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平纹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25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平纹开口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上下两根提综轴,动力传输机构有原动力输入曲柄,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机还有再传输杆件,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两提综轴之一,再传输杆件设置在两提综轴之间;所述再传输杆件有摇杆(1-1)和摇杆(1-2),所述与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入端相接的提综轴联接摇杆(1-1)或摇杆(1-2),所述摇杆(1-1)、(1-2)中未被上述联接的摇杆与另一根提综轴联接;摇杆(1-1)与摇杆(1-2)之间有过渡连杆(1-3)、(1-4)和固定摇杆(1-5),摇杆(1-1)两轴心间的长度(L1)与摇杆(1-2)两轴心间的长度(L2)相等;固定摇杆(1-5)两铰接轴心与其固定轴心之间各自的长度(L3)、(L4)相等,两铰接轴心分别与固定轴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135°之间的任意值。(*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水织机,特别涉及喷水织机的平纹口装置。(二)、
技术介绍
在喷水织机中,织造一个组织循环包含两根经纱和两根纬纱的平纹组织,当织入一根纬纱时,经纱中每隔一根提升到纬纱上面,而其它的经纱沉入这根纬纱下面,织下一根纬纱时则相反,织前一根纬纱时浮在纬纱上面的的那些经纱沉入纬纱下面,而沉在纬纱下面的那些经纱则浮到纬纱上面,即,当织入第一要纬纱时,经纱中的1、3、5等奇数经纱提起,而2、4、6等偶数经纱沉入纬纱下面,当织入第2根纬纱时,2、4、6等偶数经纱提起,而1、3、5等奇数经纱沉入纬纱之下,实现上述功能的就是平纹开口装置。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上下两根提综轴,一根提综轴带动处于1、3、5奇数位置的综框,另一根提综轴带动处于2、4、6偶数位置的综框分别同时向相反方向上下往复运动,即一根提综轴向上运行到顶点的同时,另一根提综轴向下运行到底点,反之亦然,该动力传输机构为两套曲柄连杆在机体左右两侧分连接并驱动各自的提综轴,由于每套曲柄由各自的一套齿轮传动,两套齿轮的间隙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在使用一段时期后该问题更加突出,由此有时可带来开口不清晰,再者在调整时需两侧同时调整,调整难度大。(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平纹开口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开口清晰,调整方便的平纹开口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用于喷水织机的平纹开口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上下两根提综轴,动力传输机构有原动力输入曲柄和再传输杆件,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两提综轴之一,再传输杆件设置在两提综轴之间;再传输杆件有摇杆(1-1)和摇杆(1-2),与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相接的提综轴联接摇杆(1-1)或摇杆(1-2),所述摇杆(1-1)、(1-2)中未被上述联接的摇杆与另一根提综轴联接;摇杆(1-1)与摇杆(1-2)之间有过渡连杆(1-3)、(1-4)和固定摇杆(1-5),摇杆(1-1)两轴心间的长度(L1)与摇杆(1-2)两轴心间的长度(L2)相等,固定摇杆(1-5)两铰接轴心与其固定轴心间各自的长度(L3)、(L4)相等,两铰接轴心分别与固定轴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135°之间的任意值。上述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下提综轴。上述原动力输入曲柄配有连杆和摇杆,在连杆和摇杆联接处的摇杆部分,可有一连杆的前端在其内可移动和固定的槽形开口,在槽形开口处有能将连杆前端前后移动和固定的销子。上述动力传输机构可位于喷水织机机体的左侧或右侧。上述固定摇杆(1-5)两铰接轴心与其固定轴心间两连线夹角为90°。本技术对上下两提综轴的传动采用一套曲柄连杆和再传输杆实现,也就是其中一根提综轴的驱动由该套曲柄直接实现,另一根提综轴的驱动由前一根提综轴提供动力源通过再传输杆件实现,较现有技术两根提综轴各由一套曲柄直接驱动方式,减少了齿轮套数,再者本技术另一根提综轴的驱动通过再传输杆件的寥寥几个刚性杆件来实现,有较长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可保持开口清晰,调整也更为方便(只需调整一套曲柄的相关部件,再传输杆件一般不需调整)。原动力输入曲柄驱动下提综轴可使结构布局简单明了,在曲柄配有的连杆和摇杆联接处的摇杆部分,有连杆的前端在其内可移动和固定的槽形开口和能将连杆前端前后移动和固定的销子,便于根据需要对曲柄传动力臂长度作适宜调整。