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191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机架、齿轮变速箱、轮轴和行走轮,发动机位于机架的中部,发动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齿轮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齿轮变速箱的输出端与轮轴的中部连接,在轮轴的两端安装行走轮;行走轮包括轮辋和轮毂,轮辋的宽度为50‑70mm,轮毂位于轮辋的中心位置,轮毂套装于轮轴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置合理,易于装配,整机重心居中,操作更简便、省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低轮辋宽度的同时,通过增设径向凸台和边凸台,能够减小地面被碾实的区域,并增大抓地力,避免耕地作业中出现空转、跑垄现象,确保耕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行走轮的支撑强度好,在泥泞道路等恶劣环境中经久耐用。

Walk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micro tillage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lking mechanism for a micro tillage machine for agricultural use, including an engine, a rack, a gear transmission, a wheel shaft and a walking wheel. The engin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rame. The output end of the eng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gear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bel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gear variable speed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wheel shaft. The wheel rim and hub are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wheel shaft; the width of the rim is 50 70mm, the hub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rim, and the hub is set at the end of the wheel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y arranged and easy to assemble,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whole machine is middle,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labor-sav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ground ground by the radial convex platform and the edge protruding platform while reducing the width of the rim, and increase the ground force, so as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rotation and ridge running in the farming industry, so as to ensure the phenomenon of running and ridging in the field of cultivated l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upporting strength, durable use in harsh environments such as muddy road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的微型耕耘机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微耕机的使用越来越加的广泛。微耕机由于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操方便等特点,适合我国广大丘陵山区的坡地及小块土地的耕作,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微耕机的行走轮一般采用宽幅橡胶轮,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容易将地碾实,不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同时,现有微耕机行走轮的抓地效果不好,在耕地作业中一加力就容易出现空转、跑垄现象,由此限制了微耕机在坡地的利用率。有的微耕机在行走轮的外圆周上增设地爪,虽然增加了抓地力,但是地爪多为楔形,一方面遇石块等硬物容易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增大了耕作时的阻力,使操作更加费力,从而降低了耕作效率。有的微耕机行走轮采用金属结构,包括钢圈、安装在钢圈内的轮毂和安装在钢圈外围的页片,其钢圈为圆环形的片状,强度较若,长期使用后容易过载导致钢圈损坏;并且这种全金属结构的行走轮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轮毂与轮轴之间易产生相对转动,可靠性较差。另外,微耕机的动力总成通常布置于机架的后部,导致整机后部偏重,操作的时候需手抬扶手才能进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并且整机的重心后移,发动机、齿轮变速箱等布置的合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机架、齿轮变速箱、轮轴和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位于机架的中部,该发动机的底端与机架固定,发动机的输出端与皮带传动机构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动机构的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该皮带传动机构的从动轮与齿轮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变速箱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该齿轮变速箱的输出端与轮轴的中部连接,所述轮轴的中心位于发动机的正下方,在轮轴的两端安装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轮辋和轮毂,轮辋由橡胶制成,所述轮辋的宽度为50-70mm,在轮辋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径向凸台,所述径向凸台的外端面为圆弧面,且径向凸台外端面所在圆周的圆心与轮辋的圆心重合,所述径向凸台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凸台,该边凸台与轮辋的侧面及径向凸台连为一体,边凸台的外端面与所述径向凸台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边凸台的内端面与所述轮辋的内圆周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轮毂位于轮辋的中心位置,轮毂套装于轮轴端部,在轮毂与轮辋之间设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轮辐,所述轮辐为钢管结构,轮辐的一端与轮毂相固定,轮辐的另一端套入接套中,所述接套嵌装于轮辋内。本技术将发动机布置于机架的中部位置,并将齿轮变速箱前低后高倾斜设置,在发动机与齿轮变速箱之间增设皮带传动机构,这样在保证传动平稳、可靠的同时,整机重心在中间位置,一方面操作微耕机耕作时更省力;另一方面,传动链各部分布置容易,装配操作简便。本技术的轮辋为窄幅结构,宽度只有50-70mm,这样大大降低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地面被碾实的区域小,由此有效减小了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在轮辋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径向凸台,该径向凸台起增大抓地力的作用,以避免耕地作业中出现空转、跑垄现象;径向凸台的外端面为圆弧面,几乎不会增大耕作时的阻力,从而确保了操作便捷、省力,耕作效率高;径向凸台的两侧对称设置边凸台,且边凸台的外端面与径向凸台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这样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轮辋的有效宽度,使耕作时微耕机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边凸台还起增加轮辋及径向凸台结构强度的作用,以避免径向凸台发生损坏。