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06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一个纱线测量功能的、用于织机的喂纱器(F)包括一个被转动地驱动的缠绕机构(W)、一个固定的小直径的储存体(K)、一个第一销状制动元件(S1)和至少一个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储存体(K)具有一个储存表面(4),以在中间处储存由多个纱线线圈组成的纱线供应,这些纱线线圈在储存体(K)的轴(X)的方向上于储存表面(4)上被传送,自该纱线供应处,被测的纱线长度部分从该储存体(K)的前端被间歇地退绕,而所述第一制动元件设置在一个移动控制组件(15)内,该移动控制组件(15)固定地安装在该储存体外部,其中第一制动元件(S1)可相对于该储存表面(4)移动,且基本上可相对于该轴径向地在准备退绕位置(A)和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准备退绕位置(A)处于用于释放纱线的储存表面的外部,而接合位置则接合进入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4),所述第一制动元件(S1)还可基本轴向地于其接合位置在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和用于终止纱线退绕操作的制动位置(7)之间被调整,而所述第二纱线控制设备设置在储存体外部且具有一个移动控制组件,通过该纱线控制设备该纱线长度部分的释放能够根据用于启动退绕操作的编织周期而确定,其特征在于: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包括一个第二制动元件(S2),该第二制动元件(S2)排他地基本上在轴(X)的径向上地于一个被动位置(8’)和一个接合位置(7’)之间来回移动,其中在所述被动位置(8’)该第二制动元件从该储存表面(4)被拉回,而在接合位置(7’)该第二制动元件(S2)接合进入该储存表面(4),并且处于其接合位置的第二制动元件(S2)的位置与第一制动元件(S1)的制动位置(7)联合,从而在第一制动元件(S1)被调整至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之前,在第一制动元件(S1)从该制动位置(7)进入退绕准备位置(8)的移动的过程中,处于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上游的纱线线圈从该第一制动元件(S1)被传送至该第二制动元件(S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喂纱器
技术介绍
如WO 02/33156A号国际专利文献所公开,第二纱线控制设备是由一个受控纱线夹构成的,该纱线夹被设置在纱线轨迹中的该储存体下游的纱线长度部分的退绕方向上。所公开的喂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来自于小直径的储存体,在纱线的退绕过程中,由于急剧地减小了气球效应(ballooningeffect),该小直径的储存体允许非常短的插入时间和特别高的插入频率。为了允许最优地利用织机的较高的效能,短的插入时间和高的插入频率在现代的喷气织机中是必要的。第一制动元件当在其制动位置时可终止退绕操作。该纱线夹启动该连续的纱线退绕操作,同时该第一制动元件再次被调整至测量纱线长度的位置。因为该退绕操作的启动和终止不仅在沿着纱线轨迹的不同位置被控制,而且在机械上也不同,所以要适当地控制在该纱线储存体和纱线夹之间飞行的精细纱线材料的纱线部分是复杂的。两个销状的制动元件联合在由EP 0 098 254A号欧洲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储存体上。为了启动和终止相应的退绕操作和测量纱线长度部分,该制动元件在轴向和径向交替移动。当纱线停止时,在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之一中,一个制动元件将代表一个被测纱线长度部分的多个纱线线圈传输至另一个制动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制动元件都在该储存体外部工作。因为在各自的其它工作阶段不会发生传输,所以在一个工作阶段中的该线圈传输动作会导致纱线控制中的不规律。在US 4,132,370 A号美国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喂纱器中,四个销状制动元件设置在处于储存体内部的一个可旋转的盘上。该制动元件通过该盘的连续转动以受迫的方式在轴向和径向移动。当启动和终止该退绕操作时,滑动传送使纱线控制动作复杂化,且阻碍对于编织周期的一个正确的适应。US 4,498,639 A号美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包括齿状制动元件的喂纱器也是如此。如DE 3032971A号德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另外需要一个受控的纱线夹且该受控的纱线夹处于该储存体的下游。该受控的纱线夹必须启动每一个退绕操作。由于相同的原因,除了用于EP 0 250 359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的一些齿状制动元件,还设置了一个受控的纱线夹。该纱线夹用于启动相应的退绕操作。由于处于储存体内部的制动元件的移动控制器所需的机械装置的原因,如US 4,132,370 A号美国专利文献、US 449,863 A号美国专利文献、DE 30 32 971 A号德国专利文献、EP 0 250 359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全部喂纱器都确实需要一个大的储存体,该储存体通常具有至少大约120mm的直径。但是,这样大的储存体在高纱线速度的情况下于退绕纱线的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气球效应。