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87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板材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使用时,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与台阶位置插口相匹配,能够使窗板型材插口端部形成带有衬垫的V型坡口对接形式的待焊区域。在正式焊接的过程中,能够使单层板与双层型材插接的错位台阶的焊接质量得到保证,使电弧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实现电弧在引弧区和母材焊接区的之间的正常过渡。

A welding arc igni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te welding, in particular to a welding arc draw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arc plate and a second arc drawing board. The first arc plat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econd arc plate, and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arc plate is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 arc drawing plate,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rc pla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rc plate. Seco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rc striking plate is described,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rc striking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arc striking board by inclined plane. When used, the first arc plate and the second arc guide plate of the arc drawing device match the step position socket, and the end of the window plate section can be formed to form the welding area with the form of the V groove butt butt in the form of the pad. In the process of formal welding, the welding quality of the staggered step that can be inserted between the single layer and the double layer can be ensured, and the arc is kept steady, and the normal transition between the arc in the arc and the welding area of the base material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接引弧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材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焊接引弧装置。
技术介绍
焊接技术在轨道车辆的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保证长大型材组对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多采用龙门式自动化MIG焊机进行焊接。由于自动焊接设备功率高于半自动焊接设备,在焊接起始点,设备开始工作的瞬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母材进行加热,很容易形成弧坑、裂纹和气孔,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为了消除起弧瞬间造成的焊接缺陷,需要用在型材插口的纵向端部布置引弧装置。由于侧墙窗板端部不进行预加工(此位置在后续侧墙整体加工工序随窗口一同加工),导致窗板与其他侧墙板的加工单层板位置形成一个30mm的错位台阶,使用普通的带有坡口的平板进行起弧收弧,会导致预加工出来的单层板下方因为未加装临时衬垫出现渗焊、烧穿,电弧无法正常过渡至母材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引弧装置无法在两个存在错位台阶的板材焊接时起到引弧作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引弧板与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中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两端下表面向第二引弧板的方向分别延伸形成第三引弧板,所述第三引弧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三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的连接的侧面通过圆弧面过渡。其中,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两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引弧板的方向凹陷形成搭接槽。其中,所述第二引弧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弧板的端部的距离为30mm。其中,所述斜面的坡度为55°。(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使用时,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与台阶位置插口相匹配,能够使窗板型材插口端部形成带有衬垫的V型坡口对接形式的待焊区域。在正式焊接的过程中,能够使单层板与双层型材插接的错位台阶的焊接质量得到保证,使电弧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实现电弧在引弧区和母材焊接区的之间的正常过渡。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接引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焊接引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图中:1:第一引弧板;2:第二引弧板;3:第三引弧板;4:斜面;5:搭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接引弧装置,包括第一引弧板1和第二引弧板2,第一引弧板1与第二引弧板2平行设置,且第一引弧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引弧板2的长度,这样一来,第一引弧板1的端部会长出第二引弧板2的端部,利用第一引弧板1端部长出来的这部分与错位台阶相配合,第一引弧板1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引弧板2的上表面,且第一引弧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2的上表面通过斜面4过渡连接。使用时,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板1与台阶位置插口相匹配,能够使窗板型材插口端部形成带有衬垫的V型坡口对接形式的待焊区域。在正式焊接的过程中,能够使单层板与双层型材插接的错位台阶的焊接质量得到保证,使电弧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实现电弧在引弧区和母材焊接区的之间的正常过渡。进一步地,第二引弧板2与第一引弧板1的中部连接,第二引弧板2可以与第一引弧板1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弧板2与第一引弧板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引弧装置在长度方向上是对称设置的,可以应用于一端的引弧,也可以应用于另一端的收弧。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引弧板1的两端下表面向第二引弧板2的方向分别延伸形成第三引弧板3,第三引弧板3的高度小于第二引弧板2的高度。这种类型的引弧装置用于窗板上部的焊接,窗板的上部需焊接的两块板材,其右侧板材的上端面位于左侧板材上端面的上方,且右侧板材的端部较左侧板材的端部向外伸出,形成一个带有坡面的插口,将第一引弧板1伸出部与第三引弧板3的伸出部配合,第三引弧板3在第一引弧板1伸出部的下方起到制成作用,第一引弧板1和第二引弧板2之间的过渡斜面4与插口的坡面向匹配,起到引弧的效果。进一步地,第三引弧板3与第二引弧板2的连接的侧面通过圆弧面过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引弧板3、第一引弧板1和第二引弧板2是在一块板材上按照要求切削形成的,这里采用圆弧面过渡是方便加工的时候刀具的切削。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窗板下部的焊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引弧装置,该引弧的装置的第二引弧板2和第一引弧板1的形式与上一种引弧装置的形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种形式的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板1的两端向远离第二引弧板2的方向凹陷形成搭接槽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与窗板下部的具体结构进行配合。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引弧装置与带焊接窗板的紧密配合,第一引弧板1的两端向外伸出的长度为30mm。进一步地,第一引弧板1与第二引弧板2之间的斜面4的坡度与窗板坡口的坡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斜面4的坡度取55°。使用时,将该引弧装置对应的安装到窗板的两块带焊接板材之间的错位坡口处,通过与带焊接板材的端面相匹配,延长焊接路径,起到引弧和收弧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使用时,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与台阶位置插口相匹配,能够使窗板型材插口端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与第二引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引弧板的上表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弧板与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中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两端下表面向第二引弧板的方向分别延伸形成第三引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靖峰魏书波王鹏陈洪林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