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37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灸管针,包括外套管、针灸针,其中针灸针包括针柄和针本体,在外套管与针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针柄定位在外套管的内腔中的定位件,针灸管针还包括能够驱使定位件松开针柄的内套管,该内套管的下部插在外套管的内腔中,内套管的上部向上伸出外套管上端口部,针柄上端部所在的针柄的上部位于内套管的内腔中,并且针柄上端部位于外套管上端口部的上方,内套管下端口部位于定位件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彻底解决因插片带来操作不便、二次污染以及在包装、运输过程中脱落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便于产品的自动化加工,也便于进针的力度和速度的掌控,此外,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针灸针进行针灸。

A needle needl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cupuncture needle, which includes a coat tube and an acupuncture needle. The acupuncture needle comprises a needle handle and a needle body. A positioning pie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sleeve and the needle handle. The needle handle also includes an inner sleeve that can drive a positioning piece to open a needle handle.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sleeve is inserted outside.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sing,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sleeve extends up the port part on the outer sleeve,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needle handle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cas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needle handle is above the port part on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outer casing, and the port part under the inner casing is located above the positioning part.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completely solves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inconvenience of operation, two pollu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p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asy to automate the processing of the products, and also facilitate the control of the strength and speed of the needle.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cost is low, and it is suitable for any form of acupuncture needl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管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控的针灸管针。
技术介绍
针灸针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器械,其中有一类产品是将针灸针置入一个套管内形成针灸管针。针灸管针的优点是:便于准确扎入穴位,并能保护针灸针不被污染。目前,国际和国内普遍使用的针灸用管针,是一种采用插片方式的针灸管针即将针灸针置入套管内,针柄的一部分露出于套管上端,并用插片插入卡紧,使用时再拔去插片,因此,其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1)、使用较麻烦,必须双手配合才能使用,使用时,先找准穴位,一只手扶着套管,然后用另一支手拔出插片,再按压针灸针,将针灸针插入穴位;(2)、插片的装配麻烦,使用后需要单独处理废弃物。同时,现有技术的其它各种“新式”针灸管针,虽然使用方式采用单手操作,比插片管针要简便很多,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被广大医生所接受,难以得到推广使用。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有技术的各种简便针灸管针都是以管内设置凸点或凸块来卡住或卡紧针柄或压杆,以及压杆的下端必须抵住针柄的上端,这种紧张的定位方式,使得医生在使用时会产生下列现象:(1)、如卡得太紧,则医生必须用足力,产生突发动作而使进针太快太猛;(2)、如卡得太松,还未使用针或压杆已掉出管内;(3)、常常发生进针动作不能连贯顺畅,无法一气呵成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针灸管针。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管针,包括外套管、设置在外套管的内腔中的针灸针,针灸针包括针柄和固定连接在针柄上的针本体,针柄具有远离针本体的针柄上端部,外套管具有靠近针本体的外套管下端口部和靠近针柄的外套管上端口部,在外套管与针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针柄定位在外套管的内腔中的定位件,针灸管针还包括能够驱使定位件松开针柄的内套管,该内套管具有内套管上端口部和内套管下端口部,内套管的下部插在外套管的内腔中,内套管的上部向上伸出外套管上端口部,针柄上端部所在的针柄的上部位于内套管的内腔中,并且针柄上端部位于外套管上端口部的上方,内套管下端口部位于定位件的上方。优选地,定位件的上端部固定于外套管上,定位件的下端部弹性地抵在的针柄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定位件为自外套管的外壁向内冲压形成的夹片,该夹片向外套管的内腔并向下方倾斜,与夹片相对的外套管上形成有开孔;在内套管上端口部受外力作用使得整个内套管向下移动的工作状态下,内套管下端口部向下推动夹片绕着自身的上端部朝着外套管的外部方向移动,此时夹片的下端部脱离的针柄的外表面;当内套管下端口部向下完全通过夹片后,夹片被开孔所容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外套管的内壁还具有至少一个凸起点,凸起点抵在内套管的外壁上。本例中,凸起点的设置主要是防止外套管自外套管上端口部处脱落。优选地,凸起点位于开孔的同侧上方,凸起点通过自外套管的外壁向内冲压形成。