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差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75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7:17
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芯和节流套。所述阀座、阀芯和节流套均位于阀体的上腔,所述节流套套在阀芯的外围。所述节流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内层节流套和外层节流套;所述内层节流套靠近外层节流套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环状的翅片隔板,所述翅片隔板远离内层节流套的一端与外层节流套紧密接触。所述翅片隔板垂直设置在内层节流套的外侧面。相邻所述翅片隔板之间的距离为5‑15mm;所述翅片隔板的数量通常为4‑8块,与节流套的长度相关。所述翅片隔板上设有节流孔;所述外层节流套的顶部设有节流孔;所述内层节流套的下部设置节流孔。所述高压差调节阀提升了产品高压差工况下的性能,增加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具备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差调节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差调节阀。
技术介绍
高压差调节阀是电站、石化等行业的机组和系统中的重要阀门和关键阀门,在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也配套安装有一些具有苛刻使用要求的高压差调节阀。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710692767.9公开了一种高压差迷宫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以及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阀腔,所述阀体在沿自身高度方向的第一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在沿自身高度的第二位置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阀腔相通,所述阀腔在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上方设置有迷宫式芯包,所述阀盖固定于所述阀体上,所述阀杆的一端设置阀芯,所述阀芯能够穿过所述迷宫式芯包并且封堵在所述阀座上。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设置的迷宫式芯包,保证了介质流出时的流速不会对阀内件产生影响。然而,这种迷宫碟片式的高压差调节阀,每个碟片精加工后进行组装焊接,工艺复杂,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生产效率。而对于非碟片式的高压差调节阀,则存在高压工况下的加压困难问题,而且寿命较短。常见的高压差调节阀采用单层节流套实现介质压差的调节。然而,由于工况的不同,单层节流套难以满足要求。从而出现了采用多层节流套的高压差调节阀;相邻的两层节流套之间形成空腔,每层节流套上设置节流孔,相邻节流套上的节流孔彼此相错,从而实现降低介质压力和流速的效果。专利技术专利201710547519.5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机组高压旁路阀”,就是采用了类似的结构。该专利技术包括阀体(1)、阀盖(2)和阀杆(3),阀体(1)内开设有型腔(4),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介质入口(5),阀体(1)侧面开设有介质出口(6),阀盖(2)的顶部顺次设置有支架(7)和油动机(8),油动机(8)的活塞杆向下伸入于支架(7)内;节流套筒(14)的外侧开设有多圈环形腔(11),阀套(10)的内、外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第一节流孔(12)和第三节流孔(13),第一节流孔(12)与第二节流孔(15)连通,第三节流孔(13)与环形腔(11)连通。然而,这种结构的阀体其降低介质流速和压差的能力仍然有限(3~5MPa),仍然难以满足严苛工况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高低压调节阀的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高低压调节阀降低了加工难度,改善了产品的性能,增加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具备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芯和节流套。所述阀座、阀芯和节流套均位于阀体的上腔,所述节流套套在阀芯的外围。所述节流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内层节流套和外层节流套;所述内层节流套靠近外层节流套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环状的翅片隔板,所述翅片隔板远离内层节流套的一端与外层节流套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翅片隔板垂直设置在内层节流套的外侧面。相邻所述翅片隔板之间的距离为5-15mm;所述翅片隔板的数量通常为4-8块,与节流套的长度相关。所述翅片隔板上设有节流孔;所述外层节流套的顶部设有节流孔;所述内层节流套的下部设置节流孔。所述节流孔的孔径远小于阀口的孔径。所述内层节流套的节流孔通过阀瓣与阀体上腔相连接。通过在内层节流套的外侧设置翅片隔板,将内层节流套和外层节流套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扩容腔,而翅片隔板上的通孔使扩容腔相互连通,从而实现了迷宫的效果。所述外层节流套的上端开节流孔,介质从该孔进入扩容腔。