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平范专利>正文

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11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它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牵拉输出织物,将金属结构的点、线接触牵拉改变为面接触牵拉,在相同牵拉力的情况下,面接触拉力改变了牵拉力对纤维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幅度地改善了纤维的受力状态。同时,皮带的柔韧性与金属的强硬性比较在相同压力和拉力的情况下纤维的表面光洁和内存空间等自然形态保持条件大幅度改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针织服装及装饰品用电脑针织横机的针织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机构。
技术介绍
针织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形成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中牵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由于成圈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匀、一致;牵拉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圈工艺同步;保持织物材料的原有特性如光洁性,抗断裂能力,纤维空间弹性。目前,在针织机械,比如电脑针织横机,其牵拉机构有重锤式、梳板式、罗拉式、针刷式、凸轮式等多种形式,它们的共同点是用金属结构的零件对纤维施加压力,形成金属物对纤维产生破坏力的影响;1.成圈工艺速度、牵拉构件表面运动的线速度、其差速形成表面摩擦,使纤维表面产生雾状甚至起毛;2.金属表面的点、线对纤维的压力和摩擦力形成纤维表面局部损伤和纤维内部自然结构改变,使纤维在其断裂应力许可情况下的径向宽展变薄、长度方向的拉伸变形。摩擦和点、线压力均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纤维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它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本技术通过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牵拉输出织物,将金属结构的点、线接触牵拉改变为面接触牵拉,在相同牵拉力的情况下,面接触拉力改变了牵拉力对纤维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幅度地改善了纤维的受力状态。同时,皮带的柔韧性与金属的强硬性比较在相同压力和拉力的情况下纤维的表面光洁和内存空间等自然形态保持条件大幅度改善。本技术还可设有压辊组的增力装置。所述压辊组的增力装置可以是杠杆增力机构。以便根据织物的不同调节牵引力,进一步发挥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输送带组之间,沿纵向,可存在一段平行面对区域,压辊组设于该区域的输送带背后。这样,可扩大牵引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牵引效果改善纤维的受力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传统结构的效果比较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4、4’,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13、13’,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14。输送带可以是独幅的,也可以如图所示,由多幅输送带组成一组输送带本技术的输送带组之间,沿纵向,存在一段平行面对区域15,压辊组平行地设于该区域的输送带背后。本技术还设有压辊组的增力装置。所述压辊组的增力装置可以是杠杆增力机构。在图1和2中显示了一组杠杆增力机构,另一组未显示,其中附图标号8为杠杆,附图标号7是杠杆的加力曲柄。附图标号1为程控步进电机,其运动与成圈工艺配合协调,由驱动软件控制调节。附图标号2和2’为驱动齿轮组,附图标号5和5’为联动主轮组。在顶端设置支撑辊12、12’,它由其轴11、11’定位,轴11、11’与支架板10、10’、三角板9连接齿轮组架3。这样,缩小构件几何状态贴近成圈区。如图3所示,A表示传统的牵拉机构,B表示本实施例,传统的牵拉机构,其金属构件由于考虑到金属的扭曲弯矩,一般取直径较大,牵拉距离,即,成圈区与牵拉罗拉中心距离C较大,而采用本技术的结构,支撑辊直径细小可达原直径的1/2,成圈区与牵拉区距离D大幅度缩小,从而减少原材料起针距离损耗,提高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设有压辊组的增力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的增力装置是杠杆增力机构。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带组之间,沿纵向,存在一段平行面对区域,压辊组设于该区域的输送带背后。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它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本技术通过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牵拉输出织物,将金属结构的点、线接触牵拉改变为面接触牵拉,在相同牵拉力的情况下,面接触拉力改变了牵拉力对纤维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幅度地改善了纤维的受力状态。同时,皮带的柔韧性与金属的强硬性比较在相同压力和拉力的情况下纤维的表面光洁和内存空间等自然形态保持条件大幅度改善。文档编号D04B15/90GK2795248SQ20052010212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孙平范 申请人:孙平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织横机柔性贴近式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输送带组,输送带背后设有压辊组,面对设置的输送带组之间存在供针织物穿过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
申请(专利权)人:孙平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