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540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水导入管、氧气导入管、漩涡流腔、漩涡流发生装置、紫外线灯、臭氧水导出管;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漩涡流腔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漩涡流腔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臭氧水导出管的外部缠绕有紫外线灯。优点:1)设计漩涡流腔将氧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纳米气泡水,水中氧气含量大幅度提高;2)采用紫外线照射将水中氧气变为臭氧,转化效率高,无需额外添加剂;3)产生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长期维持杀菌保鲜效果。

A device for preparing nano bubble ozone water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preparing nano bubble ozone water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which consists of a water importing tube, an oxygen introduction tube, a vortex flow cavity, a vortex flow generator, an ultraviolet lamp and an ozone water export tube, in which the vortex flow cavity is set inside the vortex flow generator, and the bottom side of the vortex flow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water. The inle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xygen import tube at the bottom center; the top of the vortex flow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ozonate water pipe, and the external winding of the ozonate water pipe has the ultraviolet lamp. Advantages: 1) the vortex flow cavity is designed to mix oxygen and water fully, form nano bubble water, increase oxygen content in water greatly; 2) use ultraviolet radiation to change oxygen into ozone in water,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no additional additives; 3) the oxidizing force of ozone water is prolonged for a long time and can maintain germicidal activity for a long time. Fresh-kee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臭氧因其强氧化能力而被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用于杀菌、除臭、维持食品新鲜度等方面。现有的产生臭氧的方法,一般采用对含有氧的气体照射紫外线,使气体中的氧吸收紫外线而产生臭氧。然而,由于臭氧是不稳定的,在气体状态下,氧化能力的持续时间很短。但是,将臭氧混合到水中而得到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续时间比臭氧气体长,并且与氧化对象物的附着性良好,因此常常用于医疗消毒和维持食品的新鲜度。现有技术通过鼓泡将臭氧吹入水中并搅拌产生臭氧水,但单纯的搅拌方法产生臭氧水的氧化能力持续时间仅在数十分钟左右,无法长期维持杀菌效果和保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生产氧化能力持续时间较长的纳米气泡臭氧水的制造装置,并综合紫外线照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克服现有技术生产的臭氧水臭氧含量低、氧化能力不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水导入管1、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漩涡流发生装置4、紫外线灯5、臭氧水导出管6;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4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3,漩涡流腔3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1,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6,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部缠绕有紫外线灯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设计漩涡流腔将氧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纳米气泡水,水中氧气含量大幅度提高;2)采用紫外线照射将水中氧气变为臭氧,转化效率高,无需额外添加剂;3)产生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长期维持杀菌保鲜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利用紫外线的纳米气泡臭氧水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水导入管、2是氧气导入管、3是漩涡流腔、4是漩涡流发生装置、5是紫外线灯、6是臭氧水导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紫外线的纳米气泡臭氧水的制备装置,其结构包括水导入管1、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漩涡流发生装置4、紫外线灯5、臭氧水导出管6;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4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3,漩涡流腔3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1,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6,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部缠绕有紫外线灯5。所述的漩涡流腔3呈圆锥状,漩涡流腔3的中心轴线与臭氧水导出管6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水导入管1的出口设于漩涡流腔3的切线侧表面,以便形成漩涡流。所述的臭氧水导出管6为透光材质,便于紫外线充分照射通入其中的纳米气泡水。所述的紫外线灯5包括若干个紫外线LED灯单元,紫外线灯5以螺旋状紧密缠绕在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侧,保证紫外线照射充分;紫外线灯5照射的紫外线波长为130nm~200nm,优选波长为185nm。实际使用时,从水导入管1将具有预定流量和压力的水导入漩涡流腔3,同时从氧气导入管2导入具有预定压力流量的氧气导入漩涡流腔3中,水导入管1供应水的流量为1L/min~50L/min,压力为0.5Mpa~5Mpa;氧气导入管2供应氧气的流量为相对于水的流量的10ppm~200ppm,ppm为质量比。为产生臭氧浓度较高的臭氧水,氧与水的含有比率为50ppm~280ppm。压力水通过水导入管1的内部出口部沿侧面切线方向流入漩涡流腔3,水在漩涡流腔3内形成回旋流,与通过氧气导入管2供应的氧气在漩涡流腔3内旋流混合;与氧气混合的水流向漩涡流腔3的圆锥状出口涌出,碰撞臭氧水导出管6管壁,由于碰撞的冲击,混合在旋流中的氧气被均匀充分地分散在水中,氧气泡被微细化,形成氧纳米气泡水,其中纳米气泡的直径为10nm至100nm,优选为30nm~100nm;氧纳米气泡水被引导至臭氧水导出管6缠绕紫外线灯5处,接受紫外线照射,形成纳米气泡臭氧水,然后从臭氧水导出管6的出口端流出供使用。最终得到的纳米气泡臭氧水的浓度为1ppm~150ppm,优选为10ppm~100ppm。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对氧气与水的含有比例为5ppm~280ppm,含氧浓度的相对较高的氧纳米气泡水照射紫外线,可以获得含有1ppm~150ppm的相对高浓度臭氧的臭氧水,并可长时间维持臭氧水的氧化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导入管(1)、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漩涡流发生装置(4)、紫外线灯(5)、臭氧水导出管(6);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4)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3),漩涡流腔(3)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1),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6),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部设有紫外线灯(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导入管(1)、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漩涡流发生装置(4)、紫外线灯(5)、臭氧水导出管(6);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4)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3),漩涡流腔(3)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1),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2);漩涡流腔(3)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6),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部设有紫外线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漩涡流腔(3)呈圆锥状,漩涡流腔(3)的中心轴线与臭氧水导出管(6)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水导入管(1)的出口设于漩涡流腔(3)的切线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臭氧水导出管(6)为透光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紫外线灯(5)包括若干个紫外线LED灯单元,紫外线灯(5)以螺旋状紧密缠绕在臭氧水导出管(6)的外侧;紫外线灯(5)照射的紫外线波长为13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阿布拥宗王一卓章一蒙王恋乔维川虞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