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645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座结构,由触座所组成,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触座内腔呈桶型或呈伞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触座内腔的入口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所述的触指槽为呈间隔距离横向分布的两道。所述的触座内腔呈利于滑动导体通过的圆柱体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屏蔽罩与触座为一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省工省力,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座结构
本技术属于一种触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电气设备如高压组合电器中有许多电连接部分,主要由导电杆,导电触指,安装触指的触座和屏蔽罩组成。触座通常呈圆柱体型,屏蔽罩呈圆弧桶型,两者分体制作,屏蔽罩用于屏蔽降低触座外周电场,屏蔽罩一般由旋压或者铸造完成,一般壁厚较小,光洁度较高。屏蔽罩与触座通常靠螺栓连接,但有些情况下安装不方便,突出的螺钉会提高局部表面电场强度,降低绝缘水平,且分体制作成本高,安装费工费力,使用效果差。所以要简化电连接结构,使零件加工和装配更加简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触座结构,使屏蔽罩与触座为一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省工省力,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为此,本技术由触座所组成,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触座内腔呈桶型或呈伞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触座内腔的入口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所述的触指槽为呈间隔距离横向分布的两道。所述的触座内腔呈利于滑动导体通过的圆柱体型。上述结构设计达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使屏蔽罩与触座为一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省工省力,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简化了电连接结构,由原来两个零件变为一个零件,提高触座的可靠性。本技术简化了装配步骤,无需再把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布置紧凑。本技术外表面没有螺纹孔和螺钉,使表面电场更加均匀,提高绝缘水平。本技术加工时所用除材料少,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本技术增触座加壁厚对触座通流散热有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触座内腔呈桶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触座内腔呈伞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触座内腔呈利于滑动导体通过的圆柱体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触座结构由触座3所组成,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触座内腔1呈桶型或呈伞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2,触座内腔的入口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4。所述的触指槽为呈间隔距离横向分布的两道。如图1所示,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以取代屏蔽罩用于屏蔽降低触座外周电场。触座内腔1呈桶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2,用于方便固定触座。触座内腔的入口5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4。所述的触指槽为呈间隔距离横向分布的两道,以方便接触性导电。该结构适用于导电杆直径较大(φ70mm以上)的情况,增加的触座壁厚对触座的电通流能力以及散热都有提升。如图2所示,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以取代屏蔽罩用于屏蔽降低触座外周电场。触座内腔1呈伞型。对于触座直径较大,导电杆直径较小的时候,图2给出的结构方案更适合。该结构保留了屏蔽罩的外形尺寸和合适的通流厚度,多余的触座内腔被掏空一部分,使触座内腔形成伞型,提升了触座材料利用率且减轻了其重量。对触座内腔的内表面圆弧的粗糙度没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采用砂芯铸造,铸造完成后,把砂芯捣碎清理干净即可,无需再加工。如图3所示,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以取代屏蔽罩用于屏蔽降低触座外周电场。所述的触座内腔呈利于滑动导体6通过的圆柱体型。图3中的结构适用于导体滑动连接的触座,同样采用的一体铸造。以往电接触位置都是通流时温度较高的地方,图3的结构对通流散热都有一定好处。总之,本技术使屏蔽罩与触座为一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省工省力,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座结构,由触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触座内腔呈桶型或呈伞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触座内腔的入口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座结构,由触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座的外端面呈圆弧球状,触座内腔呈桶型或呈伞型,触座内腔的内底面设有安装螺孔,触座内腔的入口内壁上呈间隔距离横向设有触指槽。2.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