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建伟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05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本体、控制器和动力机构,其中,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前面部,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中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包括电机以及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所述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进而通过控制器对动力机构中电机的电性控制作用,来控制与电机机械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工作,即实现对第一臂和第二臂在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的同步控制,从而达到了自动化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的效果。

An automatic portable device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portable device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controller and a power mechanism, wherein the portable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body, and the relative sides of the body are separately arranged with a first arm and a second arm, and the controll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ody; the power mechanism is set up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body. The body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ler, including a motor and a worm and worm mechanism. The motor is mechanically driven through a worm and worm gear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to control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to open or reset on the body, and then through the controller to the power mechanism. The electrical control of the moto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work of the worm gear and worm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at is, to realize the synchronous control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rms open or reset in the body, thu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构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多媒体播放器、数码摄像机等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由于便携式设备的可移动特性,其在移动的车辆以及固定位置中使用需求增加,因此用于架放便携式设备的支架在行车、学习或者工作中作为保管便携式设备的装置而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常用的便携式设备支架一般采用按压弹开的机械机构,其包括本体、分别形成在本体两侧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能够进入和凸出在本体上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可以变更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距;当需要放置便携式设备时,按压开关以使得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间距变大,进而便于便携式设备的放置;当便携式设备放置后,放开控制开关,使得第一臂和第二臂向内复位,进而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间距减小,从而将放置在本体上的便携式设备夹紧;当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同样只需按压控制开关以增加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间距即可。上述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的控制采用机械式控制,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按压控制开关,使得用户需要两手同时控制,这样不便于在行车过程中便携式设备的安装,造成了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因此如何简化实现第一臂和第二臂间距的自动化控制,以方便对便携式设备安装或者拆卸成为了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采用机械式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所带来的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适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承载和固定,包括:本体,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前面部,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以及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中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包括电机以及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所述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进而通过控制器对动力机构中电机的电性控制作用,来控制与电机机械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工作,即实现对第一臂和第二臂在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的同步控制,从而达到了自动化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传动配合的蜗轮,所述蜗轮的一端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一齿轮,所述蜗轮和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所述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通过设置蜗轮蜗杆之间的配合,实现了电机对蜗轮的传动控制,又由于蜗轮与齿轮同轴固定,并且齿轮与第一臂和第二臂机械传动,进而达到了电机对第一臂和第二臂同步控制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机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本体中,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蜗杆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正反转控制所述蜗杆同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机壳上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的支撑柱相互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间隔支撑板,进而大大的降低了电机与蜗杆在轴向传动方向上的震动,从而有效的提高机械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两个角度设置所述支撑柱,并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机壳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进而使得支撑架的周向剪切强度大大的增强,加之蜗杆固定设置在远离电机的最远端的支撑架上,进而提高了齿轮与传动部啮合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部和移动部,所述夹持部向前凸伸出所述本体,以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夹持,所述移动部插设在所述本体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所述移动部分别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机械传动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移动部在所述本体中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所述移动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还分别包括位于所述移动部末端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端面上设置有齿牙;所述齿轮与两个所述传动部上的所述齿牙啮合传动,所述齿轮通过正反转使得两个所述传动部相向运动或者相离运动,进而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齿轮与两个传动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齿轮为两个传动部分别提供方向相反的传动力,从而可以通过控制齿轮的正反转来达到控制两个传动部相向运动或者相离运动的目的,即实现了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张开和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有至少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安装壁,所述安装壁和所述后盖的内壁围设形成有滑动槽,所述移动部和所述传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进而限制了移动部和传动部在滑动槽方向上的滑动,保证了滑动过程中的方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还包括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本体中,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工作。进一步地,控制开关包括非接触式开关,所述非接触式开关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非接触式开关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感测所述便携式设备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感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以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张开或者复位,进而通过设置非接触式开关,使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手动接触该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即可远程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开合,以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安装,进而达到了提高自动化程度的目的,方便了用户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者用于感测用户的手部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设置所述本体侧壁上的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触发所述触摸开关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所述本体上张开,进而当用户需要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只需按压触发开关即可,有效的避免了非接触式开关失效后无法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开合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供便携式设备充电的充电接口,和/或指示充电状态的指示灯。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控制对所述便携式设备进行充电。本技术提供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通过控制器对动力机构中电机的电性控制作用,来控制与电机机械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工作,即实现对第一臂和第二臂在本体上张开或者复位的同步控制,从而达到了自动化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去掉前盖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动力机构与第一臂、第二臂之间位置关系放大后的俯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11-第一臂;12-第二臂;13-夹持部;131-缓冲件;14-移动部;15-传动部;151-齿牙;16-前盖;161-通孔;162-薄膜;17-后盖;171-安装壁;172-滑动槽;173-安装轴;174-安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适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承载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1)的前面部,所述本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臂(11)和第二臂(12);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本体(1)的内部;以及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并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包括电机(31)以及与所述电机(31)机械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电机(31)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在所述本体(1)上张开或者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适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承载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1)的前面部,所述本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臂(11)和第二臂(12);控制器(2),设置在所述本体(1)的内部;以及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并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包括电机(31)以及与所述电机(31)机械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电机(31)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在所述本体(1)上张开或者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与所述电机(31)固定连接的蜗杆(32)和与所述蜗杆(32)传动配合的蜗轮(33),所述蜗轮(33)的一端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一齿轮(34),所述蜗轮(33)和所述齿轮(34)转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齿轮(34)与所述第一臂(11)、所述第二臂(12)机械传动,以控制控制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在所述本体(1)上张开或者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的机壳(311)固定安装在所述本体(1)中,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312)与所述蜗杆(32)的转轴(32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1)通过所述输出轴(312)的正反转控制所述蜗杆(32)同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的机壳(311)上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架(35),所述支撑架(35)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351),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351)之间通过的支撑柱(352)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351)之间连接有两个角度设置所述支撑柱(352),并且所述支撑板(351)与所述机壳(311)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柱(352)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部(13)和移动部(14),所述夹持部(13)向前凸伸出所述本体(1),所述移动部(14)插设在所述本体(1)中;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的所述移动部(14)分别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机械传动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臂(11)和所述第二臂(12)的移动部(14)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卢建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