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做出的针织品的辊子和具有该辊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98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描述了一个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做出的针织品的辊子(1),它具有至少一个从侧面由中间部分(2)伸出的、其横截面减小的轴颈(3)和至少一个可固定在轴颈(3)上的、指定用于形成环形间隙的第一调整环(16)。调整环(16)有一具有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相应的外径的第一轴向端(17)和与环形间隙(22)相配的第二轴向端(17a)。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调整环(16)由至少两个沿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彼此紧靠的外壳(34、35)装配而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概述的辊子和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8的概述的装置。筒管形针织品或针织的圆形针织品,不管它们是在平机上做出还是在圆形针织机上做出,通常都用有两个或更多牵拉辊的牵拉装置从针织机的成圈区拉出。牵拉辊在其间形成夹紧间隙,平放的并在其纵向边缘折叠的软管状织物在该间隙中移动。针织品通过夹紧作用在其纵向边缘上被附带地加压并折皱。由此产生的折皱的边缘将特别在用添加弹性丝的材料制造时或在采用合成纤维时导致针织品的永久的变形或在弹性丝中导致永久的改变,而且甚至通过针织品的后续处理或整理也不能去掉,或是难于去掉。因此,已经知道,这类折皱边缘的产生可如此避免,即在通过牵拉辊之前,沿纵向将针织品切开,然后平整地展开,以后单层地卷取(DE69121291T2)。与一般的技术相比,由此将需要一个两倍这样宽的牵拉装置,这是昂贵的,而且由于位置上的理由,也是非所希望的。此外,为了该平整地展开并单层地卷取,需要保持一个较大的离开成圈区的距离,这是因为,要不然,通常是相互直而平行地放置的线圈横列将强烈地成波浪形扭曲,以致除了宽的机器结构外,还要加上较高的结构,或是得到一个扭曲的线圈横列。同样知道(DE 3937990C2),如果沿纵向将针织品在两个沿直径相对的方向切开,并将由此得到的两层用分开的卷取辊卷取,则不仅需要第二个卷取辊,同时将由此需要较高的建造费用,而且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只能得到一半那样大的织物宽度。为了避免这种结构上的改变,已经知道有一种牵拉辊(DE-GM1680242),它在其端部以及通常存在折皱的边缘的地方各自设置一形成环形间隙的、沿轴向固定的直径变小处。由于编织物的筒管宽度可根据所选择的结合类型、线和其它影响量而各不相同,故必须为每种材料宽度建造一特殊的牵拉辊并保存在仓库中,这是费钱的,而且使针织机常常停车。因此,还已经知道(DE-PS1585042,DE-GM1860242,GB-PS1118547),要做成使此环形间隙能沿牵拉辊的轴向改变,以便由此使侧面的边缘总是只以一小段伸入环形间隙中。此时,环形间隙的建立及其位置的调整通常借助可放置在牵拉辊的中间部分的侧端面上或可从其上移开的调整环来进行,该环的外径与中间部分的外径相当,并且可不用卸下牵拉辊就能部分地穿过。但是,该已知的结构有这样的缺点,即调整环必须在其侧缘上有一比较尖锐的、用90°角形成的边缘,由此,在所有可以想象到的调整时,其一侧必须与牵拉辊的中间部分或放在其上的调整环的外周齐平,而与之相反,在另一侧,或是与一环形间隙相邻,或是齐平地转为另一调整环的外周。此尖锐的边缘在牵拉针织品时至少部分地靠在其上,于是就常常在其上造成压痕和/或印痕,这就与永久改变产生联系,而这种改变是不能在事后去掉或是难于去掉的。在用另一辊子导向上述类型的针织品时,例如用一卷取辊导向或在卷取辊和与之相配的驱动辊之间的间隙中导向时,可产生相应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以这样的问题为基础,即在开始时所述的那种类型的辊子和装置中,对其提供这样的前提,即在需要时完全避免在针织品中形成压痕和/或印痕,因而针织品可比迄今还要柔和地被牵拉。尽管如此,此时还应该做到,不用卸下辊子也能改变所述环形间隙的位置。权利要求1和18的特征用于解决这一任务。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益的特点从从属权利要求得出。下面将联系附图根据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其形状为一牵拉辊的左面部分的纵向示意剖面图;图2以略微缩小的比例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牵拉装置的俯视图,该装置具有两个形成用于针织品的夹紧间隙的如图1的辊子;图3至8各自以正视图或俯视图示出了图1的辊子在改变环形间隙的位置时的不同工作状态;图9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调整环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相应的视图;图10示出了用于图9的辊子的沿轴向加长的第二调整环在装配状态的侧视图。