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12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喷头,包括:喷管,所述喷管两端的开口分别为位于前端的前开口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所述通道包括靠近喷管前端的喷料段和靠近喷管后端的容纳段;套管,设置在所述容纳段内,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盖帽,设置在所述喷管后端,具有与所述套管的通道连通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靠近所述套管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套管的通道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套管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3D打印喷头,喷管为一体设计,套管设置在喷管内,在喷头末端安装盖帽以对进入的耗材进行导向以及防止套管脱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3D打印喷头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安装或者加工误差导致的漏料、堵头等问题。

A type of 3D printing nozz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3D printing nozzle, which comprises a nozzle, an opening at both ends of the nozzle and a rear opening at the back end, which include a spray section near the front end of the nozzle and a holding section near the rear end of the nozzle. A cap, set at the back end of the nozzle, has an entry port connected to the channel of the casing,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opening near the channel side of the casing is not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hannel of the casing and is less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asing. The 3D printing nozzl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in one. The casing is set in the nozzle, the cap is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nozzle to guide the consumables and prevent the casing from out. The 3D printing nozzl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roblem of leakage and plugging caused by the installation or machining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喷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喷头,属于3D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又被称作“快速成型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设计出的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物体,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艺术界和工业界。3D打印技术,根据其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立体光刻(stcmolithography,SLA)、叠层实体制造(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熔融沉积制造(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等。FDM快速成型系统与其他系统最本质的区别于其没有使用激光系统,因此成本最低,也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3D打印技术。FDM工艺一般是将固态的低熔点丝状打印材料加热到半熔融状态,如PLA或ABS等。然后,通过3D打印机喷头将其挤出,按照物体每层所预定的轨迹,逐层制造,每制造一层工作台下降一个层厚或打印喷头上升一个层厚,如此反复最终构建出整个实体。目前,世面常见的3D打印机喷头分为喉管和喷头两个部分,之间通过螺纹在加热块中连接,喉管中插有特佛龙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螺纹配合问题或者拧紧不到位而导致打印材料从螺纹间隙中泄漏,从而导致漏料、堵头等异常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问题,提供一种不容易发生漏料和堵头的3D打印喷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喷头,包括:喷管,沿长度方向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所述喷管两端的开口分别为位于前端的前开口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所述通道包括靠近喷管前端的喷料段和靠近喷管后端的容纳段,所述喷管前开口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喷料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段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喷管后开口的直径;套管,设置在所述容纳段内,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盖帽,设置在所述喷管后端,具有与所述套管的通道连通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靠近所述套管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套管的通道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套管的外径。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盖帽的入料口为锥形,靠近所述套管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与所述套管的通道的直径相等。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盖帽通过螺纹与所述喷管配合。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套管为特佛龙管。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套管为圆柱形直管。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喷管的前端为锥形。优选地,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所述喷料段的直径为所述套管的通道的直径的3-5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的3D打印喷头,喷管为一体设计,套管设置在喷管内,在喷头末端安装盖帽以对进入的耗材进行导向以及防止套管脱出,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安装或者加工误差导致的漏料、堵头等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3D打印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盖帽的结构示意图。1-喷管,11-喷料段,12-容纳段;2-盖帽,21-入料口;3-套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喷头,如图1所示,包括:喷管1,沿长度方向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所述喷管1两端的开口分别为位于前端的前开口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所述通道包括靠近喷管1前端的喷料段11和靠近喷管1后端的容纳段12,所述喷管1前开口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喷料段11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段1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喷管1后开口的直径;套管3,设置在所述容纳段12内,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盖帽2,如图2所示,设置在所述喷管1后端,具有与所述套管3的通道连通的入料口21,所述入料口21靠近所述套管3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套管3的外径。本实施例中的3D打印喷头,喷管1为一体设计,套管3设置在喷管1内,在喷头末端安装盖帽2以对进入的耗材进行导向以及防止套管3脱出,本实施例的3D打印喷头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安装或者加工误差导致的漏料、堵头等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盖帽2的入料口21为锥形,靠近所述套管3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与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相等。所述盖帽2的入料口21为锥形形成漏斗形,方便熔融的3D打印耗材通过。进一步地,所述盖帽2通过螺纹与所述喷管1配合。螺纹配合可以方便将盖帽2从喷管1上拧下,从而方便更换套管3进一步地,所述套管3为特佛龙管。特佛龙管具有很好的润滑效果,防止熔融的3D打印耗材粘附在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套管3为圆柱形直管。圆柱形直管方便加工和转配。进一步地,所述喷管1的前端为锥形。进一步地,所述喷料段11的直径为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的3-5倍,如3倍、4倍、5倍等等。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1),喷管(1)为一体设计,沿长度方向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所述喷管(1)两端的开口分别为位于前端的前开口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所述通道包括靠近喷管(1)前端的喷料段(11)和靠近喷管(1)后端的容纳段(12),所述喷管(1)前开口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喷料段(11)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段(1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喷管(1)后开口的直径;套管(3),设置在所述容纳段(12)内,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盖帽(2),设置在所述喷管(1)后端,具有与所述套管(3)的通道连通的入料口(21),所述入料口(21)靠近所述套管(3)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套管(3)的外径;所述喷料段(11)的直径为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的3‑5倍;所述盖帽(2)的入料口(21)为锥形,靠近所述套管(3)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径与所述套管(3)的通道的直径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1),喷管(1)为一体设计,沿长度方向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所述喷管(1)两端的开口分别为位于前端的前开口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所述通道包括靠近喷管(1)前端的喷料段(11)和靠近喷管(1)后端的容纳段(12),所述喷管(1)前开口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喷料段(11)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段(1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喷管(1)后开口的直径;套管(3),设置在所述容纳段(12)内,具有贯通两端的通道;盖帽(2),设置在所述喷管(1)后端,具有与所述套管(3)的通道连通的入料口(21),所述入料口(21)靠近所述套管(3)的通道一侧的开口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岩王立根熊文治
申请(专利权)人: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