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壮医莲花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61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壮医莲花针,包括筒体,筒体一端敞开,并在该端安装支撑筒;筒体具有针座腔和动力腔,针座腔和动力腔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通过隔板分隔;针座腔位于支撑筒所在端,并与支撑筒连通,针座腔内滑动安装有针座,针座朝向支撑筒的一面间隔开设有针槽,与该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穿透隔板并伸入动力腔内;筒体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第一弹簧安装在针座腔或者动力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针座和隔板;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动力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代替传统的皮肤针,且相较传统的皮肤针,省时省力,速度快,效果好,明显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依从性。

A kind of lotus needle of Zhuang Medic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Zhuang Medical lotus needle, including the cylinder body, the cylinder body is open at one end, and the support barrel is installed at the end. The barrel has a needle seat cavity and a power cavity, the needle seat cavity and the power cavity are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two are separated by the partition board. The needle seat cavity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tube and the needle holder cavity. A needle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needle seat toward the support tube. A side connecting rod is attached to the side of the fac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needle seat, the other end penetrates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extends into the power cavity; the barrel is installed with a first spring, a second spring, a first push rod and a sleeve. The first spring is installed in the cylinder. The two ends of the needle seat or the power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seat and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springs, the first push rods and the sleeve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power cavity. The invention can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kin needle and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skin needle. It saves time and labor, has fast speed, and has good effect, obviously alleviates pain sense and improves patient compli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壮医莲花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壮医莲花针。
技术介绍
皮肤针是一种传统医疗针具,皮肤针疗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治疗方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是基于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人体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皮肤针疗法就是运用皮肤针针叩刺人体皮肤或腧穴,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即通过针刺刺激神经末梢,激活神经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壮医也用皮肤针,壮医将皮肤针称作梅花针、莲花针。皮肤针在壮乡早有流传,查历代史料均有记述。据清代广西《柳城县志》载:“病者服药,不尽限于仲景叔和,间有用一二味草药奇验者。其他针灸之术,以妇人尤为擅长。”即包括皮肤针术。《壮族医学史》载“壮医浅刺疗法……早在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中国壮医学》明确指出:“皮肤针又称梅花针,是用针在浅表皮肤叩刺龙路、火路表浅网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便疗法。”而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该书记载的“半刺”、“毛刺”、“扬刺”,与壮医莲花针法颇为相似。从考古实物追根溯源,据广西武鸣县西周至春秋古墓出土的青铜针,针身长仅0.5cm,直径0.1cm,非常短小锐利,其外形与原始社会的砭针十分接近,提示壮医皮肤针起源很早。从浅刺特点看,砭针-青铜针-银针-皮肤针一脉相传。皮肤针疗法现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顽固性面瘫、青少年近视、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其疗效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尤其是治疗急性疼痛及皮肤瘙痒,甚能立竿见影。现有的皮肤针主要有嵌入有金属针的锥头和手柄组成,存在有不足:首先,目前临床上进行皮肤针治疗时,医务人员通常将皮肤针的手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手柄,锥头上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这种纯靠医护人员手工操作,非常的费时且费力。其次,皮肤针治疗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防止斜刺。且为保证扣刺部位准确,针身不能出现左右晃动,握针不能过紧或过松,叩打的强度也要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手法。运针的力度、破皮深度及扣刺频率等,只能靠医务人员在长期的执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训练,难以量化分析,非常不利于经验交流及传承。再次,现有的皮肤针叩刺时,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重手法叩刺时疼痛尤甚,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外,现有的皮肤针都是整针一次性使用,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壮医莲花针,以代替传统的皮肤针,且相较传统的皮肤针,省时省力,速度快,效果好,明显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依从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壮医莲花针,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空,其一端敞开,并在该端安装有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中空,两端均敞开,且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具有针座腔和动力腔,所述针座腔和动力腔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通过隔板分隔;其中,所述针座腔位于支撑筒所在端,并与所述支撑筒连通,所述针座腔内滑动安装有针座,所述针座的滑动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针座朝向支撑筒的一面间隔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针头的针槽,与该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穿透所述隔板并伸入动力腔内,所述连接杆与隔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筒体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针座腔或者动力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座和隔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在其自然状态下,所述针座容置在针座腔内,其上放置的针头针尖部分凸出所述筒体并伸入支撑筒内,但不伸出所述支撑筒外;所述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动力腔内,三者合成一动力机构,且均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推杆一端通过按动块安装在筒体上,所述按动块与筒体相对敞开端的一端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按动块的一端位于筒体该端的外侧,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腔内以连接第一推杆,且在该端设有防止所述按动块滑出筒体的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容置在动力腔内;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推杆另一端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并且还通过所述第二弹簧连接第一推杆连接按动块的一端或者连接按动块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朝隔板所在处延伸,并能抵接所述隔板,所述套筒在朝隔板延伸过程还套设在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的外侧,且与所述连接杆相互不干涉,所述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