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842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杯盖(100),包括用于封盖杯口的下盖(101)和可拆分地安装在所述下盖的顶面上的上盖(102),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限定有间隔空间,在所述下盖(101)上形成有饮孔(2)和使杯子内部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41,42),所述上盖(102)包括用于封闭或敞开所述饮孔(2)的封闭部(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杯盖,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可封闭的饮孔的双层杯盖。
技术介绍
目前在快消领域,用于盛装饮品的杯子多为简易结构的纸杯或塑料杯,并且通常使用塑料杯盖来对封盖杯子的杯口以防止杯内液体洒出。对于盛装热饮的杯子,在杯盖上除饮孔之外还要开设透气孔,以便对杯内饮品进行透气。然而,通过透气孔溢出的热饮容易弄脏杯盖表面,甚至可能回流而污染杯内饮品,既不美观也不卫生。尤其是,在饮品外送过程中当杯子内的液体振摇时,液体更易于从透气孔溢出而加重上述问题。另外,在现有的杯盖上开设的透气孔还容易被溢出液体所堵塞,导致透气孔丧失透气功能,从而造成周边的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杯盖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和/或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缺陷。根据本技术的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杯口的下盖和可拆分地安装在所述下盖的顶面上的上盖,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限定有间隔空间,在所述下盖上形成有饮孔和使杯子内部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上盖包括用于封闭或敞开所述饮孔的封闭部。有利地,所述下盖可在其顶面形成有凹部,所述上盖可在其底面形成有凸缘,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凹部的侧面接合而卡合在所述下盖上以使得所述凹部形成所述间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透气孔可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上。有利地,所述凹部的底面可包括从高位部分延伸到低位部分的斜面,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形成在所述斜面的高位部分处。有利地,在所述斜面的低位部分可形成有至少另一个所述透气孔。有利地,在所述上盖上也可形成有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上盖上的透气孔在杯口平面内的位置可与所述下盖上的透气孔在杯口平面内的位置错开。有利地,所述下盖的顶面可整体上形成为凸台的形式,所述凹部可形成在所述凸台的顶面中,所述饮孔可形成在所述凸台的除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中。有利地,所述饮孔可由从所述凸台的顶面朝杯子内部延伸的筒状部围成,在所述筒状部的底缘可形成有朝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延伸的弯折部。有利地,所述上盖的封闭部可包括能接合在所述饮孔的筒状部中并由此封闭所述饮孔的突出部。有利地,所述上盖可包括通过所述凸缘卡合在所述下盖的所述凹部中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封闭部可通过弯曲沟槽部连接成使得所述封闭部能绕所述弯曲沟槽部翻转而敞开所述饮孔。有利地,所述封闭部的突出部的背面可形成有凹槽,所述上盖的主体部的顶面上可形成有凸起,所述封闭部能翻转成使得所述凸起接合在所述凹槽中以保持所述封闭部的翻转状态。根据本技术的杯盖是一种由上下两个盖构成的双层杯盖,在两个盖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可用作从下盖上的透气孔溢出的饮品的缓冲空间,溢出饮品蓄积在该间隔空间中并被上盖遮挡而不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这使得整个杯盖(更具体地,上盖)的外观洁净,并且不易于对杯内饮品造成污染,提高了杯装饮品的美观和卫生水平,且由此能提升用户的消费感受。在根据本技术的杯盖中,下盖上的透气孔和饮孔能由上盖遮挡或封闭,因此特别适合于在杯内饮品容易溢出或洒出的外卖或外带过程中使用。另一方面,在堂食消费时,用户也能方便地将上盖随时拆下以增强饮品的对外散热和冷却。此外,根据本技术的杯盖还可构造成将至少一个透气孔形成在下盖所包括的斜面的较高位置处,这使得从透气孔溢出的饮品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斜面下滑,从而不易于堵塞在透气孔处而使杯盖丧失透气功能。根据本技术的杯盖的其它优点或效果可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获知。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杯盖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杯盖的下盖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杯盖的上盖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B-B线截取的示意性简化剖切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杯盖的示例性结构以及其它各个方面。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全面地了解本技术。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的实现可不必具有所有的这些具体细节。