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97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段,所述楼梯段包括若干逐级设置的踏步板及设置在所述若干踏步板之间的若干平台板,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至少两根主梁及若干次梁,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分别固接于所述楼梯段的两侧,且所述至少两根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楼梯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若干所述次梁分别连接于若干所述平台板,各所述次梁均沿所述楼梯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固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能够满足建筑设计上的楼梯形状多样性的要求,在楼梯结构具有弯折或弧形时,也能够有效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扭性能。

Super long span staircase structure

An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ircase structure of a super long span, including a staircase section which is set by a step by step and a number of platform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steps, and the staircase structure also comprises at least two main beams and a number of secondary beams. The length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at least two main beams is the same as the length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staircase, and some of the secondary beam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latform plates. Each of the secondary beams extends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taircase section,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ary beam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two main beams. Solid connection. The super span staircas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staircase i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en the staircase is curved or curved,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ensure its good tors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建筑楼梯主要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两种,其跨度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建筑与住宅的需求。在板式楼梯中,梯段板的最大跨度一般在5m左右,超过5m的板式楼梯则需要较厚的梯段板。而梁式楼梯则在建筑中更为灵活,其跨度主要取决于所支撑的梯梁截面。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建筑内,例如展览馆或艺术馆,通常都要求在开放空间中设计超过18m以上的大跨度楼梯,且对于楼梯下方的空间有要求(例如跨中不可以有任何的支撑);此外,为了更好的迎合建筑的不同设计要求,楼梯的平面上甚至需要设计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或弧形等。此时,若采用上述的板式楼梯,则需大大加厚梯段板的厚度,耗费大量的用料且结构设计更加繁琐;而若采用上述的梁式楼梯,则需要在楼梯下方的空间增加大量的支撑梯梁,极大地占用了楼梯下方的空间,故而无法满足此类大跨度楼梯的结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建筑结构且设计简单,减少楼梯下方空间占用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段,所述楼梯段包括若干逐级设置的踏步板及设置在所述若干踏步板之间的若干平台板,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至少两根主梁及若干次梁,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分别固接于所述楼梯段的两侧,且所述至少两根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楼梯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若干所述次梁分别连接于若干所述平台板,各所述次梁均沿所述楼梯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固接。其中,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均为钢梁,所述若干根次梁也为钢梁。其中,所述踏步板及所述平台板均为混凝土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根主梁与所述楼梯段连接形成支撑空间,若干所述次梁均位于所述支撑空间内。其中,所述支撑空间为位于所述楼梯段下方的空间,即,所述支撑空间为地面至该楼梯段、以及该至少两根主梁一起形成的空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平台板均位于所述楼梯段的转折位置处,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端板及若干第二端板,若干所述第一端板及若干所述第二端板均位于所述主梁内,各所述平台板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折端及第二转折端,所述第一端板固接于所述第一转折端,所述第二端板固接于所述第二转折端,所述第一端板自所述第一转折端延伸至所述主梁的底面并与所述主梁固接,所述第二端板自所述第二转折端延伸至所述主梁的底面并与所述主梁固接。其中,所述平台板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00mm。通过加厚所述平台板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楼梯结构的刚度,从而有效提高该楼梯结构的至少两根主梁之间的共同工作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梁包括与所述平台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平台板、所述第二端板及所述第一底面依次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次梁设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且所述次梁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的设置数量是以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一转折端的夹角为依据的。其中,当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80°时,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的所述次梁的数量为至少两根;当所述夹角小于80°时,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的所述次梁的数量为至少一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梁为箱型梁,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劲板,所述若干第一加劲板在所述主梁内沿所述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且各所述第一加劲板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主梁沿宽度方向的两内壁面。也就是说,所述若干第一加劲板在所述主梁内与所述主梁形成横断面形状为近似“日”字形的梁结构。其中,在所述平台板的位置处,位于所述主梁内的所述第一加劲板的厚度大于其他位于任一踏步板下方的第一加劲板的厚度,即,在该平台板的位置处,可适当加大该第一加劲板的厚度,以加强主梁在平台板位置处的刚度,进而提高整个楼梯结构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内部对应在所述平台板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加强钢筋,用于加强所述平台板在所述楼梯结构的弯折处的刚度,从而有效保证该平台板不会发生断裂情况。