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及其显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193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一种防迭影的显示系统使用两个半波片内夹反射夹层,搭配一影像装置投射出一P偏振影像光,可以解决入射角大约在布鲁斯特角附近产生低反射与偏光太阳眼镜看不见,以及雨滴影响画面扭曲问题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及其显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迭影反射设备,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两个半波片内夹反射夹层,搭配P偏振影像光,可以解决入射角大约在布鲁斯特角附近产生低反射与偏光太阳眼镜看不见,以及雨滴影响画面扭曲问题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汽车上使用的抬头显示器技术,没有飞机上的抬头显示器复杂。它是一种光学系统,一般由投射器和迭像镜二个主要装置组成。投射器是由影像光源、投影镜,与其他光学元件所组成。投射器的影像光源,由LCD液晶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等装置构成,从影像光源发出光线,然后透过投影器投射到玻璃上的迭像镜(或特制的透明荧幕上),再由迭像镜显示出文字或图像。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车用挡风玻璃的显示板,光源L投射等厚玻璃G1的两面的投射影像路径L1、L2不同,玻璃两面各产生一个虚拟影像D1、D2,以致人眼E1看到两个影像D1、D2产生迭影问题。如图2所示为利用半波片搭配S偏振影像光,解决迭影问题,因为布鲁斯特角的关系,P偏振影像光在挡风玻璃得到接近零反射率,但使用S偏振影像光却会使偏光太阳眼镜看不到。如图3所示为利用半玻片搭配P偏振影像光,可以解决布鲁斯特角低反射与偏光太阳眼镜看不见的问题,如图4所示,因为反射层在挡风玻璃最外层,所以会受雨滴的影响,下雨时,影像扭曲。而目前所了解应用于汽车的显示装置,系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号I422860、159122、393582、I266075、I274683、I278651、M355841、M437281、M375629、201022734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迭影的反射装置,是可使用两个半波片内夹反射夹层,搭配P偏振影像光,可以解决入射角大约在布鲁斯特角附近产生低反射与偏光太阳眼镜看不见,以及雨滴影响画面扭曲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而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防迭影的显示系统,包括一防迭影的反射装置,以及一影像装置,该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该防迭影的反射装置设置于一第一玻璃与一第二玻璃间,该影像装置投射出一P偏振影像光,该P偏振影像光的一入射角为布鲁斯特角,该P偏振影像光在P偏振影像光第二玻璃得到接近零反射率,该P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该P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与该反射夹层的一第二表面交界处时,该P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S偏振影像光,该S偏振影像光在该反射夹层的该第二表面反射部份为一S1偏振影像光,该S1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与该第二玻璃交界处时,该S1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P1偏振影像光,该P1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是朝向人眼方向射出,该S偏振影像光在该反射夹层的一第一表面反射部份为一S2偏振影像光,该S2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与该第二玻璃交界处时,该S2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P2偏振影像光,该P2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是朝向人眼方向射出。藉此,因反射夹层很薄(约10~950nm),所以P1偏振影像光与P2偏振影像光于人眼看起来是重迭的,第一半波片与夹层折射率接近,所以交界处反射率就低,S偏振影像光穿透反射夹层的部份为S3偏振影像光,而S3偏振影像光穿透第一半波片与夹层交界处时,S3偏振影像光转换成P3偏振影像光,因为布鲁斯特角的关系,P3偏振影像光在夹层与第一玻璃得到接近零反射率,P3偏振影像光由第一半波片射出夹层与第一玻璃,可以解决入射角大约在布鲁斯特角附近产生低反射与偏光太阳眼镜看不见,以及雨滴影响画面扭曲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车用挡风玻璃的迭影现象示意图。图2为利用半波片搭配S偏振影像光示意图。图3为利用半玻片搭配P偏振影像光示意图。图4为下雨时,影像扭曲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不同入射角的反射率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另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另二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另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反射夹层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一半波片2第二半波片3夹层4第三表面41第四表面42第一玻璃51第二玻璃52人眼E光源L影像装置D黏着剂M偏振影像光P、P1、P2、P3偏振影像光S、S1、S2、S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夹层1、一第一半波片2以及一第二半波片3。反射夹层1,具有一第一表面11与一第二表面12,用以产生反射面,所谓反射面是指一层高折射率相邻一层低折射率的透明介质,其相邻界面的第一表面11与一第二表面12可以产生较高的反射率,例如反射夹层1可为透明且具相对于该第一半玻片2与该第二半波片3更高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为二氧化钛与其它氧化金属涂层,或者是反射夹层1为透明且具相对于该第一半玻片2与该第二半波片3更低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为空气。第一半波片2设置于反射夹层1的第一表面11上,第一半波片2为塑胶材料。第二半波片3设置于反射夹层1的第二表面12下,第二半波片3为塑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防迭影的显示系统,包括该防迭影的反射装置,该防迭影的反射装置设置于一第一玻璃51与一第二玻璃52间,该第一玻璃51与该第二玻璃52可为一车辆的前档玻璃,该第二半波片3底面可以付黏着剂M贴附于该第二玻璃52,该第一半波片2顶面与该第一玻璃51之间有一夹层4,该夹层4为PVB材质,以及一影像装置D,该影像装置D投射出一P偏振影像光,如图6所示,入射角因为布鲁斯特角的关系,该P偏振影像光在该第二玻璃52得到接近零反射率,该P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52,该P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3与该反射夹层1的第二表面12交界处时,该P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S偏振影像光,该S偏振影像光在该反射夹层1的第二表面12反射部份为一S1偏振影像光,该S1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3与该第二玻璃52交界处时,该S1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P1偏振影像光,该P1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52,是朝向人眼E方向射出,该S偏振影像光在该反射夹层1的第一表面11反射部份为一S2偏振影像光,该S2偏振影像光经该第二半波片3与该第二玻璃52交界处时,该S2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P2偏振影像光,该P2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二玻璃52,系朝向人眼E方向射出,因该反射夹层1很薄(约10~950nm),所以该P1偏振影像光与该P2偏振影像光于人眼E看起来是重迭的,该第一半波片2与该夹层4折射率接近,所以交界处反射率就低,该S偏振影像光穿透该反射夹层1的部份为一S3偏振影像光,而该S3偏振影像光穿透该第一半波片2与该夹层4交界处时,该S3偏振影像光转换成一P3偏振影像光,因为布鲁斯特角的关系,该P3偏振影像光在该夹层4与该第一玻璃51得到接近零反射率,该P3偏振影像光由该第一半波片2射出该夹层4与该第一玻璃51,可以解决入射角大约在布鲁斯特角附近产生低反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夹层为透明且具相对于该第一半波片与该第二半波片更高折射率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夹层为透明且具相对于该第一半波片与该第二半波片更低折射率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夹层,设置于该第一半波片与该反射夹层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夹层,设置于该反射夹层与该第二半波片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一夹层中。7.一种防迭影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防迭影的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夹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用以产生反射面;一第一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一表面上;一第二半波片,设置于该反射夹层的第二表面下,该防迭影的反射装置设置于一第一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勋
申请(专利权)人: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