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接口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希望智能电子设备一次充电后能使用更长的时间,对智能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智能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多依靠USB口进行充电和通信,但是USB口主要是用来通信的,最大的输出电流是0.5A,而现有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标准充电电流都达到了1A甚至更高。为了让智能电子设备获得更大的充电电流,通常采用额外增加DC充电端口的方式,但是现有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充电平台仅支持基于USB的单路充电端口,外加的DC充电座经过简单的防反灌保护电路就直接和USB口的VBUS端连接,主控GPIO模块充电平台对VBUS端电压的检测电压VCDT由VBUS分压产生,在许多系统中,只有VCDT由低到高的变化才能触发主控启动响应充电事件及USB通信事件的过程,而且当进入正常充电过程后,VCDT还被主控用于充电输入的电压监测,VCDT反映真实充电输入电压,是正确实现充电功能所必须的。所以当DC充电适配器插入DC充电端口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包括DC接口模块、USB接口模块,所述DC接口模块和USB接口模块均通过主控GPIO模块连接至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选择DC充电或USB充电的DC‑USB充电选择模块以及用于识别USB通信的通信识别模块,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和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均连接至DC‑USB充电选择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USB充电选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和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均连接至通信识别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通信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包括DC接口模块、USB接口模块,所述DC接口模块和USB接口模块均通过主控GPIO模块连接至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选择DC充电或USB充电的DC-USB充电选择模块以及用于识别USB通信的通信识别模块,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和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均连接至DC-USB充电选择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USB充电选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和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均连接至通信识别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通信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主控GPIO模块的检测电压端VCDT,所述USB接口模块还包括数据正端D+和数据负端D-,所述数据正端D+和数据负端D-分别连接至主控GPIO模块的信号正端USB_D+和信号负端USB_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USB充电选择模块包括第一防反灌电路模块和第二防反灌电路模块,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通过所述第一防反灌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所述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通过所述第二防反灌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反灌电路模块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以及第四MOS管Q4,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至所述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第二MOS管Q2的栅极短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并联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还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三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四MOS管Q4的漏极,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至所述主控GPIO模块的第一控制输出端VBUS_EN1,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还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DC接口模块的输入端DC_IN,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并联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至第三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第四MOS管Q4的漏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DC充电和USB口通讯功能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反灌电路模块包括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以及第八MOS管Q8,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连接至所述USB接口模块的输入端VBUS_IN,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和第六MOS管Q6的源极短接,所述第六MOS管Q6的漏极连接至主控GPIO模块的供电端VBUS,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和第六MOS管Q6的栅极短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第五MOS管Q5的源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并联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还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接地,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还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七MOS管Q7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Q7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MOS管Q7的栅极连接第八MOS管Q8的漏极,且所述第七MOS管Q7的栅极还连接至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八MOS管Q8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Q8的栅极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绍云,许仿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