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芯绒、平绒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92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的机织布类,应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灯芯绒与平绒生产的割绒纱,利用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以及利用高收缩腈纶纤维受热回缩的特性,染色时对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分别染不同的颜色,或者只染高收缩腈纶不染棉纤维的方法,使该发明专利技术的灯芯绒与平绒产品的绒毛顶部与绒毛底部的颜色不同,而体现出该发明专利技术特有的立体层次色彩外观效果,此外其绒毛还有不易倒伏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机织布——灯芯绒、平绒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纺织品领域。现有灯芯绒与平绒制品所用原料大多是纯棉纱或线,部分品种采用涤/棉混纺纱、粘胶纱为原料,但现有生产灯芯绒与平绒产品所用的各种原料都无法使产品绒毛的颜色产生层次感,更无法产生一种朦胧的色彩效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绒毛顶部的棉纤维,绒毛底部的高收缩腈纶纤维颜色仍然朦胧可见,产生具有立体层次的色彩效果的灯芯绒、平绒以及其相应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灯芯绒、平绒,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割绒纱,即做为灯芯绒与纬平绒生产的绒纬,经平绒生产的绒经。所述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中的棉纤维既可是天然棉纤维,也可是人造棉纤维等人造纤维素类纤维,或者是天然棉纤维与人造纤维素类纤维的混合纤维;该混纺纱包括单纱及合股线,混纺纱中高收缩腈纶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10%-90%,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达到10%-55%。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途径为通过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灯芯绒与平绒产品生产的割绒纱,即做为灯芯绒与纬平绒生产的绒纬,经平绒生产的绒经,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被割绒后,其织物在染整过程中,由于高收缩腈纶纤维受热产生回缩,绒毛的顶部只剩下棉纤维,绒毛的底部仍然是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混合纤维,给棉纤维和高收缩腈纶纤维分别染不同的颜色,或者只染腈纶不染棉纤维,使绒毛顶部与绒毛底部具有不同的颜色,从而获得特有的具有立体层次的绒毛色彩效果。灯芯绒与纬平绒织物是纬纱割绒织物,该专利技术中灯芯绒及纬平绒的绒纬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而其经纱和地纬可以采用任何原料组成的纱或线,包括可以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与灯芯绒同属于通过割绒产生 绒毛的平绒织物,在该专利技术中都是利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割绒纱,属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只是该专利技术的经平绒的绒经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其地经与纬纱可以采用任何原料组成的纱或线。该专利技术的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灯芯绒与平绒产品的染整被割绒的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在染前处理的退浆或过水烘干过程中,高收缩腈纶受热而回缩,使绒毛的顶部全是棉纤维,而绒毛的底部仍然是棉与高收缩腈纶的混合纤维,由于绒毛的顶部是棉纤维,在经烧毛工序时,火焰与绒毛顶部的棉纤维首先直接接触,保护了高收缩腈纶不与火焰接触或接触很少,从而减少了产生高收缩腈纶熔融硬点的可能,在经练漂工序后的染色是关键,为体现出该专利技术绒毛顶部与绒毛底部不同的色彩效果,工艺上利用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染色性能的不同,采用对棉纤维和高收缩腈纶分别染不同颜色,或者只染高收缩腈纶,不染棉纤维的方法,染色后绒毛的顶部是棉纤维所染的颜色,绒毛的底部是棉纤维颜色与高收缩腈纶颜色的混合色,突出的特点是透过绒毛顶部的棉纤维,绒毛底部的高收缩腈纶纤维颜色仍然朦胧可见,并与绒毛顶部的棉纤维颜色(包括不染色的原白色)形成一种该专利技术灯芯绒与平绒产品特有的色彩外观效果。该专利技术的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灯芯绒与平绒产品,按以上所述的条件和方法,利用现有的常规灯芯绒与平绒生产设备即可进行生产,该专利技术的内容与具体品种的组织规格无关。该专利技术产品-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灯芯绒与平绒产品,具有绒毛顶部与绒毛底部产生不同颜色的风格特征,透过绒毛顶部的棉纤维,绒毛底部的高收缩腈纶纤维的颜色朦胧可见,并与绒毛顶部的棉纤维颜色形成一种该专利技术特有的色彩效果,即具有立体层次感的色彩效果,这种效果是现有技术中任何方法不能达到的。此外高收缩腈纶在染整过程中受热回缩后,高收缩腈纶纤维相对变粗变短,与棉纤维一起形成的绒毛纤维粗细搭配,在不经特殊仿倒伏整理的情况下,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其绒毛不易倒伏的优点。