按照图1,在实施例中做成牵拉辊的辊子1中包括一中间部分2和两个从其上侧向伸出的轴颈,其中,在各个图中每次只示出左面的轴颈3。中间部分2与轴颈3与一共同的纵向轴线4共轴线地形成并做有圆柱形的周向段,其中,中间部分2的外径大于轴颈3的外径。中间部分2的外表面最好由一沿周向形成的防滑层2a构成。轴颈3有一与纵向轴线4平行的、在其外表面上加工出来的槽5。合理的是,在轴颈3上放置一第一调整环6,它可平行于轴线4移动并可沿轴向在一任意的位置上固定。为此目的,调整环6有一径向贯通的螺钉孔,在其中拧入一做成紧定螺钉的夹紧螺钉7。轴向固定如此实现,即绕轴线4转动调整环6,直至夹紧螺钉7对准槽5,然后往下拧夹紧螺钉7,并由此夹住槽的底部。此外,调整环6还用此方式防止相对于轴颈3转动。在实施例中,在轴颈3上设置3个最好是相同的第一调整环6。不过,在原则上,调整环6的数目是任意的,并且取决于要在轴颈3上放多少个调整环6。调整环6的外表面最好由环形的防滑层6a形成,后者的外径不中断地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对应。如同在图1至2中特别示出的那样,轴颈3的自由端用一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一未示出的针织机的机架9上,其中,在具有可旋转的针筒的圆形针织机的情况下,支架9可与针筒一起绕其中间轴线旋转。牵拉辊1的驱动此时按熟知的方式例如用一固定在轴颈3上的驱动齿轮10实现。此外,通常设置两个或三个同样的、平行布置的牵拉辊1(图2),它们形成一用于针织机的常用的牵拉装置并在其间留下一夹紧间隙11,在图2中示意地示出的针织品12在间隙中引导,后者由一个平直地折叠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两层的筒管形织物组成。针织品12的两个纵向边缘14之一伸入在牵拉辊的夹紧环6与中间部分2之间留下的空间15中(图2),由此,其外缘可沿一较大的半径弯折,并避免尖锐的折皱边缘。这种类型的牵拉装置一般都是可以从开始时叙述的资料中得知的,因此,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不必详细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牵拉辊1在中间部分的两侧各自包含一个第二调整环16。根据在图1和2中表示的、目前最受欢迎的实施形式,后者在一朝向中间部分2并与其相接触的确定侧有一第一轴向端17,该轴向端具有与中间部分2相应的外径,该外径沿着过渡段18朝着调整环16的离开中间部分2的第二轴向端17a逐渐减小。此时,根据图1和2,外径最好沿一略弯曲的弧19向下减小,差不多直至调整环16的轴向中点,在该处,过渡段18终止并最好无阶梯地过渡至段20,后者一直到另一端都有一基本保持相等的减小的横截面。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种方案,即将外径或外横截面以第一端17的端面逐步并连续地减小,直至第二调整环16的第二端17a,也就是说,省去段20。在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环16通过一内套筒21和一在其上做出的用防滑材料制造的层16a形成,在该处,套筒21沿其整个长度有同样的外横截面形状。过渡段18在此情况下形成一从层16a至内套筒21的过渡。比时,其结构最好如此安排,即端部17和过渡段18各自在层16a中形成,而段20则由套筒21形成。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环16以其第一端17靠在中间部分2上,并以其第二端17a靠在第一调整环6上。由此,中间部分2的外表面齐平地过渡至第二调整环16的外表面上,而牵拉辊1的外径则同时至少在一与中间部分2直接相连的区域首先只是渐渐地减小或者甚至根本不减小,然后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引导在针织机上做出的针织品(12)的辊子,它具有至少一个侧向从中间部分(2)伸出的、其横截面减小的轴颈(3、30),和至少一个可固定在轴颈(3、31)上的、规定用于形成环形间隙(22、39)的第一调整环(16、30、30a),后者有一具有与中间部分(2)的外径相应的外径的第一轴向端(17、37)和附属于环形间隙(22、39)的第二轴向端(17a、37a),其特征为,调整环(16、30、30a)由至少两个沿像头发那样细的接缝(26、34)彼此紧靠的外壳(24、25或34、35)装配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亚特马特伦克勒
申请(专利权)人: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