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密度织物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100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密度织物生产方法,采用经纬织造坯布,然后进行坯布后处理的方法生产织物,采用热缩性纤维作为经线或纬线之一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进行使热缩性纤维产生收缩膨化的加热处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普通织机生产出高密度织物,及无法采用机织生产的超密织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技术,尤其是超密度织物生产
在目前的纺织业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1)因生产企业本身机型的限制,无法承接高密度织物的订单;(2)一些具有相当密度的织物(如地毯等),因其密度要求高,无法较为经济地完成生产,所以只得采用手工织造,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从而限制了此类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一种用较低成本生产超极限密度织物的机械化生产方法,进一步拓宽织机的工作范围,填补机织超密度产品的空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采用经纬织造坯布,然后进行坯布后处理的方法生产织物,采用热缩性纤维作为经线或纬线之一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进行使热缩性纤维产生收缩膨化的加热处理。采用了如上的方法后,织物坯布中单向(经向或纬向)采用热缩性纤维在加热处理时产生收缩膨化,从而使织物单向聚紧,使织物密度提高。这样既可使普通织机拓宽使用范围,织出高密度织物,又可高效低成本地机械化生产常规需用手工织造的某些超密度织物。在织造过程中,既可经线采用热缩性材料,又可纬线采用热缩性材料分别得到超经密和超纬密织物,以超密纬向织物生产为例说明其工艺参数(1)经密上机经密=成品经密(未计织缩与炼缩)(2)经线条份上机经线条份=成品经线条份/(1+经线热收缩率)(3)纬密上机纬密=成品纬密/(1+经线热收缩率)(4)纬线条份上机纬向条份=成品纬线条份在此,热缩率=热缩前后长度变化/变化后的长度。显然,热缩率可根据织物产品的要求而人为设定。若欲生产超密经向产品,只需将纬线指标改为经线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只要热缩率指标选择合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生产双向(经向和纬向)超密织物。实施例1欲织超纬密产品,成品要求经密10根/cm,经线条份1347.5dtex;纬密44.1根/cm,纬线条份595dtex;纬原料用晴纶膨体纱。上机时,选择热收缩率为145%的涤纶预取向丝作经线。上机配置经密=成品经密=10根/cm;上机纬密=44.1/(1+1.45)=18根/cm;上机经线条份=成品经线条份/(1+热缩率)=1347.5/(1+1.45)=550。用丝绸机织造成坯布后,经沸水热收缩处理达到成品要求。权利要求1.,采用经纬织造坯布,然后进行坯布后处理的方法生产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热缩性纤维作为经线或纬线之一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进行使热缩性纤维产生收缩膨化的加热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织造超纬密物时工艺采用a、经密上机经密=成品经密(未计织缩与炼缩)b、经线条份上机经线条份=成品经线条份/(1+经线热收缩率)c、纬密上机纬密=成品纬密/( 1+经线热收缩率)d、纬线条份上机纬向条份=成品纬线条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经纬织造坯布,然后进行坯布后处理的方法生产织物,采用热缩性纤维作为经线或纬线之一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进行使热缩性纤维产生收缩膨化的加热处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普通织机生产出高密度织物,及无法采用机织生产的超密织物。文档编号D03D15/00GK1191247SQ9811182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成达, 袁野 申请人:成都锦达丝绸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密度织物生产方法,采用经纬织造坯布,然后进行坯布后处理的方法生产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热缩性纤维作为经线或纬线之一进行织造;坯布下机后进行使热缩性纤维产生收缩膨化的加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达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锦达丝绸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