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13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与框架结构上的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端面的加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加料装置下侧且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的塑型装置,所述混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腔,所述机体右侧顶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空管,所述第一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第一通连口,所述第一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斗,所述第一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一通连口通连的锥形腔,所述混搅腔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斜形板,所述斜形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接连管,所述接连管内上下贯穿设置有通连槽。

A technical equipment for 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chnical equipment for 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 structural parts, including an organism on a fixed setting and a frame structure, a feeding device se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a mixing device set in the body, and a molding device locat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feeding device and se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The m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mixing chamber arranged in the machine body, and a first air tube is fixed on the right top end 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first ai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ort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air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onical bucket, and the first conical bucket is provided with a port upwards. An oblique plate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mixing cavity, and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inclined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pipe which is arranged downward,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in the connecting pipe with a connect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制备
,具体是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改革,一些高性能陶瓷结构件的制备设备也在不断革新,传统中的陶瓷件制备设备都是将粘土(制作陶瓷件的主要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经搅拌后来实现原料的初步加工,而对于后期的陶瓷成型则需要另外购置成型设备,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制备工序,同时也增加了设备购入成本,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与框架结构上的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端面的加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加料装置下侧且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的塑型装置,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左右相称设置的移动支板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支板内侧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底部延长末端均向内延长设置有固定臂,所述移动支板内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混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腔,所述机体右侧顶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空管,所述第一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第一通连口,所述第一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斗,所述第一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一通连口通连的锥形腔,所述混搅腔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斜形板,所述斜形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接连管,所述接连管内上下贯穿设置有通连槽,所述通连槽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喷射装置,所述接连管通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连管外表面的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混搅腔的内壁上,所述混搅腔接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前后相称且固定设置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混搅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闭圈,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旋绞片,所述第一螺旋绞片下端与所述混搅腔下侧内壁相抵接,前后相称所述第一螺旋绞片外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混搅腔前后侧内壁相抵接,所述机体接近下侧端面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排出口,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长入所述排出口内,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接近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左侧端面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推挤腔,所述推挤腔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空管,所述第二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推挤腔通连的第二通连口,所述第二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斗,所述第二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二通连口通连的第二锥形腔,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二驱动机右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圈,所述混搅腔接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连块,所述第二转轴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固连块的左侧端面,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绞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塑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下侧且位于所述机体左侧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排出管与所述混搅腔通连,所述空腔下侧内壁上设置有斜形块,所述斜形块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空腔通连的成型槽,所述成型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端口向左的通连孔,所述通连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行的滑行块,所述滑行块接近上端面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通连孔上侧内壁滑行配合连接的遮板,所述通连孔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滑行块右侧端面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成型槽左侧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成型槽通连的模具槽,所述模具槽下侧的所述第二安装座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模具槽通连的开闭槽,所述开闭槽内设置有抬升板,初始状态时,所述抬升板上端面与所述模具槽下端端口相齐平,所述抬升板下端面前后相称且固定设置有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向左延长的第二接连块,所述第二安装座接近下端面的左侧端面固定且前后相称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下端与所述第二接连块之间配合连接有第二液压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通连槽内侧壁上的喷射座,所述喷射座内上下贯穿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接近上端端口处的内侧壁及接近下侧端口处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斜形部,上下相称设置的所述斜形部与所述喷射口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喷射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座下端面、第二安装座上端面及所述机体左端面通过支座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连块及所述混搅腔上侧内壁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有助于增强所述固连块及所述混搅腔上侧内壁之间的强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