器中,并浸入容器的水中,通过容器中保温的水温,针对待保温物品实现保温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上述保温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着些许不足,由于待保温物品自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将待保温物品置于容器的水中进行保温时,通常情形下,待保温物品的外表面最先与容器中的水进行温度传递交换,即待保温物物品的外表面最先达到容器中水的保温温度,而要想待保温物品的内部或者中心部分达到保温温度,则需要经过更长时长的等待,因此,现有的保温装置能够实现保温效果,但是保温过程耗时过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保温效率的医用保温装置。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载物板、控制按钮、报警器、圆环式闭合气囊、轴承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微型气泵、电加热板、转动电机;控制按钮和报警器分别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按钮、报警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温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微型气泵、电加热板、转动电机进行供电;控制按钮和报警器设置于外壳体的外侧面;外壳体和内壳体均顶部敞开,转动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设置于外壳体内底部中央位置,转动电机上转动杆所在直线垂直贯穿外壳体内底部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上转动杆的顶端指向外壳体顶部敞开口方向;载物板的外径小于外壳体的内径,转动电机上转动杆的顶端与载物板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载物板与外壳体内底面相平行;内壳体的外径小于外壳体的内径,内壳体的外底部固定设置于载物板的上表面,且内壳体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上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外壳体顶部敞开口的高度与内壳体顶部敞开口的高度相等,轴承的内径与内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外径相适应,轴承的外径与外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内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外周,轴承的外圈与外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内周相连接,内壳体在转动电机上转动杆的驱动下、随载物板的转动过程中,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发生相对转动;圆环式闭合气囊的外径与内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圆环式闭合气囊固定设置于内壳体顶部敞开口的内周,控制模块、微型气泵和滤波电路固定设置于载物板的下表面;微型气泵的气嘴通过导气管与圆环式闭合气囊相连通;电加热板的外径与内壳体内底面的内径相适应,电加热板固定设置于内壳体的内底面上,温度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于内壳体内壁的底部位置,且温度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均不与电加热板相接触;外壳体底部设置镂空结构,外壳体外底部阵列分布连接各个吸盘,且各个吸盘吸附面背向外壳体外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医用保温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医用保温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基于外壳体与内壳体的双杯体结构,通过转动电机使得内壳体相对外壳体发生相对转动,通过向内壳体蓄水,结合内壳体内底部电加热板,针对置于内壳体中待保温物品进行保温的同时,通过内壳体带动待保温物品发生自转动,使得待保温物品中的物质充分进行晃动,加速待保温物品中物质温度传递,由此加速待保温物品中物质的温度达到预设保温温度,有效提高了保温效率;同时,针对内壳体顶部敞开口内周设计圆环式闭合气囊,在微型气泵的控制下,实现充放气操作,以圆环式闭合气囊充气膨胀结构针对待保温物品实现锁合,并结合外壳体、内壳体敞开口所设计的轴承,保证了实际应用中内壳体转动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医用保温装置中,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设计医用保温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医用保温装置具有高效的保温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医用保温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医用保温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设计医用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体,2.内壳体,3.载物板,4.温度传感器,5.控制按钮,6.报警器,7.控制模块,8.水浸传感器,9.微型气泵,10.电加热板,11.转动电机,12.圆环式闭合气囊,13.支架,14.吸盘,15.轴承,16.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载物板3、控制按钮5、报警器6、圆环式闭合气囊12、轴承15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分别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控制按钮5、报警器6、控制模块7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7分别为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进行供电;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设置于外壳体1的外侧面;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顶部敞开,转动电机11通过支架13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中央位置,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垂直贯穿外壳体1内底部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指向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方向;载物板3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与载物板3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载物板3与外壳体1内底面相平行;内壳体2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内壳体2的外底部固定设置于载物板3的上表面,且内壳体2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高度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高度相等,轴承15的内径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外径相适应,轴承15的外径与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轴承15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外周,轴承15的外圈与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内周相连接,内壳体2在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驱动下、随载物板3的转动过程中,内壳体2相对于外壳体1发生相对转动;圆环式闭合气囊12的外径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圆环式闭合气囊12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内周,控制模块7、微型气泵9和滤波电路12固定设置于载物板3的下表面;微型气泵9的气嘴通过导气管16与圆环式闭合气囊12相连通;电加热板10的外径与内壳体2内底面的内径相适应,电加热板10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的内底面上,温度传感器4和水浸传感器8分别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内壁的底部位置,且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医用保温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载物板(3)、控制按钮(5)、报警器(6)、圆环式闭合气囊(12)、轴承(15)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分别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控制按钮(5)、报警器(6)、控制模块(7)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7)分别为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进行供电;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设置于外壳体(1)的外侧面;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顶部敞开,转动电机(11)通过支架(13)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中央位置,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垂直贯穿外壳体(1)内底部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指向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方向;载物板(3)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与载物板(3)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载物板(3)与外壳体(1)内底面相平行;内壳体(2)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内壳体(2)的外底部固定设置于载物板(3)的上表面,且内壳体(2)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高度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高度相等,轴承(15)的内径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外径相适应,轴承(15)的外径与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轴承(15)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外周,轴承(15)的外圈与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内周相连接,内壳体(2)在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驱动下、随载物板(3)的转动过程中,内壳体(2)相对于外壳体(1)发生相对转动;圆环式闭合气囊(12)的外径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圆环式闭合气囊(12)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内周,控制模块(7)、微型气泵(9)和滤波电路(12)固定设置于载物板(3)的下表面;微型气泵(9)的气嘴通过导气管(16)与圆环式闭合气囊(12)相连通;电加热板(10)的外径与内壳体(2)内底面的内径相适应,电加热板(10)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的内底面上,温度传感器(4)和水浸传感器(8)分别固定设置于内壳体(2)内壁的底部位置,且温度传感器(4)和水浸传感器(8)均不与电加热板(10)相接触;外壳体(1)底部设置镂空结构,外壳体(1)外底部阵列分布连接各个吸盘(14),且各个吸盘(14)吸附面背向外壳体(1)外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载物板(3)、控制按钮(5)、报警器(6)、圆环式闭合气囊(12)、轴承(15)和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分别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控制按钮(5)、报警器(6)、控制模块(7)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7)分别为温度传感器(4)、水浸传感器(8)、微型气泵(9)、电加热板(10)、转动电机(11)进行供电;控制按钮(5)和报警器(6)设置于外壳体(1)的外侧面;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顶部敞开,转动电机(11)通过支架(13)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中央位置,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垂直贯穿外壳体(1)内底部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指向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方向;载物板(3)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的顶端与载物板(3)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载物板(3)与外壳体(1)内底面相平行;内壳体(2)的外径小于外壳体(1)的内径,内壳体(2)的外底部固定设置于载物板(3)的上表面,且内壳体(2)的中心线与转动电机(11)上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外壳体(1)顶部敞开口的高度与内壳体(2)顶部敞开口的高度相等,轴承(15)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杨明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