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砖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50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砖吊篮。现有的能够向高层搬运物资的吊篮大多需要在目标楼层上设置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接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侧板、入口板、出口板、锁止把手、底板、太阳齿轮、内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机构。矩形框架侧面的下边沿支承有转轴。出口板与转轴固定。底板与转轴构成转动副。内齿轮固定在矩形框架上。与内齿轮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与转轴固定。行星架中部与转轴构成转动副。行星架与底板固定。三个行星齿轮均支承在行星架上,三个行星齿轮均与内齿轮内啮合,且均与太阳齿轮外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将砖块搬运至指定楼层,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A kind of brick hanging bas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ick lifting basket. The existing hanging basket which can transport materials to the upper floors mostly needs a staff to receive on the target floo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frame, a side plate, an entrance plate, an outlet plate, a lock stop handle, a bottom plate, a sun gear, an inner gear, a planetary gear, a planetary frame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lower edge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is supported by a rotating shaft. The exit plate is fix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form a rotating pair. The inner gear is fixed on the rectangular frame. The sun gear cooperated with the inner gear is fix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lanet fram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constitute a rotating pair. The planetary frame is fixed to the bottom plate. The three planetary gears are supported on the planet carrier, and the three planetary gears are meshed with the inner gear and are meshed with the sun gear.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arry bricks to the designated floor, thereby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the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砖吊篮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运砖吊篮。
技术介绍
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目前,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使用吊篮可免搭脚手架。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费用仅为传统脚手架的28%,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吊篮操作灵活、移位容易、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此外,吊篮还能够用于建筑物资的搬运。砖块是一种在搭建房屋过程中用量很大的一种建筑物资。一般而言,砖块是人工搬运到高层去使用的,这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效率。现有的能够向高层搬运物资的吊篮大多需要在目标楼层上设置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接收,而无法自动将砖块输送到位。并且,现有吊篮在卸货过程中,重心会向远离建筑物一侧偏移,使得吊篮产生摆动并带有远离建筑物的趋势,进而大大增加了砖块搬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砖吊篮。本技术包括机架、侧板、入口板、出口板、锁止把手、底板、太阳齿轮、内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安装架和四条支腿。所述矩形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与四条支腿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架与四条支腿固定。所述的入口板与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下边沿铰接。所述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上边沿与锁止把手的铰接端构成转动副。矩形框架第二侧面的下边沿支承有转轴。矩形框架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出口板与转轴固定。底板与转轴构成转动副。两块侧板与矩形框架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分别固定。所述的内齿轮固定在矩形框架上。与内齿轮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与转轴固定。所述的行星架中部与转轴构成转动副。行星架与底板固定。三个行星齿轮均支承在行星架上,三个行星齿轮均与内齿轮内啮合,且均与太阳齿轮外啮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铰块、第二铰块、丝杠、光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的第一铰块与安装架铰接。所述的第二铰块与底板铰接。所述光轴及丝杠的一端均与第二铰块固定。光轴与第一铰块构成滑动副。丝杠穿过第一铰块。第一铰块上支承有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通孔。丝杠与从动齿轮上的螺纹通孔构成螺旋副。所述的主动齿轮由电机驱动。进一步地,所述内齿轮的齿数与太阳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挂钩。四个挂钩与矩形框架顶部的四个角分别固定。进一步地,四条支腿的底端均固定有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的材料采用橡胶。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板内侧面的两侧均固定有防护条。出口板外侧面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的减震垫采用橡胶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固定在第一铰块上。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自动将砖块搬运至指定楼层,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2、本技术通过行星轮系将底板与入口板的相对位置从相互垂直变为相互平行,达到平稳卸货的目的。3、本技术设置的防护条能够防止砖块的下滑过程中从出口板内侧面的两侧滑出。