该显著的气球效应阻碍了能够适应现代的喷气织机能力的飞行时间或插入频率。这些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制动元件的机械驱动控制系统技术复杂且往往出现功能的干扰。因为一个小直径的储存筒需要在高缠绕速度下工作,并且因为该储存体不能为机械驱动器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同时还因为在机械齿轮系统中由于能量损失的原因而不希望有较高的驱动能量,所以用于小直径的储纱鼓的驱动理念将是不便利的。由于存在非常大的移动质量和不可避免的机械配合的松动,对于为小直径的储存体所需的高缠绕速度来说,EP 0 098 254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凸轮控制系统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开始部分所公开的一种喂纱器,该喂纱器具有一个用于短的飞行时间和高的插入频率的小直径的储存体,且该喂纱器允许获得统一的间歇的纱线控制,该统一的间歇的纱线控制由于这一原因抗干扰。更进一步,该制动元件的移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元件应该是简单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可以实现该目标。因为为了启动一个退绕动作,该第二销状制动元件须排他地、基本相对于该储存体的轴而径向地移动,所以一个结构简单且快速的移动控制器能够被用于该第二制动元件。该第一制动元件移动控制器也能够被简单地设计为该第一制动元件不必启动一个退绕操作,而仅须测量该纱线长度部分并且终止退绕操作。当该第二制动元件在该储存表面的同一个轴向位置启动一个退绕操作,且当该第一制动元件在靠近该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终止该退绕操作时,可实现一个统一的间段的纱线控制。处于该储存体下游的一个纱线夹可以被省去,否则该纱线夹将会对纱线控制带来所不希望有的影响。在传输至该第二制动元件的过程中,在该纱线线圈执行一个轴向的沿着退绕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无论如何,由于小直径的储存体,在织机的插入设备中的可能的自由纱线端的在后运行移动都是小得可忽略。两个制动元件相对于彼此设置为第一制动元件能够传送纱线线圈至第二制动元件,同时从喂纱器延伸至织机的纱线不会有显著的在后运行移动。特别的情况是,如果该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处于邻近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那么当该第一制动元件从其制动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且然后回到测量纱线的位置时,处于退绕方向最前端的纱线线圈直接从该第二制动元件退绕。优选地,该第二制动元件位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和该储存体的前端之间的储存体的轴向方向上,和/或在缠绕的方向上,即在该储存体的周边方向,位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的后面或旁边。基本上,可以说,该结构允许将该第二制动元件尽可能地靠近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设置。便利的是,当该第二制动元件被移动至接合位置时,处于其制动位置的该第一制动元件紧靠该第二制动元件设置。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制动元件之间可能发生直接的邻接和接触,也就是说,该第二制动元件甚至成为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器,该制动器限制了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为了在制动位置贴紧地配合该第二制动元件,该第一制动元件能够在面向退绕方向的一侧被制成内凹中空。对于每次退绕操作,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的功能是相同的。当终止一个退绕操作时,该第二制动元件终止纱线,同时该第一制动元件执行其纱线测量功能且在朝向该制动位置的方向上移动。为了启动一个退绕操作,例如在触发信号从该织机发出后,该第二制动元件基本仅径向地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被动位置。通过在纱线线圈上的进一步缠绕和/或通过一个受迫运动和/或通过纱线中邻近退绕操作终止的位置产生的增加的张力,该第一制动元件进入用以终止退绕操作的制动位置。与此同时,该第二制动元件保持在被动位置。在退绕操作结束时或在结束后的一定的延迟后,该第二制动元件再次进入其接合位置,同时为了执行随后的纱线测量功能,该第一制动元件被从制动位置调整至释放位置,也立即再次朝向测量纱线的位置的方向。这些过程是以协调的方式执行的。为了对尽可能少地干扰纱线线圈且为了使用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的简单的驱动控制器,通过纱线线圈自身,在其接合位置的第一制动元件从测量纱线的位置移动至制动位置。由于该小直径的储存体上的所需的高缠绕速度,该移动被相对快速地执行。作为替代方案的是,可以在移动控制器中设置一个驱动系统,用以提供第一制动元件的移动,使其以精确地受控和受迫的方式从测量纱线的位置移动至该制动位置,例如为了精确地限定退绕操作的结束的时间点。该储存体应该具有处于大约25mm至大约60mm之间的直径,优选地处于大约30mm至45mm之间。该直径优选地应该是可变的,以允许使测量的纱线长度适应织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约恩·哈尔瓦松帕特里克·芒努松阿德斯·斯万斯特伦
申请(专利权)人:艾罗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