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森林水文研究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支座、箱体、雨水检测器、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器、盖体、信号发射机构、漏斗结构、空心球及液压油缸,箱体为圆柱体状,固定在支座上,盖体设置在箱体的开口上,盖体的右端与箱体的顶部铰接;雨水检测器设置在箱体一侧,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液压油缸、控制器及信号发射机构均设置在支座上,液压油缸上部设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上端与盖体顶部铰接,漏斗结构为倒圆锥状,设置在箱体开口处,漏斗结构底部设有一通孔,空心球置于通孔处。本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进行雨量收集,可以防蒸发,防杂质落入等的优点,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雨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森林水文研究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林内降雨是指高空降雨经过林冠层到达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实际降雨量,即净降雨量。净降雨量的多少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因植被类型和层片结构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要研究林内降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数量特征,就需要对各测定点的降雨进行有效的收集,而目前用于林内降雨收集的雨量筒或各种替代承雨器由于上面没有遮盖装置,会出现不能防晒防蒸发,结构比较复杂3雨量多的时候无法实现实时分级监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的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支座、箱体、雨水检测器、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器、盖体、信号发射机构、漏斗结构、空心球及液压油缸。所述的箱体为圆柱体状,固定在支座上,盖体设置在箱体的开口上,盖体的右端与箱体的顶部铰接。所述的雨水检测器设置在箱体一侧,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液压油缸、控制器及信号发射机构均设置在支座上,其中液压油缸铰接固定在支座上,液压油缸上部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的液压伸缩杆的上端与盖体顶部铰接,液压伸缩杆的伸缩可带动盖体的开合。所述的漏斗结构为倒圆锥状,设置在箱体开口处,漏斗结构底部设有一通孔,空心球置于通孔处,空心球底部将通孔盖住。进一步地,同时漏斗上表面上设有多条竖向排布的导流槽。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斗结构底部靠近底部靠近通孔处设有多个子通孔,子通孔以通孔为中心呈环形分布;空心球与漏斗底部接触处与子通孔接触将子通孔盖住。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圈凹槽,对应的盖体上设有一圈凸棱。进一步地,所述的空心球与漏斗结构接触处设有一圈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在箱体中的高度与漏斗结构最低处的高度相互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内壁上,第一水位传感器的下部还依次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及第三水位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二水位传感器及第三水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信号发射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漏斗结构下部设有一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顶部为弧形面,过滤网罩住漏斗结构的通孔与子通孔。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进行雨量收集,可以防蒸发,防杂质落入等的优点,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漏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空心球的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的降雨收集装置,包括支座1、箱体2、雨水检测器3、第一水位传感器4、控制器5、盖体6、信号发射机构7、漏斗结构8、空心球9及液压油缸10,同时在支座1上还设有一电源模块,此电源模块可以采用充电形式,也可以采用太阳能为其实时充电。电源模块为控制器5及信号发射机构7、液压油缸10等需要用电的结构提供电源。箱体2为圆柱体状,固定在支座1上,盖体6设置在箱体2的开口上,盖体6的右端与箱体2的顶部铰接。雨水检测器3设置在箱体2外部一侧,第一水位传感器4设置在箱体2内壁上;液压油缸10、控制器5及信号发射机构7均设置在支座1上,液压油缸10上部设有液压伸缩杆11,所述的液压伸缩杆11的上端与盖体6顶部铰接,液压伸缩杆11的伸缩可带动盖体6的开合。所述的漏斗结构8为倒圆锥状,设置在箱体2开口处,漏斗结构8底部设有一通孔12,空心球9置于通孔12处,空心球9底部将通孔12盖住。雨水检测器3与控制器5连接,下雨的时候,雨水检测器3检测到雨滴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液压油缸10工作,将伸缩杆11伸出,将盖体6打开,雨水慢慢进入到漏斗结构8内,当漏斗结构8底部的水量多的时侯,就将空心球9漂浮起来,雨水顺着通孔12流入到箱2体内,实现收集。停止降雨后,雨水检测器3监测不到雨滴,则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液压油缸10缩回伸缩杆11将盖体6关闭,则本次收集结束。当雨水在箱体2内的水位高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第一水位传感器4工作将检测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信号发射机构7发出信号给手机终端用户,以提醒用户及时取走装置。作为方案的改进,同时漏斗结构8上表面上设有多条竖向排布的导流槽13,是为了更好的使得雨水向下流动,导流槽13也可以为在漏斗锥形表面上设有多条凸棱形成,凸棱的下端的高度要高于子通孔14的高度。作为方案的改进,在所述的漏斗结构8底部靠近底部通孔12处设有多个子通孔14,子通孔14以通孔12为中心呈环形分布;空心球9与漏斗结构8底部接触处与子通孔14接触,将子通孔14盖住,防止底部通孔12的流通能力有限造成下水缓慢,子通孔14可以加速雨水的沉积到箱体2内。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箱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圈凹槽,对应的盖体6上设有一圈凸棱,关闭的时候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防止箱体2内的雨水蒸发。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空心球9与漏斗结构8接触处设有一圈橡胶层15,此结构为了防止空心球9为铁质的,时间长与漏斗接触处生锈固定在漏斗结构上。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4在箱体2中的高度与漏斗结构8最低处的高度相互匹配。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箱体2内壁上,第一水位传感器4的下部还依次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16及第三水位传感器17。第三水位传感器17的高度最低,第一水位传感器4与第二水位传感器16及第三水位传感器17均与控制器5连接,控制器5与信号发射机构7连接,当水位到达第三水位传感器的17检测范围时,发出第一次监测信号给用户,用户则知道水位的情况,同理到达第二水位传感器16的位置也同样发射信号,让用户可以实时得到水位情况的监测信息。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漏斗结构8下部设有一过滤网18,所述的过滤网18顶部为弧形面,过滤网18罩住漏斗结构8的通孔12与子通孔14,过滤网18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弧形面增大了过滤网18的接触面积,也起到了防溅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箱体、雨水检测器、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器、盖体、信号发射机构、漏斗结构、空心球及液压油缸,所述的箱体为圆柱体状,固定在支座上,盖体设置在箱体的开口上,盖体的右端与箱体的顶部铰接;所述的雨水检测器设置在箱体一侧,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液压油缸、控制器及信号发射机构均设置在支座上,液压油缸上部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的液压伸缩杆的上端与盖体顶部铰接,液压伸缩杆的伸缩可带动盖体的开合;所述的漏斗结构为倒圆锥状,设置在箱体开口处,漏斗结构底部设有一通孔,空心球置于通孔处,空心球底部将通孔盖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箱体、雨水检测器、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器、盖体、信号发射机构、漏斗结构、空心球及液压油缸,所述的箱体为圆柱体状,固定在支座上,盖体设置在箱体的开口上,盖体的右端与箱体的顶部铰接;所述的雨水检测器设置在箱体一侧,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液压油缸、控制器及信号发射机构均设置在支座上,液压油缸上部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的液压伸缩杆的上端与盖体顶部铰接,液压伸缩杆的伸缩可带动盖体的开合;所述的漏斗结构为倒圆锥状,设置在箱体开口处,漏斗结构底部设有一通孔,空心球置于通孔处,空心球底部将通孔盖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时漏斗上表面上设有多条竖向排布的导流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漏斗结构底部靠近底部靠近通孔处设有多个子通孔,子通孔以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艺,
申请(专利权)人:袁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