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1558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沉淀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两端连接池体的内壁,池体通过一分隔板分成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底部均由两侧向分隔板向下倾斜;分隔板包括一板体和设置在板体的锥部,板体内部设有一储水腔,储水腔的两侧的顶部均连接一个以上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锥部内设有一储物腔,储物腔内设有一放置有一沉淀物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氨氮废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沉淀物便于收集,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沉淀物重新与氨氮废水混合在一起,提升沉淀效果。

A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pool, an anaerobic pool, an anoxic pool, an aerobic pool, a sedimentation tank, a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ing a pool, a fixed trough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of the poo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body at both ends of the fixed slot, and the pool body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pool body and the second pool through a partition boar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pool and the second pool body is slanted down from both sides to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partition board includes a plate body and a cone set at the plate body. A water storage cavity is provided inside the plate body. The top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storage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more than one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connecting hol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ool and the second pool body, and the cones are provided in the cones. A storag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sediment collecting device placed in the storage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ammonia nitrogen waste water. 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precipitate is easy to collect. It is not easy to cause the sediment to be mixed with ammonia nitrogen waste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cipit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危害性大,一旦不得到有效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配备有相应的废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是指处理废水的几种单元过程合理组合成的整体。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一般都含有沉淀池,现有的用于氨氮废水处理的沉淀池沉淀物难以清理,沉淀物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翻滚,使得氨氮废水沉淀的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两端连接池体的内壁,固定槽内固定有一分隔板,池体通过一分隔板分成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底部均由两侧向分隔板呈30度向下倾斜;分隔板包括一板体和设置在板体的锥部,板体内部设有一储水腔,储水腔的两侧的顶部均连接一个以上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锥部内设有一储物腔,储物腔内设有一放置有一沉淀物收集装置;沉淀物收集装置的两端与连接孔相固定;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包括一防水膜,防水膜的表面设有一层过滤布,过滤布的底部设有一根以上的连接绳,连接绳均连接一加重块,过滤布连接弹性绳;沉淀物收集装置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绳连接储物腔顶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防水膜的厚度为1cm至2cm,防水膜设底部中间设有一个以上的透水孔,加重块穿过透水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均连接一进水管,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壁的顶部安装固定有一加药箱,加药箱内加入脱氮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分隔板的顶部设有一开口,开口处设有一连接盖,开口连接储水腔;分隔板宽度为至少3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氨氮废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沉淀物便于收集,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沉淀物重新与氨氮废水混合在一起,提升沉淀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沉淀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本实施例中,沉淀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两端连接池体的内壁,固定槽内固定有一分隔板8,池体通过一分隔板分成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进一步,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均连接一进水管3,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壁的顶部安装固定有一加药箱4,加药箱内加入脱氮剂5。两个池体同时进行,沉淀效果更好,脱氮剂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是否加入。本实施例中,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的底部均由两侧向分隔板呈30度向下倾斜,使得沉淀物便于向分隔板处堆积,便于收集。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隔板包括一板体6和设置在板体的锥部7,板体内部设有一储水腔19,储水腔的两侧的顶部均连接一个以上的连接孔9,连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锥部内设有一储物腔11,储物腔内设有一放置有一沉淀物收集装置12;沉淀物收集装置的两端与连接孔相固定;沉淀物收集装置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绳13连接储物腔顶部。沉淀物通过连接孔进入到储水腔,在慢慢下沉进入到储物腔,最终被沉淀物收集装置收集。进一步,如图3所示,沉淀物收集装置包括一防水膜14,防水膜的表面设有一层过滤布15,过滤布的底部设有一根以上的连接绳,连接绳均连接一加重块16,过滤布连接弹性绳。沉淀物最终附着在过滤布上,加重块使得整个沉淀物收集装置底部中间重心向下,呈一个近漏斗的结构,使得沉淀物不易离开沉淀物收集装置。进一步,防水膜的厚度为1cm至2cm,较厚结构强度高,防水膜设底部中间设有一个以上的透水孔18,加重块穿过透水孔。进一步,分隔板的顶部设有一开口,开口处设有一连接盖17,开口连接储水腔;分隔板宽度为至少30cm,便于分隔板顶部站人。当池体底部能观察到沉淀物的数量较少时,可打开连接盖,用通过拉住弹性绳,提起过滤布,因为加重块的原因,使得沉淀物像过滤布中间靠拢,不易掉出,提起后,清楚过滤布上的沉淀物,减少沉淀物在外力作用下重新弄浑浊氨氮废水的可能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适用于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氨氮废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沉淀物便于收集,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沉淀物重新与氨氮废水混合在一起,提升沉淀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两端连接池体的内壁,固定槽内固定有一分隔板,池体通过一分隔板分成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底部均由两侧向分隔板呈30度向下倾斜;分隔板包括一板体和设置在板体的锥部,板体内部设有一储水腔,储水腔的两侧的顶部均连接一个以上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锥部内设有一储物腔,储物腔内设有一放置有一沉淀物收集装置;沉淀物收集装置的两端与连接孔相固定;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包括一防水膜,防水膜的表面设有一层过滤布,过滤布的底部设有一根以上的连接绳,连接绳均连接一加重块,过滤布连接弹性绳;沉淀物收集装置通过一根以上的连接绳连接储物腔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的两端连接池体的内壁,固定槽内固定有一分隔板,池体通过一分隔板分成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底部均由两侧向分隔板呈30度向下倾斜;分隔板包括一板体和设置在板体的锥部,板体内部设有一储水腔,储水腔的两侧的顶部均连接一个以上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锥部内设有一储物腔,储物腔内设有一放置有一沉淀物收集装置;沉淀物收集装置的两端与连接孔相固定;所述沉淀物收集装置包括一防水膜,防水膜的表面设有一层过滤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正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