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全新专利>正文

一种蒜薹收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7 阅读:8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蒜薹收割装置,该装置的刀片(1)固定在手柄(3)一端,刀片(1)侧面有圆弧形开口(2),开口(2)处均布有2-5根破薹针(4),破薹针(4)一侧为切薹刀(5),切薹刀(5)顶部有刀刃(6)。使用时,左手拉直蒜薹及薹皮,右手持手柄(3),用刀片(1)的开口(2)处卡住蒜薹及薹皮的根部,同时中间的破薹针(4)刺破薹皮,然后右手持手柄(3)向上拉以划破薹皮。划破薹皮后用手将蒜薹和薹皮拨离,再用切薹刀(5)的刀刃(6)从根部切断蒜薹。这样,在收割蒜薹时就不用弯腰,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对腰部的损伤,保护了农民的健康,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割蒜薹的装置,属于农用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收割蒜薹通常是先用刀尖从蒜薹根部向上划破薹皮,用手将蒜薹和薹皮拨离,然后用刀刃在根部切断蒜薹。每收割一根蒜薹,反复弯腰多次,劳动强度很大,尤其对腰部的劳损极大,同时蒜薹汁对手和眼睛的刺激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割蒜薹的装置,它能减轻劳动强度,尤其减轻对腰部的劳损,同时也将降低蒜薹汁对手和眼睛的伤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基本构思是:该装置的刀片固定在手柄一端,刀片侧面有圆弧形开口,开口处均布有2-5根破薹针,破薹针一侧为切薹刀,切薹刀顶部有刀刃。刀片圆弧形开口的半径为9-10毫米。刀片与手柄的夹角为90°-100°。破薹针长度为5-7毫米,破薹针均布在开口的圆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收割蒜薹时就不用弯腰,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对腰部的损伤,且减少了蒜薹汁对手和眼睛的刺激,保护了农民的健康,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蒜薹收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蒜薹收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蒜薹收割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该蒜薹收割装置由刀片1和手柄3组成,刀片1固定在手柄3一端,刀片1侧面圆弧形开口2的半径为9毫米,3根破薹针4均布在开口2的圆弧上,破薹针4长度为6毫米;破薹针4一侧为切薹刀5,切薹刀5顶部有刀刃6。刀片1与手柄3的夹角为95°。收割蒜薹时,先用左手拉直蒜薹及薹皮,右手持该装置手柄3,用刀片1的开口2处卡住蒜薹及薹皮的根部,同时中间的破薹针4刺破薹皮,然后右手持该装置手柄3向上拉以划破薹皮,随着该装置的上拉,蒜薹及薹皮的直径渐渐变小,最后由两边的两个破薹针4卡住蒜薹及薹皮,保证了上拉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用手将蒜薹和薹皮拨离,再用该装置的切薹刀5的刀刃6从根部切断蒜薹。这样,在收割蒜薹时就不用弯腰,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对腰部的损伤,且减少了蒜薹汁对手和眼睛的刺激,保护了农民的健康,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蒜薹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刀片(1)固定在手柄(3)一端,刀片(1)侧面有圆弧形开口(2),开口(2)处均布有2-5根破薹针(4),破薹针(4)一侧为切薹刀(5),切薹刀(5)顶部有刀刃(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蒜薹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刀片(1)固定在手柄(3)一端,刀片(1)侧面有圆弧形开口(2),开口(2)处均布有2-5根破薹针(4),破薹针(4)一侧为切薹刀(5),切薹刀(5)顶部有刀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蒜薹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全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