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477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和封装层,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该遮光层能够吸收显示装置边缘的反射光线,从而可以避免该显示装置的边缘出现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及相关电子产业的日益发达,智能型手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平面电视等数字化显示装置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为LCD)、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EmissionDisplay,简称为FED)、等离子显示装置(PlamaDisplayPanel,简称为PDP)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D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为OLED)等等。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应用尤为广泛。由于液晶分子本身并不发光,故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必须设置背光模组,以提供显示画面时所需光线。由于LCD中液晶面板与偏光片吻合不紧密所导致的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射出来,会产生漏光现象。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为自发光显示装置,即通过有机发光层进行发光显示图像。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为多层层叠结构,光线内其内部发生多次折射与反射。当光线从出光面射出时,会存在光线从出光面的边缘射出的现象,即也会产生漏光现象。因此,不论是LCD或OLED都会存在从光源发射出来的光线从显示面板的边缘透射出来,产生漏光现象,从而导致平板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下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基板的四周设置黑色PET胶,而黑色PET胶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遮光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是现有技术中显示屏幕边框遮光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和封装层,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可选地,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可选地,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比为115:100至135:100。可选地,所述遮光层为黑色泡棉胶带层。可选地,在所述光学胶层的每个边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遮光层。可选地,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光面上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通过所述光学胶层粘结在所述封装层上。可选地,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的外边缘。可选地,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大于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之和。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模组或有机电致发光模组。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和封装层,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本技术通过在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该遮光层能够吸收显示装置边缘的反射光线,从而可以避免该显示装置的边缘出现大范围的漏光现象。2.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其中,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通过将遮光层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光学胶层的厚度,在该显示装置的基板与盖板压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预压缩能力,从而能够避免该压合过程对显示装置基板的损伤。3.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其中,光学胶层的每个边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遮光层。通过在光学胶层的每个边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遮光层,吸收该显示装置的每个边缘的反射光线,从而能够在该显示装置的每个边有效避免漏边现象。4.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通过将遮光层设置在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的区域,能够在不影响该显示装置开口率的同时,避免漏边现象,进而能够提高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显示装置一个具体示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显示装置一个具体示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胶层一个具体示意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显示装置一个具体示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显示装置一个具体示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图1-图4:10-显示模组;20-光学胶层;21-遮光层;30-封装层;11-偏光片;图5:10-显示模组;11-背光组件;12-液晶组件;121-下基板;122-液晶层;123-滤光层;124-上基板;125-偏光片;20-光学胶层;30-封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技术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技术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或“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20和封装层。该显示模组选自但不限于液晶模组或者有机电致发光模组。本技术通过在光学胶层20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21,该遮光层21的厚度大于光学胶层20的厚度。其中,遮光层21的厚度与光学胶层20的厚度比为115:100至135:100,例如,可以是115:100,125:100或135:100。此外,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遮光层21为深色泡棉胶带层,可以是黑色或褐色等深颜色的泡棉胶带层。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依次形成在显示模组10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20和封装层30。在光学胶层20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21。本实施例中,经过显示模组10反射的光线能够被贴合设置在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的遮光层21吸收,达到避免该显示装置的边缘出现漏光现象目的,从而能够提高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率。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遮光层21可以根据光线的反射情况,设置在光学胶层20的两边或者周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遮光层21设置在光学胶层20的四周外侧。通过在光学胶层20的四周外侧全部设置有遮光层21,能够达到全面避免漏光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率。本实施例中,遮光层21的厚度d1与光学胶层20的厚度d2比为115:100。其中,遮光层21的一边与光学胶层20贴合,另一边与显示装置的盖板贴合,由于遮光层21的厚度d1大于光学胶层20的厚度d2,因此,在盖板与基板的压合过程中,遮光层21能够提供一定的预压缩,从而可以减小压合过程中对显示装置基板的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和封装层,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依次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上的光学胶层和封装层,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至少一边的外侧贴合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与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比为115:100至135: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深色泡棉胶带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胶层的每个边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遮光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