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超专利>正文

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901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包括缓冲拦阻杆、导轨机构、缓冲机构及安装支架。导轨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的顶部;缓冲拦阻杆设置在导轨机构上;缓冲机构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拦阻杆上,缓冲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当违章车辆撞击缓冲拦阻杆时,违章车辆的动能若大于缓冲机构的阻力,违章车辆迫使缓冲拦阻杆继续前行,直至其动能与缓冲机构的阻力平衡,违章车辆停下,这种柔性拦阻方式,为违章车辆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了刚性碰撞,能够有效地保护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及道路设施,减轻事故损伤程度,解决了现有的道路限制设施,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损伤严重的问题,具有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柔性拦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
技术介绍
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某些路段对交通工具的通行条件,作出了限制性规定,例如对通行高度进行限制。目前,国内外现行的高度限制设施为限高杆。采用限高杆,当偶发交通工具违章强行通过时,由于限高杆的结构特点,则表现为刚性撞击,所造成的事故后果,无论是司乘人员,还是交通工具、道路设施,均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特别是相关超速、超载车辆,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路限制设施,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损伤严重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包括缓冲拦阻杆、导轨机构、缓冲机构及安装支架;所述导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所述缓冲拦阻杆设置在所述导轨机构上;所述缓冲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拦阻杆上,所述缓冲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基板。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拦阻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缓冲索;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定滑轮;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设有动滑轮;所述缓冲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索的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而与所述缓冲拦阻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液压阻尼器、止回阀及储油箱;所述液压阻尼器包括阻尼器缸体及阻尼器伸缩杆,所述阻尼器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止回阀的一端连接,所述阻尼器伸缩杆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所述阻尼器缸体的另一端,所述阻尼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滑轮的框架连接;所述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止回阀包括止回阀阀体、活动阀芯及复位簧,所述活动阀芯设置在所述止回阀阀体的中心孔上,所述复位簧设置在所述活动阀芯上;所述储油箱与所述止回阀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支架及平衡导轮;所述平衡支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缓冲拦阻杆的端部;所述平衡导轮设置在所述平衡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拦阻杆的端部设有支架导轨;所述平衡支架通过所述支架导轨活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拦阻杆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拦阻杆的端部设有平衡导孔;所述导轨机构上设有滑动导槽;所述平衡导孔通过定位销与所述滑动导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机构包括上导轨及下导轨;所述缓冲拦阻杆设置在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强制拦阻杆;所述强制拦阻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且与所述导轨机构平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当违章车辆撞击缓冲拦阻杆时,违章车辆的动能若大于缓冲机构的阻力,违章车辆迫使缓冲拦阻杆继续前行,直至其动能与缓冲机构的阻力平衡,违章车辆停下,这种柔性拦阻方式,与现行的限高杆相比,为违章车辆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了刚性碰撞,能够有效地保护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及道路设施,减轻事故损伤程度,解决了现有的道路限制设施,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损伤严重的问题,适于进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缓冲拦阻杆;200-导轨机构;300-缓冲机构;400-安装支架;500-安装基板;600-阻尼机构;700-平衡机构;800-强制拦阻杆;101-支架导轨;102-平衡导孔;201-上导轨;202-下导轨;301-缓冲弹簧;302-缓冲索;303-定滑轮;304-动滑轮;601-阻尼器缸体;602-阻尼器伸缩杆;603-止回阀阀体;604-活动阀芯;605-复位簧;606-回油孔;607-回油调节阀;701-平衡支架;702-平衡导轮;703-调整组件;801-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包括缓冲拦阻杆100、导轨机构200、缓冲机构300及安装支架400;导轨机构200设置在安装支架400的顶部;缓冲拦阻杆100设置在导轨机构200上;缓冲机构300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拦阻杆100上,缓冲机构300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支架400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00设置在道路的两侧,缓冲拦阻杆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道路的通行方向,导轨机构20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道路的通行方向,缓冲拦阻杆100可在导轨机构200内滑行;缓冲拦阻杆100的两端均连接有缓冲机构300。当违章车辆撞击缓冲拦阻杆100时,缓冲拦阻杆100滑行,违章车辆的动能若大于缓冲机构300的阻力,违章车辆迫使缓冲拦阻杆100继续前行,直至其动能与缓冲机构300的阻力平衡,违章车辆停下,这种柔性拦阻方式,与现行的限高杆相比,为违章车辆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了刚性碰撞,能够有效地保护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及道路设施,减轻事故损伤程度。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支架400的底部设有安装基板50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板500与路面混凝土安装基础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2所示,缓冲机构300包括缓冲弹簧301;缓冲弹簧301的一端与安装支架400连接,缓冲弹簧301的另一端与缓冲拦阻杆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缓冲弹簧301的一端与安装基板500连接。并且,缓冲弹簧301的数量为偶数个,并行连接在安装支架400与缓冲拦阻杆100之间。违章车辆与限高杆刚接触时,时速最高,即动能最大,此时缓冲机构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拦阻杆、导轨机构、缓冲机构及安装支架;所述导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所述缓冲拦阻杆设置在所述导轨机构上;所述缓冲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拦阻杆上,所述缓冲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拦阻杆、导轨机构、缓冲机构及安装支架;所述导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所述缓冲拦阻杆设置在所述导轨机构上;所述缓冲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拦阻杆上,所述缓冲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拦阻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缓冲索;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定滑轮;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设有动滑轮;所述缓冲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索的另一端依次绕经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而与所述缓冲拦阻杆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柔性拦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液压阻尼器、止回阀及储油箱;所述液压阻尼器包括阻尼器缸体及阻尼器伸缩杆,所述阻尼器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止回阀的一端连接,所述阻尼器伸缩杆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所述阻尼器缸体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超师志扬
申请(专利权)人:丁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