所述内层节流套的下端设置节流孔,当阀芯落下时,与内层节流套上的节流孔相连的阀瓣被堵住;而当阀芯提起时,内层节流套上的节流孔通过阀瓣与阀体上腔畅通,从而可以调节阀后介质的流量和压力。阀芯提起的高度越高,与节流孔相连的阀瓣畅通的越多,则阀后介质的流量和压力越大。安装过程:所述阀体上腔中装入密封垫片,再依次放入阀座、内层节流套。然后放入外层节流套,所述外层节流套将内层节流套及位于内层节流套下面的下密封垫片压紧,然后放入阀芯。外层节流套的上方也设置上密封垫片,然后采用阀盖压紧上密封垫片和节流套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差调节阀采用双层节流套的设计,并通过设置翅片隔板在了两个节流套之间形成具备迷宫效果的相互连通的扩容腔;在实现调节阀同样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加工难度;(2)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差调节阀提升产品高压差工况下的性能,增加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具备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2)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多层节流套的调节阀相比,多层翅片隔板之间形成的扩容腔数量远大于节流套之间形成的腔体,降低介质压力和流速的效果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差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阀体;2:阀座;3:下密封垫片;4:内层节流套;5:外层节流套;6:阀芯;7:扩容腔;8:节流孔;9:翅片隔板;10:阀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盖、阀座2、阀芯6和节流套。所述阀座2、阀芯6和节流套均位于阀体1的上腔,所述节流套套在阀芯6的外围。所述节流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内层节流套4和外层节流套5;所述内层节流套4靠近外层节流套5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环状的翅片隔板9,所述翅片隔板9远离内层节流套4的一端与外层节流套5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翅片隔板9垂直设置在内层节流套4的外侧面。所述翅片隔板9的数量为5块;相邻所述翅片隔板9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翅片隔板9上设有节流孔8;所述外层节流套5的顶部设有节流孔8;所述内层节流套4的下部设置节流孔8。所述内层节流套4的节流孔8通过阀瓣10与阀体上腔相连接。通过在内层节流套4的外侧设置翅片隔板9,将内层节流套4和外层节流套5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扩容腔7,而翅片隔板9上的节流孔8使相邻的扩容腔7相互连通,从而实现了迷宫的效果。所述外层节流套5的上端开节流孔8,介质从该孔进入最顶端的扩容腔7。所述内层节流套4的下端设置节流孔8,当阀芯6落下时,与内层节流套4上的节流孔8相连的阀瓣被堵住;而当阀芯6提起时,内层节流套4上的节流孔8通过阀瓣10与阀体上腔畅通,从而可以调节阀后介质的流量和压力。阀芯6提起的高度越高,与节流孔8相连的阀瓣10畅通的越多,则阀后介质的流量和压力越大。安装过程:所述阀体1上腔中装入密封垫片,再依次放入阀座2、内层节流套4。然后放入外层节流套5,所述外层节流套5将内层节流套4及位于内层节流套4下面的下密封垫片3压紧,然后放入阀芯6。外层节流套5的上方也设置上密封垫片,然后采用阀盖压紧上密封垫片和节流套组件。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翅片隔板9的数量为8块;相邻所述翅片隔板9之间的距离为5mm。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翅片隔板9的数量为4块;相邻所述翅片隔板9之间的距离为15mm。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翅片隔板9的数量为8块;相邻所述翅片隔板9之间的距离为8mm。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翅片隔板9的数量为6块;相邻所述翅片隔板9之间的距离为12mm。表1采用实施例1-5所述的高压差调节阀时阀前阀后的介质参数由表1可知,当介质为水时,采用实施例1-5制备的高压差调节阀,阀前阀后的压差为7.2-13.9MPa,压差与隔板数量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芯和节流套;所述阀座、阀芯和节流套均位于阀体的上腔,所述节流套套在阀芯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内层节流套和外层节流套;所述内层节流套靠近外层节流套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环状的翅片隔板,所述翅片隔板远离内层节流套的一端与外层节流套紧密接触;所述翅片隔板上设有节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芯和节流套;所述阀座、阀芯和节流套均位于阀体的上腔,所述节流套套在阀芯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内层节流套和外层节流套;所述内层节流套靠近外层节流套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环状的翅片隔板,所述翅片隔板远离内层节流套的一端与外层节流套紧密接触;所述翅片隔板上设有节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差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东刘世中江永峰高翠陈广成苗雨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