一端在套筒套设在其外侧时接触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推杆的推动下相对隔板滑动以通过推动针座使针座上针头的针尖部分伸出支撑筒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中空,并且该端端部敞开,其内容置有第三弹簧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三弹簧和第二推杆沿着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弹簧相对第二推杆靠近按动块,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滑动连接第一推杆,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对应中空的部分还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限位轨道口,所述限位轨道口的轨迹线沿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其靠近所述按动块的边沿为倾斜边;所述套筒套设第一推杆的部分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L型滑道,所述L型滑道的L型长边沿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L型短边相比L型长边靠近所述按动块,其背离所述限位轨道口的倾斜边设置;所述L型滑道在套筒套设在第一推杆上时与限位轨道口存在重叠部分,并在重叠部分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从套筒外侧依次插接套筒、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并与所述套筒、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L型滑道和限位轨道口沿着筒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L型滑道相对限位轨道口远离按动块,其L型短边与所述限位轨道口远离倾斜边的一端重叠,所述限位杆位于该重叠处并且不位于L型长边处,此时,所述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推杆远离按动块的一端略伸出第一推杆的端部,并与所述连接杆伸入动力腔的一端接触。进一步地,所述L型滑道沿筒体长度方向上的轨迹长度等于限位轨道口沿筒体长度方向上的轨迹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杆相对两侧上分别开设有一限位轨道口,两所述限位轨道口相对平行于第一推杆长度方向的平面镜像设置;所述套筒相对两侧上分别开设有一L型滑道,两所述L型滑道相对平行于第一推杆长度方向的平面镜像设置;所述限位杆通过两限位轨道口、两L型滑道滑动安装在第一推杆和套筒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腔内设置有防掉块,所述防掉块将动力腔分隔成呈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两腔室,所述套筒穿设防掉块,并与所述防掉块滑动连接,所述防掉块的厚度不小于限位杆滑动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推杆外部,并位于所述按动块和套筒之间,且其两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壮医莲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空,其一端敞开,并在该端安装有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中空,两端均敞开,且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具有针座腔和动力腔,所述针座腔和动力腔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通过隔板分隔;其中,所述针座腔位于支撑筒所在端,并与所述支撑筒连通,所述针座腔内滑动安装有针座,所述针座的滑动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针座朝向支撑筒的一面间隔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针头的针槽,与该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穿透所述隔板并伸入动力腔内,所述连接杆与隔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筒体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针座腔或者动力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座和隔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在其自然状态下,所述针座容置在针座腔内,其上放置的针头针尖部分凸出所述筒体并伸入支撑筒内,但不伸出所述支撑筒外;所述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动力腔内,三者合成一动力机构,且均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推杆一端通过按动块安装在筒体上,所述按动块与筒体相对敞开端的一端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按动块的一端位于筒体该端的外侧,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腔内以连接第一推杆,且在该端设有防止所述按动块滑出筒体的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容置在动力腔内;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推杆另一端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并且还通过所述第二弹簧连接第一推杆连接按动块的一端或者连接按动块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朝隔板所在处延伸,并能抵接所述隔板,所述套筒在朝隔板延伸过程还套设在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的外侧,且与所述连接杆相互不干涉,所述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一端在套筒套设在其外侧时接触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推杆的推动下相对隔板滑动以通过推动针座使针座上针头的针尖部分伸出支撑筒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壮医莲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空,其一端敞开,并在该端安装有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中空,两端均敞开,且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具有针座腔和动力腔,所述针座腔和动力腔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通过隔板分隔;其中,所述针座腔位于支撑筒所在端,并与所述支撑筒连通,所述针座腔内滑动安装有针座,所述针座的滑动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针座朝向支撑筒的一面间隔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针头的针槽,与该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穿透所述隔板并伸入动力腔内,所述连接杆与隔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筒体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针座腔或者动力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座和隔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在其自然状态下,所述针座容置在针座腔内,其上放置的针头针尖部分凸出所述筒体并伸入支撑筒内,但不伸出所述支撑筒外;所述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动力腔内,三者合成一动力机构,且均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推杆一端通过按动块安装在筒体上,所述按动块与筒体相对敞开端的一端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按动块的一端位于筒体该端的外侧,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腔内以连接第一推杆,且在该端设有防止所述按动块滑出筒体的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容置在动力腔内;所述套筒套设在第一推杆另一端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并且还通过所述第二弹簧连接第一推杆连接按动块的一端或者连接按动块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为筒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朝隔板所在处延伸,并能抵接所述隔板,所述套筒在朝隔板延伸过程还套设在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部分的外侧,且与所述连接杆相互不干涉,所述连接杆伸入动力腔内的一端在套筒套设在其外侧时接触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推杆的推动下相对隔板滑动以通过推动针座使针座上针头的针尖部分伸出支撑筒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壮医莲花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中空,并且该端端部敞开,其内容置有第三弹簧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三弹簧和第二推杆沿着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弹簧相对第二推杆靠近按动块,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滑动连接第一推杆,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推杆套设套筒的一端对应中空的部分还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限位轨道口,所述限位轨道口的轨迹线沿第一推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其靠近所述按动块的边沿为倾斜边;所述套筒套设第一推杆的部分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L型滑道,所述L型滑道的L型长边沿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L型短边相比L型长边靠近所述按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宁李浪辉黎海珍梁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