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54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2: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用以使得触控显示产品更易实现窄边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相互绝缘且相互交叉设置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非显示区包括:在第二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一端设置的、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连接的驱动电路;每一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第一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触控电极在衬底上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并且在交叠区域第一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在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朝着超窄边框的方向发展,窄边框设计可以使显示屏的显示区的尺寸增加,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美感。以集成触控功能的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为例,其边框效果由覆盖薄膜封装(ThinFilmEncapsulation,TFE)封装边框部分、触摸屏板(TouchScreenPanel,TSP)边框部分、AMOLED显示面板上的边框决定,如图1所示,TSP包括:设置在显示区8的触控感应电极(TX)02和触控驱动电极(RX)03,RX信号走线04,TX信号走线05,TSP控制芯片06。其中TSP的边框部分主要是由信号走线04排布而成,由于受到信号走线的最小线宽与线间距的工艺制约,边框区的宽度无法进一步压缩,导致信号线总宽度难以降低,综上,现有技术中TSP触控电极和信号走线的设计方式使得显示产品的窄边框设计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用以使得触控显示产品更易实现窄边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在衬底上相互绝缘且相互交叉设置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一端设置的、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并且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网格状电极块,像素发出的光可以从网格状电极块的网格中射出,避免了触控电极对像素所发的光的阻挡,提高了出光效率;并且由于第一信号线设置在触控面板的显示区,因此在非显示区驱动电路之外的边框区无需再设置与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引线,从而可以减小非显示区驱动电路之外的边框区的尺寸,实现窄边框;并且,由于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还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遮挡触控面板的像素开孔,从而可以改善触控面板显示区的布线及图案化可视性,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覆盖在第二触控电极的区域对第二触控电极的信号产生干扰。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网格状电极块。这样,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均包括多个网格状电极块,可以进一步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此外,像素发出的光可以从网格状电极块的网格中射出,避免了触控电极对像素所发的光的阻挡,提高了出光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网格状电极块均为菱形电极块。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叉设置,当第一网格状电极块为菱形电极块时,第二网格状电极块为菱形电极块时刚好可以最大限度的填入相邻的四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围成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显示区中触控电极的面积最大化,提高显示区空间利用率,还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可选地,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为菱形电极块,所述第二网格状电极块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菱形的一对角为圆弧倒角的电极块。这样,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增加,从而可以为第一信号线的设置提供充足的空间,以便两列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需要设置多条第一信号线。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至多设置两条所述第一信号线。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信号线正投影与第二触控电极的正投影不存在交叠区域,避免第一信号线覆盖在第二触控电极的区域出现的信号干扰。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网格状信号线。这样可以降低第一信号线的电阻,进而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可选地,所述网格状信号线的网格尺寸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的所述网格状电极块的网格尺寸一致。这样无需额外设计网格状信号线的网格尺寸,便可以使得在交叠区域第一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在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从而可以简化触控面板设计复杂度。可选地,所述网格状信号线的网格外轮廓宽度为3~5微米。这样可以避免网格信号线过窄会使得信号线的电阻较大,驱动电路通过信号线驱动触控电极困难。以及避免网格信号线过宽导致的网格图案可视。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带过孔的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这样,第一信号线无需与第一触控电极布置在同一层,因此第一信号线不会占用触控面板显示区内有限的触控图形区域,从而可以保证触控面板显示区的触控精度,避免出现触控盲区。可选地,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以便第一信号线与第一网格状电极块进行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手指的一侧。这样,在进行触摸检测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对第二触控电极检测手指触摸的干扰。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叠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搭桥引线搭桥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方,并通过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保持绝缘。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叠的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所述绝缘层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搭桥引线同层设置。这样,第二触控电极在非搭桥连接区域的部分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并且由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搭桥连接的部分同层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绝缘层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同层设置,因此无需额外设置一层第二触控电极,并且还可以减少一层绝缘层,从而可以简化触控面板的结构,减小触控面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触控电极通过与其同一端连接的第二信号线与驱动芯片连接。这样,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均设置在显示区的情况下,制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相互绝缘且相互交叉设置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形成与第二触控电极连接且同层设置的第二信号线的图案、形成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图案、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图案连接的驱动电路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区,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在衬底上相互绝缘且相互交叉设置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一端设置的、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并且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在衬底上相互绝缘且相互交叉设置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延伸方向一端设置的、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网格状电极块,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并且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网格状电极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网格状电极块均为菱形电极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为菱形电极块,所述第二网格状电极块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菱形的一对角为圆弧倒角的电极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至多包括两条所述第一信号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网格状信号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信号线的网格尺寸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的所述网格状电极块的网格尺寸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信号线的网格外轮廓宽度为3~5微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带过孔的绝缘层,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网格状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远离手指的一侧。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叠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搭桥引线搭桥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方,并且通过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保持绝缘。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叠的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所述绝缘层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搭桥引线同层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