4、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在运沙楼房上投入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去两块侧板的第一张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拆去两块侧板的第二张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底板向上翻转30°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和3所示,一种运砖吊篮,包括机架、挂钩4、侧板5、入口板6、出口板7、锁止把手8、底板9、太阳齿轮10、内齿轮11、行星齿轮12、行星架和驱动机构。机架包括矩形框架1、安装架2和四条支腿3。矩形框架1顶部的四个角与四个挂钩4分别固定。矩形框架1底部的四个角与四条支腿3的顶端分别固定。四条支腿3的底端均固定有缓冲垫20。缓冲垫20的材料采用橡胶。安装架2的四个角与四条支腿3中部分别固定。入口板6的一条边缘与矩形框架1第一侧面的下边沿铰接。矩形框架1第一侧面的上边沿与锁止把手8的铰接端构成转动副。锁止把手8用于锁止入口板6,使得入口板6的内侧面与矩形框架1的第一侧面接触,锁止把手8的自由端搭在入口板6的外侧面。即锁止把手8扣住入口板6,使得入口板6与矩形框架1第一侧面贴合且无法相对转动。若将锁止把手8旋转至与入口板6分离,则入口板6与矩形框架1能够相对转动。将入口板6翻开后,能够从第一侧面向矩形框架1内装入砖块。矩形框架1第二侧面的下边沿支承有水平设置的转轴。矩形框架1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出口板7的一条边缘与转轴固定。出口板7内侧面的两侧均固定有防护条22。防护条用于防止砖块的下滑过程中从出口板7内侧面的两侧滑出,而无法落到指定位置。出口板7外侧面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减震垫21。减震垫21采用橡胶材质。底板9的一条边缘与转轴构成转动副。两块侧板5与矩形框架1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分别固定。矩形框架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均与水平面垂直。内齿轮11固定在矩形框架1上。与内齿轮11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10与转轴同轴固定。行星架中部与转轴构成转动副。行星架与底板9固定。沿太阳齿轮10周向均布的三个行星齿轮12均支承在行星架上,三个行星齿轮12均与内齿轮11内啮合,且均与太阳齿轮10外啮合。内齿轮11的齿数与太阳齿轮10的齿数之比为3。太阳齿轮10、内齿轮11、行星齿轮12及行星架构成一个行星轮系。由于内齿轮11与矩形框架1固定,无法转动,故太阳齿轮10的转速n1与行星架的转速n2的关系式为n1=4n2。由于太阳齿轮10固定在转轴上,行星架与底板9固定,出口板7与转轴固定,故出口板7转速为底板9转速的四倍。在初始状态下,底板9呈水平设置,出口板7竖直设置。需要卸下矩形框架内的砖块时,底板向上翻转30°,则出口板7向外翻转120°,底板与出口板7平齐且与水平面成30°角,原本静置在底板上的砖块沿底板及出口板7滑出,实现砖块的自动卸下。同时,向外翻转后的出口板7的外边缘能够搭在建筑物上,使得卸货过程中吊篮的重心变化无法使吊篮发生摇晃。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铰块13、第二铰块14、丝杠15、光轴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和电机19。第一铰块13与安装架2铰接。第二铰块14与底板9的底面铰接。光轴16及丝杠15的一端与第二铰块14固定。光轴16与第一铰块13构成滑动副。丝杠15穿过第一铰块13。第一铰块13上支承有主动齿轮17及从动齿轮18。主动齿轮17与从动齿轮18啮合。从动齿轮18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通孔。丝杠15与从动齿轮18上的螺纹通孔构成螺旋副。电机19固定在第一铰块13上。电机19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7固定。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步骤一、将绳索升降装置安装在待运砖楼房上,并将绳索升降装置的绳索降下后与挂钩4固定,使得矩形框架能够随绳索上下运动,且矩形框架的第二侧面朝向待运砖楼房。步骤二、翻转锁止把手8,并向外翻转入口板6。步骤三、将砖块从矩形框架1的第一侧面装入。步骤四、绳索升降装置将运砖吊篮拉升至目标楼层。步骤五、电机19转动,底板9向上翻转。底板9翻转的同时,出口板7以底板9四倍转速向外翻转。故在底板9转动30°时,出口板7翻转120°,底板9与出口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砖吊篮,包括机架、侧板、入口板、出口板、锁止把手、底板、太阳齿轮、内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安装架和四条支腿;所述矩形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与四条支腿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架与四条支腿固定;所述的入口板与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下边沿铰接;所述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上边沿与锁止把手的铰接端构成转动副;矩形框架第二侧面的下边沿支承有转轴;矩形框架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出口板与转轴固定;底板与转轴构成转动副;两块侧板与矩形框架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分别固定;所述的内齿轮固定在矩形框架上;与内齿轮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与转轴固定;所述的行星架中部与转轴构成转动副;行星架与底板固定;三个行星齿轮均支承在行星架上,三个行星齿轮均与内齿轮内啮合,且均与太阳齿轮外啮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铰块、第二铰块、丝杠、光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的第一铰块与安装架铰接;所述的第二铰块与底板铰接;所述光轴及丝杠的一端均与第二铰块固定;光轴与第一铰块构成滑动副;丝杠穿过第一铰块;第一铰块上支承有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通孔;丝杠与从动齿轮上的螺纹通孔构成螺旋副;所述的主动齿轮由电机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砖吊篮,包括机架、侧板、入口板、出口板、锁止把手、底板、太阳齿轮、内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安装架和四条支腿;所述矩形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与四条支腿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架与四条支腿固定;所述的入口板与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下边沿铰接;所述矩形框架第一侧面的上边沿与锁止把手的铰接端构成转动副;矩形框架第二侧面的下边沿支承有转轴;矩形框架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出口板与转轴固定;底板与转轴构成转动副;两块侧板与矩形框架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分别固定;所述的内齿轮固定在矩形框架上;与内齿轮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与转轴固定;所述的行星架中部与转轴构成转动副;行星架与底板固定;三个行星齿轮均支承在行星架上,三个行星齿轮均与内齿轮内啮合,且均与太阳齿轮外啮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铰块、第二铰块、丝杠、光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的第一铰块与安装架铰接;所述的第二铰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明张金辉张民田斌徐雄王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