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27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内,且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沿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均设置有尺寸刻度线,第二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贯穿第二测量装置的一侧,动力装置包括外壳、齿轮和手柄,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手柄穿过齿轮的中心固定在外壳的两端,外壳的内腔与第二测量装置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第一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槽,齿轮通过开口与齿槽相啮合,需要移动时,将第一测量装置收纳在第二测量装置内,测量柱携带及使用方便。

A portable portable measur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portable measuring column, which includes a first measuring device and a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axis.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is hollow. The first measuring device is nested in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measuring device can slide up and dow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Second the surface of the measuring device is axially set with a dimension scale.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 power device. The power device runs through the side of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The power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a gear and a handle. The gear is set inside the interior of the shell, and the handle is fixed to both ends of the shell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gear and the outer shell.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n open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measuring device is axially cutting the cogging of the gear meshing with the gear. The gear is meshed with the alveolus through the opening. When the gear is needed to move, the first measuring device is placed in the second 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measurement column is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
本技术涉及作物高度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
技术介绍
在研究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时,对作物高度测量是是研究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基本任务,通过测量生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农作物高度,可以有效地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在对农作物高度进行测量时主要采用竹竿、木条以及方钢等制作的简易测量尺,竹竿、木条以及方钢的纵向设置有尺寸刻度线,用于确定作物高度,但是上述测量尺结构均过于简单,不可折叠,携带十分不便,当对多种大田作物进行高度测量时,费时费力。因此,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作物高度测量装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内,测量柱携带及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内,且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沿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第一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一尺寸刻度线,第二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二尺寸刻度线,第二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贯穿第二测量装置的一侧,动力装置包括外壳、齿轮和手柄,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手柄穿过齿轮的中心固定在外壳的两端,外壳的内腔与第二测量装置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第一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槽,齿轮通过开口与齿槽相啮合。可选地,第二测量装置的底端设置有稳定板。可选地,稳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针。可选地,固定针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稳定板的底端。可选地,第一测量装置的上端一侧安装有定位针,用于定位作物高度。可选地,第一测量装置为圆柱结构,第二测量装置为圆筒状结构。可选地,外壳包括本体、前盖和后盖,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手柄依次穿过前盖和后盖进行固定。可选地,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二测量装置的上端,第一测量装置的下端安装有弹簧卡紧装置,第二测量装置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弹簧卡紧装置相配合的卡孔。可选地,弹簧卡紧装置为弹性柱塞。可选地,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一测量装置的量程均为150cm。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手摇式便携测量柱,第一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一尺寸刻度线,第二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二尺寸刻度线,第一测量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的内部,且沿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当需要移动测量柱时,将第二测量测量装置收缩在第一测量装置内部,携带十分方便。2、本技术提供的手摇式便携测量柱,第二测量装置底端设置有稳定板,测量柱稳定性好,稳定板底端设置有固定针,测量柱工作时,将固定针插入土壤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柱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手摇式便携测量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手摇式便携测量柱的爆炸图;图中:1-第一测量装置、2-第二测量装置、3-第一尺寸刻度线、4-第二尺寸刻度线、5-外壳、6-齿轮、7-手柄、8-前盖、9-后盖、10-齿槽、11-稳定板、12-固定针、13-弹簧卡紧装置、14-卡孔、15-定位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手摇式便携测量柱携带及使用更加方便。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如图1-2所示,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1和第二测量装置2,第二测量装置2呈中空状,第一测量装置1为圆柱结构,第二测量装置2为圆筒状结构,第一测量装置1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2内,且第一测量装置1能够沿第二测量装置2的内壁上下滑动,第一测量装置1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一尺寸刻度线3,第二测量装置2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二尺寸刻度线4,第二测量装置2的上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贯穿第二测量装置2的一侧,动力装置包括外壳5、齿轮6和手柄7,齿轮6设置在外壳5的内部,外壳5包括本体、前盖8和后盖9,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手柄7穿过齿轮6的中心固定在外壳5的前盖8和后盖9上,外壳5的内腔与第二测量装置2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第一测量装置1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齿轮6相啮合的齿槽10,齿轮6通过开口与齿槽10相啮合,第一测量装置1和第一测量装置1的量程均为150cm,需要移动时,将第一测量装置1收纳在第二测量装置2内,测量柱携带及使用方便。为了提高测量柱的稳定性,第二测量装置2的底端设置有稳定板11,稳定板1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针12。为了使测量柱拆卸方便,固定针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稳定板11的底端。为了精确测量作物高度,第一测量装置1的上端一侧安装有定位针15,定位针15与作物的顶端相接触。为了防止第一测量装置1从第二测量装置2内部滑出,第一测量装置1的下端安装有弹簧柱塞,第二测量装置2的上端还设置有与弹簧柱塞相配合的卡孔14。本技术提供的手摇式便携测量柱,使用时,首先将定位针15插入土壤,并使稳定板11的顶端与相邻土壤的顶端平齐,当作物高度低于第二测量装置2的高度时,直接根据第二尺寸刻度线4读出作物高度即可,当作物高度高于第二测量装置2高度时,摇动手柄7,手柄7带动齿轮6转动,齿轮6与齿槽10相啮合,进而带动第一测量装置1沿轴线向上滑动,当第一测量装置1上端的定位针15与作物的顶端相接触时,停止摇动手柄7,根据第一尺寸刻度线3和第二尺寸刻度线4读出作物高度即可。测量结束后需要移动时,向相反的方向摇动手柄7,齿轮6与齿槽10相啮合,带动第二测量装置1沿轴线向下滑动,当第一测量装置1完全收纳在第二测量装置2内部时,拔出定位针15,移动测量柱到另一指定位置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另外,第一测量装置1在沿第二测量装置2的内壁上下滑动过程中,弹簧卡紧装置13内部弹簧处于压紧状态,当到达卡孔14后,弹簧卡紧装置13内部的弹簧不受压紧力,弹簧卡紧装置13两端伸长正好卡在卡孔14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手摇式便携测量柱中的第一测量装置并不仅限于圆柱结构,第二测量装置并不仅限于圆筒状结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可以是相互配合的任意结构,例如,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内。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内,且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一尺寸刻度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二尺寸刻度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贯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一侧,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外壳、齿轮和手柄,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手柄穿过所述齿轮的中心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槽,所述齿轮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齿槽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内,且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一尺寸刻度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外表面轴向设置有第二尺寸刻度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贯穿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一侧,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外壳、齿轮和手柄,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手柄穿过所述齿轮的中心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槽,所述齿轮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齿槽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底端设置有稳定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光罗丙海于雷王立春张海龙刘励蔚张欣欣梁煊赫张磊张洪喜杨伟泽孙旭涵边少锋闫伟平张丽华赵洪祥李海谭国波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