液压杆与所述第二接连块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有助于增强所述第二液压杆与所述第二接连块连接处的强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个所述固定臂内侧延长末端分别与所述支座左侧端面以及所述机体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分别通过锥形腔往混搅腔内添加粘土,通过第二锥形腔往推挤腔内添加粘合剂,此时第二驱动机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螺旋绞片转绕,此时第二螺旋绞片可将通过第二锥形腔落入推挤腔内的粘合剂移送到混搅腔内,在此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转轴及推挤腔左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密闭圈可预防推挤腔内的粘合剂进入影响第二驱动机的正常工作,此时通过锥形腔落入混搅腔内的粘土及通过推挤腔被移送至混搅腔内的粘合剂通过斜形板滑落,再通过通连槽、喷射口落入到斜形板下侧的混搅腔内,在此过程中,喷射头启动并向通过喷射口的粘土及粘合剂混合物喷射水雾,同时,第一驱动机反转,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螺旋绞片反转,此时落入到斜形板下侧的混搅腔内的粘土混合物在混搅腔内通过第一螺旋绞片进行搅拌,当搅拌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第一驱动机正转,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螺旋绞片正转,在此过程中,设置于第一转轴及混搅腔右侧内壁之间的第一密闭圈有助于粘土混合物进入影响第一驱动机的正常工作,此时第一螺旋绞片将混合后的粘土混合物通过排出口挤压至空腔内,此时粘土混合物落入成型槽内,同时,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液压杆伸出,进而推动滑行块伸出通连孔外,进而将落入成型槽的粘土混合物推移到模具槽内进行成型工作,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滑行块上的遮板有助于预防落入成型槽内的粘土混合物进入到通连孔内,待模具槽内的粘土混合物初步成型后第二液压缸启动,进而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第二接连块下移,进而通过第一接连块带动抬升板下移,进而将成型后的粘土混合物移送出开闭槽外,此时工作人员可将成型后的陶瓷毛坯取下,同时抬升板回复到初始状态进行下的成型工作,通过不断上述的动作持续将粘合剂与粘土混合后进行初步成型操作,同时初步成型后的陶瓷毛坯经过烘干处理后可进行后期的精细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塑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与框架结构上的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端面的加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加料装置下侧且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的塑型装置,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左右相称设置的移动支板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支板内侧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底部延长末端均向内延长设置有固定臂,所述移动支板内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混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腔,所述机体右侧顶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空管,所述第一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第一通连口,所述第一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斗,所述第一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一通连口通连的锥形腔,所述混搅腔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斜形板,所述斜形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接连管,所述接连管内上下贯穿设置有通连槽,所述通连槽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喷射装置,所述接连管通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连管外表面的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混搅腔的内壁上,所述混搅腔接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前后相称且固定设置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混搅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闭圈,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旋绞片,所述第一螺旋绞片下端与所述混搅腔下侧内壁相抵接,前后相称所述第一螺旋绞片外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混搅腔前后侧内壁相抵接,所述机体接近下侧端面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排出口,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长入所述排出口内,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接近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左侧端面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推挤腔,所述推挤腔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空管,所述第二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推挤腔通连的第二通连口,所述第二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斗,所述第二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二通连口通连的第二锥形腔,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二驱动机右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圈,所述混搅腔接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连块,所述第二转轴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固连块的左侧端面,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绞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设备,包括固定设置与框架结构上的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端面的加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加料装置下侧且设置于所述机体左侧的塑型装置,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左右相称设置的移动支板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支板内侧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左右两侧底部相称设置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底部延长末端均向内延长设置有固定臂,所述移动支板内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混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混搅腔,所述机体右侧顶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空管,所述第一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第一通连口,所述第一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斗,所述第一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一通连口通连的锥形腔,所述混搅腔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斜形板,所述斜形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接连管,所述接连管内上下贯穿设置有通连槽,所述通连槽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喷射装置,所述接连管通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连管外表面的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混搅腔的内壁上,所述混搅腔接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内前后相称且固定设置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混搅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闭圈,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旋绞片,所述第一螺旋绞片下端与所述混搅腔下侧内壁相抵接,前后相称所述第一螺旋绞片外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混搅腔前后侧内壁相抵接,所述机体接近下侧端面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排出口,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延长入所述排出口内,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接近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左侧端面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搅腔通连的推挤腔,所述推挤腔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空管,所述第二空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推挤腔通连的第二通连口,所述第二空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斗,所述第二锥形斗内设置有端口向上且与所述第二通连口通连的第二锥形腔,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二驱动机右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推挤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圈,所述混搅腔接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连块,所述第二转轴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时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冠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