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任一所述主梁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腹板及连接于两所述腹板之间的两翼板,沿所述楼梯段的纵截面方向,所述主梁的腹板相对所述楼梯段的纵截面方向倾斜设置,并形成第一倾斜角;沿与所述楼梯段的纵截面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所述主梁的翼板相对所述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形成第二倾斜角;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角与所述第二倾斜角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的角度均可根据实际建筑结构所需的倾斜角度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例如,该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均可为0~6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若干加劲结构,沿所述次梁的高度方向,各所述加劲结构均固接于所述次梁远离所述平台板的一端,且各所述加劲结构均自所述次梁远离所述平台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梁的底部,并与所述主梁固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次梁为箱型梁,包括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加劲结构包括第二加劲板及第三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固接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平台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加劲板固接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平台板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与所述次梁形成纵向截面形状为近似“日”字形的梁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楼梯段包括第一倾斜段、至少一个第二倾斜段及第三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及所述第三倾斜段之间,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通过第二平台板连接,所述第三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通过第四平台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平台板之间形成第三倾斜角,所述第三倾斜段与所述第四平台板之间形成第四倾斜角。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倾斜角大于所述第四倾斜角,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的所述支撑空间内,所述次梁为一根;位于所述第三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所述支撑空间内,所述次梁为两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围护结构及扶手结构,所述围护结构沿所述楼梯段的长度方向固接于所述楼梯段的两侧,所述扶手结构固接于所述围护结构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第一楼梯段和第二楼梯段,所述第一楼梯段与所述第二楼梯段之间通过转折平台板连接,沿所述转折平台板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楼梯段的踏步方向与所述第二楼梯段的踏步方向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通过在由踏步板及平台板组成的楼梯段的两侧分别设置主梁,然后在平台板的下方设置若干次梁,同时使得该若干次梁的两端均与两根主梁固接。采用这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利用该若干次梁来达到使得两根主梁协调变形,共同受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该楼梯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扭刚度,从而减少其他约束结构出现在楼梯结构中,有效简化该楼梯结构的设计,进而使得该楼梯结构的空间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段,所述楼梯段包括若干逐级设置的踏步板及设置在所述若干踏步板之间的若干平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至少两根主梁及若干次梁,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分别固接于所述楼梯段的两侧,且所述至少两根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楼梯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若干所述次梁分别连接于若干所述平台板,各所述次梁均沿所述楼梯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段,所述楼梯段包括若干逐级设置的踏步板及设置在所述若干踏步板之间的若干平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至少两根主梁及若干次梁,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分别固接于所述楼梯段的两侧,且所述至少两根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楼梯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若干所述次梁分别连接于若干所述平台板,各所述次梁均沿所述楼梯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根主梁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主梁与所述楼梯段连接形成支撑空间,若干所述次梁均位于所述支撑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台板均位于所述楼梯段的转折位置处,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端板及若干第二端板,若干所述第一端板及若干所述第二端板均位于所述主梁内,各所述平台板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折端及第二转折端,所述第一端板固接于所述第一转折端,所述第二端板固接于所述第二转折端,所述第一端板自所述第一转折端延伸至所述主梁的底面并与所述主梁固接,所述第二端板自所述第二转折端延伸至所述主梁的底面并与所述主梁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与所述平台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平台板、所述第二端板及所述第一底面依次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设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且所述次梁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内的设置数量是以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转折端的夹角为依据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为箱型梁,所述楼梯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劲板,所述若干第一加劲板在所述主梁内沿所述主梁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且各所述第一加劲板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主梁沿宽度方向的两内壁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大跨度的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主梁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腹板及连接于两所述腹板之间的两翼板,沿所述楼梯段的纵截面方向,所述主梁的腹板相对所述楼梯段的纵截面方向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贤荣张良平谢亚驹尚文红徐霖李安陈虎杨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