因为冲压后外套管会受力变形其横截面为椭圆形,即外套管变扁,凸起点位于开孔的同侧上方使得凸起点距离内套管的外壁更近,确保凸起点压在内套管上,而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内套管从外套管中脱落,并且方便夹片和凸起点一次冲压成,另外,凸起点与开孔(夹片)同侧,也可使凸起点抵压内套管后,使内套管相对外套管轻度倾斜,从而内套管下端部可以轻松地向外推动夹片。优选地,夹片的下端部与针柄的外表面有至少两个接触点。冲压夹片时,要保证夹片的下端不是平直的切口,这样能使得夹片与针柄有多个接触点,保证夹片能与外套管共同夹住针柄,而使运输过程中,针柄不会从外套管中滑落。具体的,夹片的下端部自该端部向夹片内部凹陷形成缺口,当针灸针定位时,针柄处于缺口与外套管内壁形成的夹持区域内,且针柄的外表面与缺口有两个接触点。本例中,缺口呈燕尾状,两个接触点位于燕尾的相对内侧。此外,在定位件的下端部的压力下,针柄包括位于定位件上部的上柄、位于定位件下部的下柄,其中上柄的轴心线相对于外套管的轴心线倾斜设置,下柄的轴心线与外套管的轴心线平行设置,以使得内套管下端口部的内壁与穿出内套管的所述上柄部分的外壁相接触;下柄的外壁紧贴外套管的内壁。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施针时,针本体能够自身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提高扎针入穴的准确性。此外,针灸管针在使用后的工作状态下,内套管上端口部、针柄上端部、外套管上端口部三者齐平,针本体的下部向下伸出外套管下端口部。同时,针柄由针本体的外表面螺旋缠绕金属丝形成,针柄上端部由金属丝形成带孔的针鼻。金属丝螺旋缠绕与夹片的配合,进而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彻底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针灸针的脱落问题。至于针鼻的设置,主要是在艾绒温针时,防止艾绒的掉落,其次由针鼻的设置,当夹片被撑开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针灸针在套管的晃动幅度,进而更准确的完成进针。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彻底解决因插片带来操作不便、二次污染以及在包装、运输过程中脱落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通过内套管的设置,便于产品的自动化加工,同时对外漏的针柄形成保护,也便于进针的力度和速度的掌控,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针灸针进行针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针灸管针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其中:1、外套管;10、外套管下端口部;11、外套管上端口部;2、针灸针;20、针本体;21、针柄;210、上柄;211、下柄;21a、针柄上端部;22、针鼻;D、定位件;3、夹片;30、缺口;4、内套管;40、内套管上端口部;41、内套管下端口部;5、突起点;6、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针灸管针,包括外套管(1)、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的针灸针(2),所述针灸针(2)包括针柄(2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针柄(21)上的针本体(20),所述的针柄(21)具有远离所述针本体(20)的针柄上端部(22),所述的外套管(1)具有靠近针本体(20)的外套管下端口部(10)和靠近针柄(21)的外套管上端口部(11),在所述的外套管(1)与所述的针柄(2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针柄(21)定位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的定位件(D),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管针还包括能够驱使所述定位件(D)松开所述针柄(21)的内套管(4),所述的内套管(4)具有内套管上端口部(40)和内套管下端口部(41),所述的内套管(4) 的下部插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所述的内套管(4)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的外套管上端口部(11),所述的针柄上端部(22)所在的针柄(21)的上部位于所述的内套管(4)的内腔中,并且针柄上端部(21a)位于外套管上端口部11的上方,所述的内套管下端口部41位于所述定位件(3)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管针,包括外套管(1)、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的针灸针(2),所述针灸针(2)包括针柄(2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针柄(21)上的针本体(20),所述的针柄(21)具有远离所述针本体(20)的针柄上端部(22),所述的外套管(1)具有靠近针本体(20)的外套管下端口部(10)和靠近针柄(21)的外套管上端口部(11),在所述的外套管(1)与所述的针柄(2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针柄(21)定位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的定位件(D),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管针还包括能够驱使所述定位件(D)松开所述针柄(21)的内套管(4),所述的内套管(4)具有内套管上端口部(40)和内套管下端口部(41),所述的内套管(4)的下部插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中,所述的内套管(4)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的外套管上端口部(11),所述的针柄上端部(22)所在的针柄(21)的上部位于所述的内套管(4)的内腔中,并且针柄上端部(21a)位于外套管上端口部11的上方,所述的内套管下端口部41位于所述定位件(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件(D)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的外套管(1)上;所述的定位件(D)的下端部弹性地抵在所述的针柄(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件(D)为自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向内冲压形成的夹片(3),所述的夹片(3)向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并向下方倾斜,与所述的夹片(3)相对的外套管(1)上形成有开孔(6);在所述的内套管上端口部(40)受外力作用使得整个内套管(4)向下移动的工作状态下,所述的内套管下端口部(41)向下推动所述的夹片(3)绕着自身的上端部朝着外套管(1)的外部方向移动,此时夹片(3)的下端部脱离所述的针柄(21)的外表面;当所述的内套管下端口部(41)向下完全通过所述的夹片(3)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