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家美专利>正文

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399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左部和上方右部分别设有一支撑板和一后座,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上方设有一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弧形槽,所述后座上设有第二海绵垫,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座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一可调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左部和所述支撑板的底端。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是其高度调节灵活方便,使患者能够选择更为适宜的体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麻木感与肿胀的发生。

Adjustable wedge forearm nursing pillow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via radial art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adjustable wedge-shaped forearm care pillow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rough the radial artery, including a base.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rear seat are provided in the upper left and the right part of the base. The suppor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ponge pad. Second sponge pads are arranged on the back seat of the forearm.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seat through a movable par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adjustable telescopic rod are connected to the left of the base an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through the movable parts. Using the above structure,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height adjustment is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the patient can choose the more suitable body posi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venous return, and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numbness and swe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
技术介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创面小、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等优点,目前PCI术多采用桡动脉入路,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整个压迫止血过程需要1-2h。但是,桡动脉压迫器应用后,一方面多数患者手部肿胀、疼痛明显;另一方面因上肢血管走行变异多、具有较多小分支等原因,部分患者可能在术中或术后并发上臂血肿。目前,针对术肢肿胀和血肿比较有效的措施是抬高制动术肢,术肢体位的改变是预防经桡动脉穿刺术后发生上肢肿胀最易执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普遍方法是将衣物或普通枕头塞于穿刺肢体下,口头告知患者其要患肢制动。但采用该方法存在患肢易滑落、高度不固定、衣物或普通枕头凹凸不平、舒适度欠缺、制动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以解决采用衣物与普通枕头带来的患肢易滑落、高度不固定、衣物或普通枕头凹凸不平、舒适度欠缺、制动效果差等问题,有效降低了患者穿刺肢体的肿胀程度与不舒适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左部和上方右部分别设有一支撑板和一后座,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上方设有一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弧形槽,所述后座上设有第二海绵垫,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座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一可调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左部和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根据本技术,所述可调控伸缩杆包括外筒、内杆和用于控制内杆伸缩的开关,所述内杆可相对所述外筒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所述外筒上设有一内螺纹孔,所述开关上设有与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开关插入所述内螺纹孔,并将内杆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所述外筒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左部活动连接;所述内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外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部活动连接,当支撑板水平放置于底座上时,可调控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从而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贴合在一起;或者,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内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右部活动连接,当支撑板水平放置于底座上时,可调控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贴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可调控伸缩杆与底座之间的调节角度为20-80゜。根据本技术,所述活动件为活动扣、铰链等。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均为高弹性海绵,其舒适度高,柔软度性能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海绵垫的外侧套设有一层防水型PU布,以便于清洁和消毒,防止血液外溢污染患者皮肤、护士皮肤等,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根据本技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海绵垫镶嵌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后座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海绵垫镶嵌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根据本技术,所述底座为矩形边框,由四根矩形管焊接而成,使得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大大减少材料。根据本技术,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层防滑垫,可以防止底座发生移动,提高前臂的制动效果。本技术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其有益效果是:1、可调控伸缩杆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穿刺肢体末梢循环情况和患者自身的舒适度来由患者自己调节垫枕的高度,减轻由于桡动脉压迫器加压止血导致末梢肢体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肿胀与麻木感,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2、方便护理人员操作与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减少临床由于穿刺部位的渗血渗液而更换床单位的时间;3、底座、支撑板和可调控伸缩杆的配合设置,使得本技术的可调前臂楔形护理垫枕使用简单,易于保管与存放;4、防水型PU布的设置,便于清洁和消毒,防止血液外溢污染患者皮肤、护士皮肤等,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的左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左部”、“右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左部和上方右部分别设有一支撑板2和一后座3,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第一海绵垫4,所述第一海绵垫4的上方设有一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弧形槽5(如图4所示),提高前臂的制动效果,所述后座3上设有第二海绵垫6,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后座3通过活动件7活动连接,一可调控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7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左部和所述支撑板2的底端。所述可调控伸缩杆8包括外筒81、内杆82和用于控制内杆82伸缩的开关83,所述内杆82可相对所述外筒81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所述外筒81上设有一内螺纹孔,所述开关83上设有与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开关83插入所述内螺纹孔,通过拧紧开关83可将内杆82固定在外筒81的内壁上;所述外筒81的底端与所述底座1的左部活动连接;所述内杆82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第一凹槽11(如图3所示),所述外筒8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左部活动连接,当支撑板2水平放置于底座1上时,可调控伸缩杆8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从而使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底座1贴合在一起;同样的,也可以在所述支撑板2的下方设置第二凹槽,所述内杆8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右部活动连接,当支撑板2水平放置于底座1上时,可调控伸缩杆8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使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底座1贴合在一起。所述可调控伸缩杆8与底座1之间的调节角度为20-80゜。所述活动件7为活动扣、铰链等。所述第一海绵垫4和第二海绵垫6均为高弹性海绵,其舒适度高,柔软度性能好。所述第一海绵垫4的外侧套设有一层防水型PU布9(如图1和图2所示),防水型PU布9可以通过系带等固定在支撑板2上,防水型PU布9的设置,方便及时更换,以便于清洁和消毒,防止血液外溢污染患者皮肤、护士皮肤等,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海绵垫4镶嵌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后座3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海绵垫6镶嵌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底座1为矩形边框,由四根矩形管焊接而成,使得所述底座1为中空结构,大大减少材料。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一层防滑垫,以防止底座1发生移动,提高前臂的制动效果。以下为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尺寸:所述底座1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20cm,高为2cm;所述支撑板2的内壁的长度为32cm,宽度为20cm,高为2cm;所述后座的内壁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8cm,高为2cm;所述第一海绵垫的长度为32cm,宽度为20cm,高为3cm;所述第二海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左部和上方右部分别设有一支撑板和一后座,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上方设有一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弧形槽,所述后座上设有第二海绵垫,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座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一可调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左部和所述支撑板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左部和上方右部分别设有一支撑板和一后座,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上方设有一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弧形槽,所述后座上设有第二海绵垫,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座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一可调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左部和所述支撑板的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控伸缩杆包括外筒、内杆和用于控制内杆伸缩的开关,所述内杆可相对所述外筒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所述外筒上设有一内螺纹孔,所述开关上设有与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开关插入所述内螺纹孔并将内杆紧固在外筒的内壁上;所述外筒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左部活动连接;所述内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外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部活动连接,当支撑板水平放置于底座上时,可调控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美厉娜梁春贺治青伍锋王蓓潘逗逗宋雅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家美厉娜梁春伍锋王蓓潘逗逗宋雅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