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及工艺进行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灯芯绒、平绒采用的割绒纱为天然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合纺纱,其中天然棉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70%,高收缩腈纶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30%,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30%,非割绒纱采用纯棉纱或线。本实施例灯芯绒、平绒的生产利用现有的常规灯芯绒、平绒生产设备即可,生产工艺过程也与现有常规灯芯绒、平绒生产工艺流程相同,主要工序有织造、割绒、刷绒、染色、烘干、定型,只是在染色工序中有特殊之处因被割绒的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在染前处理的退浆或过水烘干过程中,高收缩腈纶受热而回缩,使绒毛的顶部全是棉纤维,而绒毛底部仍然是棉与高收缩腈纶的混合纤维,在经烧毛工序时,火焰与绒毛顶部棉纤维首先直接接触,保护了高收缩腈纶不与火焰接触或接触很少,从而减少了产生高收缩腈纶熔融硬点的可能,在经练漂工序后的染色工序,利用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染色性能的不同,对两者分别染不同颜色,染色后绒毛顶部是棉纤维所染的颜色,绒毛的底部是棉纤维颜色与高收缩腈纶颜色的混合色,突出的特点是透过绒毛顶部的棉纤维,绒毛底部的高收缩腈纶纤维颜色仍然朦胧可见,并与绒毛顶部的棉纤维颜色共同形成一种特有的具有立体层次感的色彩外观效果。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灯芯绒、平绒采用的割绒纱为人造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合纺纱,其中人造棉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90%,高收缩腈纶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10%,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为10%,非割绒纱的地纬采用天然棉纤维/氨纶包芯纱,经纱采用纯棉纱,本实施例制成的灯芯绒、平绒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除达到实施例1具有的效果外,还兼有氨纶的高弹性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灯芯绒、平绒采用的割绒纱为人造棉纤维和天然棉纤维的混合纤维与高收缩腈纶混合纺纱,其中人造棉纤维和天然棉纤维的混合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10%,高收缩腈纶纤维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90%,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为55%,非割绒纱采用天然棉纤维,本实施例制成的灯芯绒、平绒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同样达到实施例1具有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灯芯绒、平绒,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是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割绒纱,即做为灯芯绒与纬平绒的绒纬,经平绒的绒经。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芯绒、平绒,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中的高收缩腈纶标准回潮下重量百分比为10%-90%,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沸水收缩率达到10%-55%。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芯绒、平绒,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是人造纤维素类纤维、天然棉纤维、人造纤维素类纤维与天然棉纤维的混合纤维中任一种。4.灯芯绒、平绒的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与常规灯芯绒、平绒生产工艺流程相同,主要为织造——割绒——刷绒——染色——烘干——定型,其特征在于利用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以及高收缩腈纶纤维受热产生回缩的特性,在染色工序中对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分别染不同颜色。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芯绒、平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染色工序中所述染不同颜色是对棉纤维保持原色、不染色,只染高收缩腈纶纤维。全文摘要该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的机织布类,应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灯芯绒与平绒生产的割绒纱,利用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以及利用高收缩腈纶纤维受热回缩的特性,染色时对棉纤维与高收缩腈纶纤维分别染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芯绒、平绒,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是采用棉纤维/高收缩腈纶混纺纱做为割绒纱,即做为灯芯绒与纬平绒的绒纬,经平绒的绒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敬山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第一染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