动力传输机构位于机体的左侧或右侧,一则使结构简单明了,二则使调整及维护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有关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示出了再传输杆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平纹开口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上下两根提综轴2、3,动力驱动两根提综轴2、3分别同时向相反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动力传输机构有原动力输入曲柄4和再传输杆件1,本技术平纹开口装置除再传输杆件及与再传输杆件有关部分外,其他部分均可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原动力输入曲柄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提综轴2或下提综轴3;下面以曲柄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下提综轴3情形为例对再传输杆件1结构及运作方式进行说明,下提综轴3通过再传输杆件1驱动上提综轴2,即下提综轴3位于织机墙板上的一端(左端或右端)联接再传输杆件1的摇杆1-1,也可以联接摇杆1-2,未被上述下提综轴3联接的摇杆1-2或摇杆1-1与上提综轴2联接,摇杆1-1与摇杆1-2之间有过渡连杆1-3、1-4和固定摇杆1-5,固定摇杆1-5可为图中所示的叉形或其它方式,摇杆1-1两轴心间即C与D之间的长度(L1)与摇杆(1-2)两轴心间即A与B之间长度L2相等,固定摇杆1-5两铰接轴心E、F与其固定轴心G间各自的长度L3、L4相等,固定摇杆1-5两轴心E、F与其固定轴心G间两连线夹角可为45°-135°间任何值,其中以近90°为佳,90°为最佳,当曲柄4驱动下提综轴3向上运行时,下提综轴3驱动摇杆1-1向左摆动,通过过渡连杆1-4带动固定摇杆1-5向左摆动,再通过过渡连杆1-3带动摇杆1-2驱动上提综轴2向下运行,当下提综轴3运行到顶点时,上提综轴2运行到底点,当下提综轴3向下运行并达底点时,摇杆1-1向右摆动,通过各杆件与上述相反的动作,上提综轴2向上运行并达顶点,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各摇杆的摆动方向不以前述为必要,例如下提综轴3向上运行时,可设定驱动摇杆1-1向右摆动等;下提综轴驱动摇杆1-2的情形,与前述驱动摇杆1-1动作方式大致相似,后由摇杆1-1驱动上提综轴2同时作与下提综轴3相反方向的运行;当然原动力输入曲柄4也可以直接驱动上提综轴2,由上提综轴2通过再传输杆件1驱动下提综轴3同时作与上提综轴2运行方向相反的动作。前述设定几组相关长度相等及有关角度为90°,是为了实现摇杆1-1和摇杆1-2有相同的摆幅。上述曲柄4配有连杆5和摇杆6,在连杆5和摇杆6联接处的摇杆部分,有槽形开口6-1,连杆5的前端可在槽形开口6-1内移动和固定,该移动和固定是通过释放和固定(紧固)连杆5前端的销子7来实现的。上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原动力输入曲柄和再传输杆件可位于喷水织机体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平纹开口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上下两根提综轴,动力传输机构有原动力输入曲柄,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机还有再传输杆件,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两提综轴之一,再传输杆件设置在两提综轴之间;所述再传输杆件有摇杆(1-1)和摇杆(1-2),所述与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入端相接的提综轴联接摇杆(1-1)或摇杆(1-2),所述摇杆(1-1)、(1-2)中未被上述联接的摇杆与另一根提综轴联接;摇杆(1-1)与摇杆(1-2)之间有过渡连杆(1-3)、(1-4)和固定摇杆(1-5),摇杆(1-1)两轴心间的长度(L1)与摇杆(1-2)两轴心间的长度(L2)相等;固定摇杆(1-5)两铰接轴心与其固定轴心之间各自的长度(L3)、(L4)相等,两铰接轴心分别与固定轴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135°之间的任意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纹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力输入曲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下提综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纹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力输入曲柄配有连杆和摇杆,在连杆和摇杆联接处的摇杆部分,有一连杆前端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引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