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50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对于相对于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而且通过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实行向左右扳花(racking)而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连续编织使用目的不同的多个筒部所构成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毛衣或手套,是通过连续编织使用目的不同的多个筒部所构成。例如,毛衣,其袖部和前后身片部被编织成筒状,再将袖部和前后身片部连续编织,另外,手套,是将手指套、四指连体部、五指连体部编织成筒状,将拇指以外的手指套与四指连体部连续编织,并将拇指的手指套和四指连体部与五指连体部连续编织而成。并且,在用横机编织毛衣等的针织物或手套时,通常,各个筒部是在横机的前针床编织前侧编织部、在后针床上编织后侧编织部来编织成筒状。但是,在用横机编织如毛衣那样的针织物时,通常,是一边在前针床编织前身片和前袖、在后针床编织后身片和后袖,一边以无缝制状态连续编织各筒状编织物。本专利技术者提出了在针织物的袖部上连续编织手套的针织物提案,但在针织物的袖部上连续编织手套时,由于手套通常是用任意一个的针床编织手掌侧的编织物、用另一个针床编织手背侧编织物,所以,若编织了手套以后原封不动地与袖部连接,则注意到织成的针织物,其拇指和小指是朝身体宽方向的两端,相对于人体的拇指在身体的前面侧、小指朝背面侧,不符合于人体的结构。另外,例如,一般的工作用手套等、将筒状的手指套和筒状的四指连体部和筒状的五指连体部连续编织的手套,由于其大多是左右兼用型,如图7所示,是小指1、无名指2、中指3、食指4、拇指5的手指套及五指连体部的编织部,在手背侧或手掌侧被编织成在同一平面上。但是,实际上人手的构造,是拇指指尖的朝向及指甲的朝向,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尖的朝向及指甲的朝向不同,且手掌是相对于全掌其拇指根部分向手掌侧鼓出,拇指位于比其他手指靠前的位置。因此,用上述平面编织的手套,由于手套形状与手的形状不同,所以当戴手套时,拇指的指肚部分与形成于拇指5手指套编织开始部的指尖曲线X两端打结部分Y相碰,配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且操作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在穿戴时没有不舒服感的筒状编织物及获得该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对于相对于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各个筒部连结之前,只将规定的筒部进行能符合人体结构的旋转动作,能使筒状编织物编织成符合人体结构的形状,并能在穿戴筒状编织物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另外,在上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筒状编织物是具有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的针织物,对于手套部,是在通过将刚编织了该手套部之后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而将拇指的手指套在针织物编织结束之后朝向身体前面侧进行旋转动作以后,将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连续编织而成。根据该方法,由于能使相对于前后身片的手套部状态成为符合人体结构的状态,所以能在穿着筒状编织物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并且,能使穿着时的感觉良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手套,其筒状编织物是具有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手套,在接合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之前,对于拇指的手指套,在通过将编织了该手指套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以后,进行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接合,并进行将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连续成五指连体部的编织。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拇指手指套的旋转动作,当戴手套时,人的拇指指肚部分不会与在开始编织拇指的手指套时所形成的指尖曲线两端打结部分相碰,能使拇指手指套处于符合实际人手的拇指形状的状态,所以,没有戴着手套时的不舒服感并能提高操作性。另外,拇指的旋转动作,最好是从接合四指连体部和拇指手指套之前的状态、使距拇指的四指连体部最远的针迹在3/20周~1/4周的范围内向转入手掌侧方向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筒状编织物,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对于相对于规定筒部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做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筒部连结的编织而构成,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根据该结构,由于筒状编织物呈符合人体结构的形状,所以能使穿着筒状编织物时的舒适感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筒状编织物的针织物的第1实施例,是从前身片侧所见的针织物的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筒状编织物的针织物的第1实施例,是从侧面所见的状态图。图3是表示用于编织第1实施例针织物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筒状编织物的手套的第2实施例,是从手掌侧所见的张开拇指的状态图。图5是表示用于编织第2实施例的手套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图6是表示用于编织第2实施例的手套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图7是以往手套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1实施例是由针织物构成的筒状编织物,第2实施例是由5指手套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并且,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后针床能向左右扳花、而且在前后针床之间能进行针迹移圈的所谓两片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或手套。两片针床的横机,在编织筒状编织物时,是在前后各针床上用相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例如,以前针床的第奇数织针为主编织针织物的后身片部分的编织物、手套的手掌侧部分,以后针床的偶数针为主编织针织物的前身片部分的编织物、手套的手背侧部分。然后,前后针床,将面对一方针床、被用于编织的织针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作为空针,并将该空针用于进行移圈或罗纹编织等。通过使用这些空针能编织凹凸提花、两面正针、罗纹等表面针迹和反面针迹混合的组织花纹,并可将针迹向线圈横列方向移动而相互接合。另外,在使用两片针床的横机时,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两方的上位设置排列设有移圈针的移圈针床并编织编织物。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两片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及手套,但本专利技术也可以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及下部后针床构成的4片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在使用4片针床的横机时,例如,用下部前针床和上部后针床编织前侧编织物,用下部后针床和上部前针床编织后侧编织物,并在编织前侧编织物时,将后侧编织物的线环全部挂在下部后针床的织针上,在编织后侧编织物时,将前侧编织物的线环全部挂在下部前针床的织针上来进行编织。在图1~图3中表示了第1实施例。第1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是具有手套部91a、91b及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的针织物9,手套部91a、91b相对于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具有方向性。第1实施例,对手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相对于 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井卓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