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5129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芯片、振动传感器模块、按键、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和电源模块;单片机芯片分别与振动传感器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相连;继电器包括一组线圈、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线圈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组触点中的第一公共点接地,其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均与单片机芯片相连;第二组触点中的第二公共触点连接有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用于与第一手术电极相连,其第二常开触点用于与第二手术电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规定的使用次数之后,断开用于识别的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从而达到使用次数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院电外科领域,高频电刀使用的手术电极多为一次性使用,尤其是等离子高频电刀的手术电极,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些使用者会重复使用,这就会造成很多隐患,比如说等离子高频电刀使用的电极,超过使用寿命之后,电极丝会腐蚀加重,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脱落,掉入人体,而有些等离子高频电刀的电极,在加工中,电极为中空,中间使用铜导线穿过,如果发生电极脱落,就会让铜这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进入人体,造成医疗事故;还有多次使用如果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交叉传染。所以设计一种能对电极次数控制的手术电极是很必要的。高频电刀通常都是在电极插入之后,主机识别到电极之后才可以输出能量,目前,医院使用的等离子高频电刀几乎全部都是先识别到电极,然后才可以输出能量。对于电极的识别方式,最早的是GYRUSACMI公司通过在等离子电极中放置电容来达到识别,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的很多产品都是使用瞬态抑制二极管来识别,还有一些厂家采用的是同GYRUSACMI公司一样放置电容来识别,但是前述的识别方式无法在规定的使用次数之后,断开用于识别的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使得高频电刀就无法再次使用这个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使用次数之后,断开用于识别的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从而使得高频电刀无法再次使用这个电极,最终达到使用次数控制的目的,从而杜绝发生电极脱落,交叉传染的事故发生,目前在售的产品都没法做到这种功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单片机芯片、振动传感器模块、按键、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所述单片机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振动传感器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继电器包括一组线圈、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所述线圈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组触点中的第一公共触点接地,其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均与单片机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用于供单片机芯片检测继电器的状态;所述第二组触点中的第二公共点连接有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用于与第一手术电极相连,其第二常开触点用于第二手术电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传感器模块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芯片相连。震动传感器在检测震动的时候有一定的方向性,两个互相垂直安装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敏的检测左右,上下的震动.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芯片的各电源引脚均连接有退耦滤波电容;所述电源模块是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第一手术电极和第二手术电机安装到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中,保持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启动电源,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的状态稳定,单片机芯片进入停止模式;(2)、当单片机芯片检测到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输出的触发信号,且检测到按键被按下后,单片机芯片对按键进行按下时间计时;(3)、在按键按下设定时间后,单片机芯片进入工作模式,发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由继电器驱动电路启动继电器,将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接入高频电刀,高频电刀识别到第一手术电极和第二手术电极的接入后,控制其输出能量,继电器进入工作模式;(4)当单片机芯片检测到继电器处于工作模式,单片机芯片开始计时,并与预设的工作时间进行比较,当达到预设的工作时间时,单片机芯片发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断开继电器,从而断开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结束本次使用;(5)在完成一次使用后,单片机芯片会自动将预设的使用次数减1,当预设的使用次数为0时,单片机芯片不再响应按键的信号,无法进入工作模式状态,第一手术电极和第二手术电极将无法再次被高频电刀识别和使用。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向单片机芯片中写入预设的工作时间和预设的使用次数。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2.1)当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出现振动的时候,第一振动传感器和/或第二振动传感器输出触发信号到单片机芯片,唤醒单片机芯片,使得单片机芯片进入浅睡眠模式;(2.2)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当检测到按键被按下后,单片机芯片对按键进行按下时间计时;当检测到按键没有被按下,则单片机芯片检查继电器是否闭合状态,如果是闭合状态,单片机芯片发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控制继电器断开,然后单片机芯片继续进入停止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还包括:在设定的时间后,单片机芯片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使用者,第一手术电极和第二手术电极已经被激活。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预设工作时间为预设的一次手术的时间;步骤(4)中还包括:在断开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前,单片机芯片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使用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具体为:在完成一次使用后,单片机芯片会自动将预设的使用次数减1,当预设的使用次数为0时,单片机芯片不再响应按键的信号,接着会进入停止模式,之后,当S1和/或S2有震动的时候,单片机芯片会从停止模式唤醒,检查继电器是否闭合状态,如果是闭合状态,则复位继电器,使得继电器的第二组触点中的第二公共触点与其常开触点断开,单片机芯片继续进入停止模式,于是手术电极将无法再次被高频电刀识别并使用。闭合状态是指K1的6脚和5脚相连接;复位继电器是指K1的6脚和7脚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使用次数之后,断开用于识别的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从而使得高频电刀就无法再次使用这个电极,最终达到使用次数控制的目的,从而杜绝了手术过程中电极脱落、交叉传染的事故的发生。本技术中使用的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当控制公共触点与常开触点相连后,就不再需要控制(控制时间只有15ms左右,所以会很节约电力),该触点会一直保持闭合,只有在受到强磁场或猛烈的震动的时候才有可能断开,此时继电器触点状态不明确,并且由于两组触点受一组线圈的同步控制,所以将第一组触点的两个触点与单片机相连,保证了在受到猛烈震动或强磁场之后,单片机能够检测出继电器第一组触点的状态,从而间接判断出第二组线圈触点的状态,有效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与图1中的原理示意图对应的电路图的第一部分。图3为与图1中的原理示意图对应的电路图的第二部分。图4为与图1中的原理示意图对应的电路图的第三部分。图5为与图1中的原理示意图对应的电路图的第四部分。图6为与图1中的原理示意图对应的电路图的第五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单片机芯片、振动传感器模块、按键、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所述单片机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振动传感器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继电器包括一组线圈、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所述线圈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组触点中的第一公共触点接地,其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均与单片机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用于供单片机芯片检测继电器的状态;所述第二组触点中的第二公共点连接有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用于与第一手术电极相连,其第二常开触点用于第二手术电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手术电极使用次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单片机芯片、振动传感器模块、按键、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所述单片机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振动传感器模块和按键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芯片的输出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继电器包括一组线圈、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所述线圈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组触点中的第一公共触点接地,其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均与单片机芯片的数据传输端相连,用于供单片机芯片检测继电器的状态;所述第二组触点中的第二公共点连接有识别电容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用于与第一手术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军张大宏刘成培胡伟九奉小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得道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