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所述的各个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技术,而不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除非明确指出,下述的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杯盖100包括下盖101和上盖102。下盖101能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例如通过设置在其底面上的周向卡槽夹卡在杯口边缘上,从而封盖住杯口(未示出)。上盖102可拆分地安装在下盖101的顶面上。换言之,在图1中上盖102安装在下盖101上,但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下盖101上拆下。拆分后的下盖101和上盖102分别如图2、3和图4、5所示。如图1-3所示,下盖101的顶面可例如整体上形成为凸台1的形式。在凸台1的顶面11中形成有在俯视图中例如呈大致圆角矩形的凹部3。在凸台1上除凹部3以外的部分中开设有供用户饮用杯内饮品并例如呈矩圆形的饮孔2。饮孔2例如可由从凸台1的顶面11朝杯子内部(图3中的下方)延伸的筒状部21围成,这种构型有利于饮品从饮孔2的受控导出和对饮孔2的封闭(后面详述)。当然,饮孔2的形成位置和构型不限于上述方式,而是也可例如开设在凹部3中,和/或形成为用于制造杯盖的板片状材料中的简单开口。在下盖101的凹部3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杯子内部连通的一个或多个透气孔。如图3所示,凹部3的底面包括从位置相对较高的高位部分延伸到位置相对较低的低位部分的斜面4,并且至少有一个透气孔41形成在斜面4的高位部分处。由此,从透气孔溢出的饮品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斜面4下滑,从而不易于堵塞在透气孔处而使杯盖丧失透气功能。可选地,在斜面4的低位部分也可形成有至少另一个透气孔42,这样从斜面4滑下的溢出饮品能从透气孔42回流到杯子内,以免滞留在凹部3中影响杯盖的清洁和卫生。如图1、4和5所示,上盖102可比下盖101的尺寸小,并且例如通过卡合的方式可拆分地安装在下盖101上。具体而言,上盖102可包括主体部15和封闭部16。在主体部15的底面上可形成有凸缘17。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7呈环状,并且其外廓形状为与下盖101的凹部3匹配的大致圆角矩形(见图4,示出了凸缘17的背面),使得凸缘17在伸入凹部3中后能与凹部3的侧面接合,从而将上盖102卡合在下盖101上。封闭部16是用于封闭或敞开下盖101上的饮孔2的部分,其包括能接合在饮孔2的筒状部21中并由此封闭饮孔的突出部18。优选地,在筒状部21的底缘/下缘可形成有朝筒状部21的内侧延伸的弯折部22,当突出部18接合到筒状部21中时,突出部18的端面可抵靠在弯折部22上,由此更可靠地阻止杯内饮品通过突出部18和筒状部21之间的间隙漏出,以提高对饮孔的封闭效果。主体部15与封闭部16可通过弯曲沟槽部19连接成使得封闭部16能绕弯曲沟槽部19翻转而敞开饮孔2。此外,为了在饮孔2敞开时保持封闭部16的翻转状态以便于饮用,在封闭部16的突出部18的背面可形成有凹槽20,而在上盖的主体部15的顶面上可形成有对应的凸起8,通过在翻转封闭部16时将凸起8接合到凹槽20中,可保持封闭部16的翻转状态。为了便于用手翻转和盖上封闭部16,如图1和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杯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盖杯口的下盖(101)和可拆分地安装在所述下盖的顶面上的上盖(102),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限定有间隔空间,在所述下盖(101)上形成有饮孔(2)和使杯子内部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上盖(102)包括用于封闭或敞开所述饮孔(2)的封闭部(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盖杯口的下盖(101)和可拆分地安装在所述下盖的顶面上的上盖(102),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限定有间隔空间,在所述下盖(101)上形成有饮孔(2)和使杯子内部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上盖(102)包括用于封闭或敞开所述饮孔(2)的封闭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1)在其顶面形成有凹部(3),所述上盖(102)在其底面形成有凸缘(17),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凹部的侧面接合而卡合在所述下盖上以使得所述凹部形成所述间隔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透气孔形成在所述凹部(3)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底面包括从高位部分延伸到低位部分的斜面(4),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形成在所述斜面的高位部分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面(4)的低位部分形成有至少另一个所述透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盖(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102)上也形成有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上盖上的透气孔在杯口平面内的位置与所述下盖上的透气孔在杯口平面内的位置错开。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健民吴旻
申请(专利权)人: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