行走轮由橡胶轮辋、钢制轮毂和钢管结构的轮辐构成,不仅结构更加简单,组装容易,成本低,而且支撑强度好,在泥泞道路等恶劣环境中经久耐用。作为优选,两相邻径向凸台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径向凸台沿圆周方向的长度。为了进一步增大抓地力,所述径向凸台的外端面设置有滚花。为了使边凸台的增强作用更显著,所述边凸台的宽度从外向内先逐渐增大,至靠近轮辋内圆周面处再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所述轮辋的宽度为60mm。所述轮毂为正六方管,轮辐与轮毂相焊接。以上结构轮毂选材方便,与轮辐连接的牢靠性好,相应地将轮轴更改为六方轴,能有效避免轮毂与轮轴发生相对转动,可靠性好。作为优选,所述轮辐的数目为四个,该轮辐位于轮辋的径向上。作为优选,所述齿轮变速箱与地面的夹角为53-58°。有益效果:本技术布置合理,易于装配,整机重心居中,操作更简便、省力;本技术在降低轮辋宽度的同时,通过增设径向凸台和边凸台,能够减小地面被碾实的区域,并增大抓地力,避免耕地作业中出现空转、跑垄现象,确保耕作效率高;本技术行走轮的支撑强度好,在泥泞道路等恶劣环境中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走轮上径向凸台和边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微耕机的发动机6位于机架8的中部,该发动机6的底端与机架8固定,发动机6的输出端与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该皮带传动机构7的从动轮与齿轮变速箱9的输入端连接。齿轮变速箱9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该齿轮变速箱9与地面的夹角为53-58°。齿轮变速箱9的输出端与轮轴10的中部连接,轮轴10的中心位于发动机6的正下方,在轮轴10的两端安装行走轮。如图1、图2、图3所示,行走轮具有轮辋1,该轮辋1由橡胶制成。轮辋1的宽度为50-70mm,该轮辋1的具体宽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实施例优选为60mm。在轮辋1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径向凸台11,径向凸台11与轮辋1为一体结构,轮辋1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满足两相邻径向凸台11之间的距离小于径向凸台11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即可。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为圆弧面,在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设置有滚花,滚花的造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且径向凸台11外端面所在圆周的圆心与轮辋1的圆心重合。如图2、图3所示,在径向凸台11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凸台12,该边凸台12与轮辋1的侧面及径向凸台11连为一体,同一侧的边凸台12按圆周均匀分布,且边凸台12的内端均指向轮辋1的轴心线。边凸台12的外端面与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边凸台12的内端面与轮辋1的内圆周面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边凸台12的宽度从外向内先逐渐增大,至靠近轮辋1内圆周面处再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轮毂4位于轮辋1的中心位置,该轮毂4优选为正六方管,并套装于轮轴10的端部。在轮毂4与轮辋1之间设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轮辐2,轮辐2的数目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该轮辐2位于轮辋1的径向上。轮辐2为钢管结构,轮辐2的一端与轮毂4相焊接固定,轮辐2的另一端套入接套3中,并与接套3抵接,接套3嵌装于轮辋1内。本技术未叙及的微耕机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6)、机架(8)、齿轮变速箱(9)、轮轴(10)和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6)位于机架(8)的中部,该发动机(6)的底端与机架(8)固定,发动机(6)的输出端与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该皮带传动机构(7)的从动轮与齿轮变速箱(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变速箱(9)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该齿轮变速箱(9)的输出端与轮轴(10)的中部连接,所述轮轴(10)的中心位于发动机(6)的正下方,在轮轴(10)的两端安装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轮辋(1)和轮毂(4),轮辋(1)由橡胶制成,所述轮辋(1)的宽度为50‑70mm,在轮辋(1)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径向凸台(11),所述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为圆弧面,且径向凸台(11)外端面所在圆周的圆心与轮辋(1)的圆心重合,所述径向凸台(11)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凸台(12),该边凸台(12)与轮辋(1)的侧面及径向凸台(11)连为一体,边凸台(12)的外端面与所述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边凸台(12)的内端面与所述轮辋(1)的内圆周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轮毂(4)位于轮辋(1)的中心位置,轮毂(4)套装于轮轴(10)端部,在轮毂(4)与轮辋(1)之间设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轮辐(2),所述轮辐(2)为钢管结构,轮辐(2)的一端与轮毂(4)相固定,轮辐(2)的另一端套入接套(3)中,所述接套(3)嵌装于轮辋(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用微耕机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6)、机架(8)、齿轮变速箱(9)、轮轴(10)和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6)位于机架(8)的中部,该发动机(6)的底端与机架(8)固定,发动机(6)的输出端与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动机构(7)的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该皮带传动机构(7)的从动轮与齿轮变速箱(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变速箱(9)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该齿轮变速箱(9)的输出端与轮轴(10)的中部连接,所述轮轴(10)的中心位于发动机(6)的正下方,在轮轴(10)的两端安装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轮辋(1)和轮毂(4),轮辋(1)由橡胶制成,所述轮辋(1)的宽度为50-70mm,在轮辋(1)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径向凸台(11),所述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为圆弧面,且径向凸台(11)外端面所在圆周的圆心与轮辋(1)的圆心重合,所述径向凸台(11)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边凸台(12),该边凸台(12)与轮辋(1)的侧面及径向凸台(11)连为一体,边凸台(12)的外端面与所述径向凸台(11)的外端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边凸台(12)的内端面与所述轮辋(1)的内圆周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轮毂(4)位于轮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宗进放厚翔陆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