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57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驱动机构的构成简洁,摆动位置的调整容易,抑制在编织宽度厚的面料时的导纱梳栉的过大的摆动运动。作为该机构,在具有相对于前后2列的编针列(1a)(1b),由前部底纱用梳栉(5a)、连结纱用梳栉(5c)、后部底纱用梳栉(5b)构成的导纱梳栉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设置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作用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通过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编成双面式经编品时,对应两编针列设置的导纱梳栉,相对于各个编针列的针钩,为了进行用于形成线圈的针织纱的架设动作,而进行向编机的前后方向运动的摆动运动。该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振幅因相对的两编针列的间隔或编成组织的不同而各异。在编针列的上方,配设具有各种功能的多个导纱梳栉。一般使用的是,用于在前部编针列的底布编织而设置的前部底纱用梳栉,用于在后部编针列的底布编织而设置的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用于引导连结纱的连结纱用梳栉,该连结纱用于连结通过上述前后编针列,分别编织的前部底布以及后部底布。通过以上那样配列的导纱梳栉,进行双面式经编品的编织,对于编织面料厚度厚的物品,例如厚度为20mm-50mm或在它以上的面料厚度的物品,需要根据该面料厚度,扩大前后编针列的间隔。但是,对于导纱梳栉,特别是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从进行相对于编织前后底布的前后编针列的架设动作来看,越是在编织面料厚度厚的物品的情况下,摆动幅度就越大。另一方面,对于形成底布用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因为可以仅编织前部或者后部的底布即可,所以这些的摆动幅度减小也可以。因此,与上述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相比,对于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由于没有必要使其增大,所以,一般是将支撑这些导纱梳栉的支撑部件的摆动用支撑轴,分别单独并列设置,使前后部底纱用梳栉各自的摆动幅度和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可以变更。但是,在上述的情况下,需要2-3个摆动用的可转动的支撑轴,对于各个支撑轴,或是需要很多保持该支撑轴的轴瓦等的安装空间,或是为了赋予该支撑轴转动位移,需要在各支撑轴上设置驱动杆,同时需要附属于各支撑轴的一系列臂、杆、凸轮等的较多的驱动部件,不可否认,这种导纱梳栉的驱动机构很复杂。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在编织双面式经编品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以提供一种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为目的,所提供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使用于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简洁,可以大幅削减杆、臂、凸轮等的驱动部件的数量,也容易进行对摆动位置的调整,再有,最佳的是在编织面料厚度大的面料时,可以抑制导纱梳栉的过大的摆动运动,减少摆动量,使之停滞在所需最小限度的摆动量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和导纱梳栉,该导纱梳栉与该2列的编针列对应,由前部底纱用梳栉、连结纱用梳栉、后部底纱用梳栉构成,将这些导纱梳栉安装于支撑在支撑轴上的支撑部件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设置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作用位置。以此,将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由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构成的全部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移,综合到以一个支撑轴为中心的简洁的驱动机构中,其结果是可以大幅削减杆、臂等的驱动部件的数量,而且使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的调整变得容易。另外,即使在编织厚度大的双面式经编品时,也可以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减小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量,即摆动幅度。合成在上述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中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的机构,是由第1支撑部件和第2支撑部件构成的,该第1支撑部件是安装在可转动的支撑轴上可摆动的部件,安装有连结纱用梳栉;该第2支撑部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上的摆动支撑轴上,且安装有前部底纱用梳栉以及后部底纱用梳栉;相对于通过赋予上述支撑轴的转动位移而产生的摆动位移,根据赋予第2支撑部件的一端部的往复位移,对以上述摆动支撑轴为支点而产生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进行合成而构成。以此,有效地将安装有连结纱用梳栉的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和安装有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进行合成,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是独立的,其结果为可以容易地调整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可以减小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量,即摆动幅度。另外,最好的构成是上述2列的编针列相对于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朝相反方向摆动。以此,因为导纱梳栉的摆动量由编针列的摆动量分担,所以可以将其抑制在最小限度的摆动量,其结果为,有效地抑制了编机的摆动,以此,跟着提高了编机的转数。附图说明图1是从侧面见到的、表示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概略的剖视图。图2是对于同上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扩大针筒间隔,即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3是前图的装置的导纱梳栉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前图的IV-IV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导纱梳栉相对于后部的编针列,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导纱梳栉相对于前部的编针列,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对于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在24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的摆动运动和前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运动的线图。图8是表示对于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在50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的摆动运动和前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运动的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就在本专利技术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见到的、表示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概略的剖视图,图2是对于同上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扩大针筒间隔,即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3是前图的装置的导纱梳栉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前图的IV-IV线的局部剖视图。在图中,1a是前部的编针列,1b是后部的编针列,各个编针在编机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并列多个。2a是前部的针槽板,2b是后部的针槽板,与各个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在编机的宽度方向延伸。3a是前部的缝编梳针,3b是后部的缝编梳针,与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排列设置在编机的宽度方向。这些前后部的编针列1a、1b、前后部的针槽板2a、2b、前后部的缝编梳针3a、3b通过保持部件或杆,分别被支撑在前后部的支承轴4a、4b上,该前后部的支承轴4a、4b贯穿设置在后述的前后部的中间框架上,分别被后述的凸轮轴的旋转驱动,产生在编织上所规定的升降以及/或者摆动运动。通常,编针列1a、1b的构成是向与后述的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5a是用于在前部编针列1a的底布编织的前部底纱用梳栉,5b是用于在后部编针列1b的底布编织的后部底纱用梳栉,5c是用于引导连结纱的连结纱用梳栉,该连结纱用于连结前部底布以及后部底布,是分别与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将多个导纱导向器排列在编机的宽度方向而成。这些导纱梳栉分别被并列配设在由上述编针列1a、1b所编织部分的上方部。在图中实施例的情况下,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分别排列为3列,连结纱用梳栉5c排列为2列。图中的F表示编织而成的立体经编品。6是摆动用支撑轴,用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和导纱梳栉,该导纱梳栉与该2列的编针列对应,由前部底纱用梳栉、连结纱用梳栉、后部底纱用梳栉构成,将这些导纱梳栉安装于支撑在支撑轴上的支撑部件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设置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作用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坂训正立松正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迈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